第8章季月明去交公粮走后门终获白条
陈群达只身去了南方打工谋生,凭他的聪明和机灵劲儿,他确信自己能混出一片天地,凭着在部队积累的经验,至少应该比阿水混得好吧,他心里想着。
陈群达外出打工后,他老婆季月红便带着陈青、陈红、陈蓝蓝兄妹三人生活,时不时领着孩子去临村娘家或帮着哥哥季月明料理他家里的几亩果园。孩子们则由季军领着,季胜、季长征、季远征等季家兄弟与表弟们一起,在暑假里摸鱼逮虾、割草放羊,好不快活,这其中也包括季慎、季重等年龄相仿或稍大的几位族叔。
时值仲夏,万里碧空,天空中偶尔飘着几朵白云,无一丝微风,地上像下了火一样,知了无休止地在林荫间聒噪。这几朵白云偶尔连在一起,像翻腾着白色的浪花,偶尔又重叠在一处,像一座座雪山般耸立。正午的太阳像熊熊燃烧的火球,大概连自己都觉得酷热难耐吧,太阳便躲进云层中去追求片刻的清凉。
季家老二季月辉的媳妇——叶紫英,由于她丈夫还在部队,一个人带着季长征、季远征哥俩,干什么事都要有个帮衬。这天,她隔着院墙对赵红叶说:“嫂子,今天天气太热了,反正也下不了地干不了活,咱们收拾收拾粮食一起去乡里把今年的公粮交了吧!”
赵红叶说:“行,正好前几天把要交公粮的麦子筛了又筛,晒了又晒,应该差不多合格了。”
季家老太太的土地由季月明经营,这样算来,他家里共五口人,按每人160斤的公粮分摊指标,他们家共需分摊800斤公粮。季月明出尖冒头地装了一大架子车公粮,叫上好朋友张大伟、吕鹏程便向乡粮站出发了。
到了粮站,他们看着弯弯曲曲,一眼望不到头的交公粮大军,有的拉着架子车,有的套着马车,有的用自行车驮着,都装满了公粮,马嘶人叫好不热闹。季月明看着这场景皱了皱眉头,便与张大伟依次排在了交公粮的队伍后面,今天这公粮能不能交上还不好说,交公粮的人多了,粮站工作人员验收的条件就苛刻了。
赵红叶、叶紫英等妇女们领着孩子在乡粮站大院门口的树荫下休息,各人买了一块五分钱一支的雪糕,边吃边聊天消磨时光。
果然,期间不断有人因为上交的公粮不合格而遭退回,不是因为麦子太潮就是杂质含量大,不是因为色泽度不够就是因为饱和度不高。被退回的农户们则拉着麦子,骂骂咧咧地走到乡粮站大院里,好像泄愤似的,把公粮一股脑倒在大院里晾晒场上,嘴里骂道:“这样的粮食还说不合格,这他妈的比老子吃的都好。”一个汉子看见孩子们在晾晒里跑来跑去,把融化的雪糕掉在了麦堆上,他又急又躁一把拉过孩子,在他屁股上狠狠踹上一脚,骂道:“就知道吃,快滚一边去。”无故挨了一脚的孩子便哭哭啼啼地走开了。
一旁的媳妇抱怨道:“你就会拿孩子出气,公粮不合格关孩子啥事嘛,你只管把气撒在孩子身上,有这功夫生气,不如想想办法找找人,拉拉关系看能不能交上。”
经检验,张大伟的粮食因为返潮也不合格,正想拉往晾晒场去晾晒,季月明拉住他悄悄说道:“你先别去晾晒,跟着我先混一下再说。”说罢,他拉着张大伟,找到了在乡粮站里上班的堂妹季月莲,季月莲拿出一张便笺写了几行字,然后交给了季月明和张大伟。
等到太阳落山,交公粮的差不多走完了,张大伟他们便拿着便笺交给了过磅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扫了一眼,又抬头看看季月明,问季月明是季月莲什么人,季月明说是她堂哥。工作人员用铁钎子插了一下粮袋抽出一看,便根据粮食的色泽、饱和度、颗粒完整度等指标,给出了一等a级的评价,这是最高的等级,当然是令人满意的,这也是他们“走后门”的结果。
交上了公粮,他们便拿到了一张“白条”,叶紫英她们看了一眼后便塞到口袋里,如释重负般地拉车回家。(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