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两家人郑州过年赵红叶果园退租
这天天刚蒙蒙亮,赵红叶便早早地起床,她简单洗漱一下后,便直奔自家的鱼塘。她熟练地穿上防水服,喝了半斤白酒以抵御寒冷,她搓了搓双手,毫不犹豫地跳进鱼塘,开始捕捞那些已经足够斤两的鱼。经过一天的努力,她终于将所有符合标准的鱼都捞了上来,并装上车,拉到镇上大集上去售卖。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赵红叶每天都会去镇上大集上摆摊出售这些新鲜的鱼,由于她的鱼新鲜肥美,品质优良,价格合理,吸引了许多顾客前来购买,短短几天时间,她就成功卖出所有的鱼,共卖了三千多元。
就在赵红叶忙碌于卖鱼的时候,她接到了儿子季军的电话,原来季军由于工作繁忙,无法回家过年,他希望母亲能来郑州和他们一起团聚,听到这个消息,赵红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挂断电话后,赵红叶迅速回到家中,开始收拾行李,她整理了一些衣物、特产和自己亲手做的年货,然后踏上了前往郑州的旅程,一路上,她心情愉悦,期待着与家人共度一个团圆的新年。
当赵红叶到达郑州时,季军早已在车站等候多时了,随后季军带着母亲回到了家,一家人开始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郑州的年味也越来越浓了,各家各户都开始忙碌起来,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赶大集、办年货,市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季月明一家挑选着自己喜欢的物品,有糖果、瓜子、水果等各种食品,还有对联、灯笼等装饰品,这些都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东西。
除了购买年货,祭灶也是一个重要的习俗,祭灶这天,赵红叶会在家里摆放祭品,向灶神祈求平安和幸福。
此外,赵红叶还按照农村的规矩,张罗着大家扫尘土、贴窗花、写对联、包饺子……
走在郑州的大街小巷,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年味,街道两旁挂满了红灯笼,商店门口贴上了春联,到处都是喜庆的氛围,人们脸上洋溢着笑容,这种喜悦、团圆、悠远、醇厚的年味弥漫在整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张大伟一家今年也在郑州过年,季月明提议,季月明、张大伟两大家子在郑州一起过一个快乐的春年。
大年三十这天除夕的夜晚,天空中的烟花绽放,照亮了整个城市的夜空,在季军家里,季月明、张大伟、赵红叶、刘慧茹、季军、田萍、季胜、张玉洁等家人齐聚一堂,共度这个欢乐祥和的时刻。客厅里布置得温馨而热闹,红色的春联和福字贴满了墙壁,窗户上贴着精美的剪纸,桌上摆满了各种美食和水果,一家人围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里播放的春节联欢晚会,笑声不断。
赵红叶和刘慧茹则在厨房里忙碌地准备年夜饭,阵阵香气从厨房飘出,让人垂涎欲滴。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喜庆的气氛弥漫在每一个角落,衬托着喜庆的人们,他们共同期待着新的一年带来更多的幸福和美好。
不一会儿,圆桌上便摆满了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有红烧鸡、烤鸭、清蒸鱼和红烧肉等,每一道菜都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他们看着电视,欣赏着精彩的春节晚会,品尝着可口的美食,相互间说着祝福的话,看着季军、田萍、季胜、张玉洁等年轻人,季月明由衷的对张大伟说:“等季胜毕业,季胜与张玉洁结婚稳定后,我们这些老家伙也该退休了,到那时我们就把接力棒交给他们年轻人,让他们去拼搏吧,他们有知识,有文化,肯定比我们要好。”
张大伟说:“可不是嘛,我们也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想当年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吃了上顿没下顿,每一天都会为了肚皮发愁,咱们那时过黄河贩米、进城拉大粪、挖河挣工分,为了填饱肚子啥都干过,从来没有想到日子能过到这个份上。”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叽叽喳喳的聊天,季胜和张玉洁说着悄悄话,大家都看在眼里,甜在心里。
