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窑塌“蛤蟆”死非命陈群达心悸回故乡 - 打工族 - 凌烟阁中又一书生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打工族 >

第15章窑塌“蛤蟆”死非命陈群达心悸回故乡

砖厂最近签了个大合同,市政府园林局为城市形象提升工程,将进行市政道路硬化,需要大量的砖、沙、水泥等建材物资。砖厂张老板为参与这项工程,四处活动托关系走后门,嘴皮子磨薄了,腿跑细了,终于成功拿下了一项大单——为城市形象提升工程提供二十五万块砖,时间要快,质量要上乘。

签下合同的当晚,砖厂张老板邀请了陈群达、阿水、蛤蟆等一众砖厂各工作面的负责人去当地酒店好好庆祝了一下,四个人一高兴,喝酒就没有了节制,他们一共喝了五瓶“糟老醉”白酒。

饭局结束后,他们便趁着月色回家,走在路上,风一吹他们便有些上头,走路歪歪扭扭的,他们边说着不着边际的话,边踉踉跄跄相互搀扶着往前走。

南方的天说变就变,一阵风过后,忽然变得乌云密布,天边的乌云黑鸦鸦地压过来,空气中夹杂着泥土和草叶的气息,原本闷热的天变得阴郁起来,风追着云,云赶着风,整个天空像块幕布一样沉重地覆盖下来。不时电闪雷鸣,映照着附近起起伏伏的山峦,那形状有些像隐藏在山间里的怪兽,不禁有点让人恐怖。

他们相互搀扶着走到村头的十字路口,陈群达要回宿舍休息,阿水、蛤蟆由于喝醉了酒,含糊不清地说要回砖厂值班室凑合一晚上,于是他们俩便向砖厂的方向走去。

说也奇怪,阿水养的阿黄这时不知道从哪里窜出来,阿黄整天跟着阿水,被阿水养得好像通人性似的,是砖厂忠实的守护者,也是阿水亲密的朋友,阿水的工友几次都想吃了阿黄,都被阿水吓得不敢再提这事了。此时阿黄大约是在路边一直等着阿水回来吧,它咬着阿水的裤子拼命往宿舍的方向拉,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阿水打它,它也不躲,只是围着他们摇尾转圈,“汪汪”乱叫,赶也赶不走,好像要提醒什么似的。阿水酒又上头了,睡意来袭,便不再理会阿黄,任它又拉又扯又叫,阿水与“蛤蟆”一同去了砖厂,在窑口的一间废弃的房间里凑合着睡下,那里曾是烧窑时看窑人夜间值班睡觉的地方。

陈群达见此情形,不知道从何而来,也说不上来,反正心里隐隐约约有一丝不祥的预感,但也没有多想。

一阵炸雷后,雨点就“噼噼啪啪”地下了起来,不多时,雨点连成了雨线,“哗”的一声,暴雨便倾泻而下,那雨大得哟,就像天边挂着一条大瀑布。

陈群达衣服也没有脱,和衣躺下便呼呼大睡,半夜突然被一阵撕心裂肺的喊声惊醒,他“腾”地一下坐起来,朦胧间好像听见是阿水的声音,走出宿舍,暴雨还在下,他竖起耳朵仔细听,这回听真切了,是阿水在喊:“挖蛤蟆啦,挖蛤蟆啦,救人啊,救人啊,蛤蟆被埋了……”凄厉的求救声划破夜空,在暴风雨夜的山坳间回荡。

陈群达顿时睡意全消,急忙拉上几个工友,带着铁锹便往砖厂跑。

原来土窑经过大雨的冲刷、浸润,再加上时间久了未经修缮,土窑承受不了自身的重量,窑塌了,塌窑对砖厂来说是最大的事故。阿水睡在窑口靠外面,窑塌下来的一瞬间,他连滚带爬地冲了出来,躲过一劫逃出生天,而“蛤蟆”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在睡梦中就被埋在了里面。

陈群达他们不顾狂风暴雨,拼命地挖人,等他们把“蛤蟆”挖出来后,人已经不行了,“蛤蟆”被砸的面目全非,血肉模糊,成了一堆肉泥……

陈群达望着躺在地上的“蛤蟆”,几个小时前他们还在一起喝酒,此时却变成阴阳两隔,要是他们听从阿黄的“暗示”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不幸,世上的事有时候说也说不清楚,也许生灵是分阶层的,确有些动物能预测未来也说不准。

他们甚至不知道“蛤蟆”姓甚名谁,只知道他绰号叫“蛤蟆”,家在四川,他摇头叹息一下,对一旁站着的阿水,若有其事地说:“人啊,这一辈子。”

由于受不了这样的刺激,第二天,陈群达、阿水便告别了砖厂张老板,不干了。张老板倒也爽快,给陈群达他们结了工钱,他们便离开砖厂回到老家,回家前,他们去和阿黄告别,但找遍了整个砖厂和山坳,却怎么也找不到阿黄了,阿黄不知所踪,他们好生奇怪。

家里人知道陈群达要回来了,季月红便早早地在村边路口等着,一见面,见他们闷闷不乐的样子,季月红便安慰他们:“挣不到钱没有关系,人平安就好啦。”阿水父母也随口附和道:“就是就是,平安比啥都强。”

然后他们说了回来的原委,大家觉得太可怕了,特别是阿水父母,简直后怕极了,这回算是死里逃生,大家一片唏嘘,相互嘘寒问暖了一阵,便各自回家了。

季月红说,难怪这几天她老是心神不宁,干啥都心不在焉,还好没事。

季月红给陈群达炒了几个菜,倒了几杯酒,算是给丈夫压压惊,接风洗尘。

然后他们说起几个孩子的事:陈青还是不着调,学习不上心;倒是他的两个妹妹陈红、陈蓝蓝学习成绩很不错,用老师的话说是上大学的料;季军的高考成绩下来了,报考的是南方科技大学,估计差不多能录取;季胜这小子不知道着了那门子魔,一门心思想出来打工,让哥哥嫂子愁的不行,也许真没有读书这天赋。

陈群达说:“老天饿不死瞎家雀,不管干什么,老天都会赏碗饭吃,所谓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咱们尽咱们的心,他们学到哪,我们供到哪,只希望他们都能过上他们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要像我们一样圈在这样的小天地里挣吃喝。”

季月红说:“那是当然,一代人自比一代人强嘛。”(未完待续)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