这是张大伟他们一家第二次在郑州过年了,三年前他们在郑州过年的时候还居无定所,一家人工作无着落,只好借宿在女儿张玉洁的宿舍内,为了卖一车蔬菜,他们还被城管赶来赶去,最后,张大伟还因为占道经营被罚款一百元。而今,张大伟已经在郑州站稳住脚跟,在市中心买了房子,还当上了小老板,女儿张玉洁也即将毕业,真是变化的很快。
而季月明白手起家,与妹夫陈群达合办的公司也是风生水起,有声有色,正在步入正轨和扩大规模。
零点的钟声即将敲响,他们随着零点倒计时,“5、4、3、2、1”,随着零点的到来,他们跨进了二零零六年,他们彼此祝福对方身体健康,幸福绵长,祝季军早生贵子,祝季胜、张玉洁早结连理,季胜与张玉洁幸福的笑了,双手甜蜜地紧紧拉在了一起。
第二天,大家一起逛了庙会,尽情的玩了一天。大年初二这天,按照老家的规矩,季胜去张玉洁家拜访了准岳父岳母。俗话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刘慧茹对季胜的到来呵护有加,简直让张玉洁有些羡慕嫉妒恨,张玉洁与季胜的关系算是稳定下来了,只等时机成熟就把他们的婚礼办了。
年过完了,季胜回到了学校,陈群达和陈红也赶回了公司。赵红叶觉得,在郑州待着实在没有意思,她坚持要回罗湾村,一切又回归正常。
张玉洁在嫂子田萍的父亲帮助下,在郑州找到了一份在区财政局上班的工作,如愿留在了繁华的大城市工作生活,只等七月份正式毕业就参加工作了。张大伟一家对张玉洁的工作相当满意,特意张罗了一桌酒席,请了季月明与他亲家一起聚一聚,以表示感谢。
没过几天,阿水及吕鹏程也如愿回到了公司上班,由于吕鹏程擅长水工方面的工作,比如配管、布管等工作,季月明便让吕鹏程带几个人负责这方面的管理工作。
俗话说“老健春寒秋后热”,随着年龄的渐渐增大,赵红叶干起活来渐渐有点儿力不从心的感觉了。所以她回到罗龙湾村后,便找到了村主任张建伟,对张建伟说:“果园的承包合同今年要到期了,由于自己年龄也大了,干不动了,家里又无人帮忙,果园的承包合同就不准备续签了,今年到期后就准备交给村里了。”
张大伟劝赵红叶说:“你们老季家再租几年吧,村里的收入全靠这些果园和鱼塘呢,几位村干部的收入也要靠这些村集体的资产收入。”张建伟的意思就是,如果赵红叶继续承包这些果园,他可以用租金给村干部发工资,如果没有这些工资,村干部就更没有人干了。
张建伟说的也是事实,这几年村领导班子的几名村民有几名常年不在村子,干嘛去了?说起来好笑,他们也外去打工了,有时村里有事连开会讨论的人数都凑不全,没有办法呀,他们也要生活,而待在村里又没有其他收入,所以他们也要到外面打工。
以前还有“三提五统”,今年即将取消农业税,农业税取消以后连“三提五统”也没有了,村干部没有了收入,更没有人愿意当村干部了。
所以,张建伟为了维持住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极力劝说赵红叶再签几年果园合同,无奈赵红叶确实有心无力,无法续签合同,张大伟连声叹气,也只好作罢。
现在,压在村主任张建伟心头的事,就是能否组建村领导班子,镇上领导拍板说了,如果他们村还建不了村领导班子,那么就由别的村的村民来给他们村当村干部,或者是和别的村合并,这是张大伟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发生的事情。
在叔伯大哥张建国当村主任的那个年代,村干部可以威风八面,人人都想当村干部,但此一时彼一时,村干部现在都不在岗,不在村,这里时代带来的现实问题,所以张建伟也很无奈。
更让张建伟无语的是,有村民冒充他的名义,说是受张建伟委托,以村修路的名义去外地找本村的有些出息的人募集资金。比如他们去找季月辉、季军、吕向阳、张红旗等,让他们每个人认捐一千元钱,其实村里根本就没有这回事,他们拿着季月辉他们捐来的钱,直接去深圳去玩了。季月明无意中问张建伟村里的公路修的怎么样了,张建伟一下就懵了,说没有这回事啊,季月明一下就明白了,由于都是本村人,季月明便没有追究他们几个人的责任,这在当时完全达到了诈骗的刑事标准了。
自从这件事以后,严重损害了村委会的领导威信,一段时间下来,大家对村委会指指点点,甚至指着脊梁骨骂,村委会基本上属于形同虚设。除非全体村民另外选出一个强有力的,有责任心的领导班子才能改变村委会的形象,从而带领全体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