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初见 - 一枚铜元 - 玖云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一枚铜元 >

第10章初见

孩子是睡的时候送过来的。

黄婉芬吩咐仆人给了钱后,冷眼看着廊下一对中年男女卑微的领过钱,鄙夷的哼了一声。转过头看向床铺上的孩子,面色立即变得温和柔软。她仔细打量,是个小囡女,或是饿着有一段日子了,孩子身子很单薄,脸色苍白缺少血色。说是4岁了,看上去更小。小小脸蛋,脏兮兮的,却难掩眉目清秀。看着很令人喜爱。

婉芬轻声自语:“在我这里,吃饱穿暖,平平安安。就不用以前的名字了,以后,就叫你安宁。”

婉芬的父亲是徽州府商会的一名徽商,做些茶叶和香料小买卖,与曾老爷认识。有次在花船上吃花酒,喝醉了,曾老爷不小心落水,黄老爷舍命相救,自此两人称兄道弟,更是过命的关系。当年曾老爷还是溪口镇商会的会长,他常去黄家做客,婉芬也不避讳,她个子高挑,粗眉大眼,私塾里读过书,小时候黄老爷外出经商常带着她,有些见识阅历。陪着吃饭喝酒时,插诨打科,还会讲不少段子,段子出口后她却能不笑,偏偏歪着脑袋大眼珠子左右提溜转,两位老爷都是乐得不行。

席间婉芬与曾老爷眉目传情,曾老爷也有意结缘。黄老爷原本犹豫,怕女儿嫁过去不是正房太太,太委屈,便探听婉芬意思:“婉儿,曾兄为人爽快也坦荡,是可交之人,只是,你若去了他家,不是正房太太,委屈你了呀。”

“父亲,这有啥,你都知道他为人,不会薄待我的。”婉芬早有主意,倒安抚黄老爷:“何况,我虽然性子直了些,但你了解我的,我做事说话自有分寸。”

黄老爷知道婉芬性子直率爽利,自小跟他行走,见识也不少,不怕事也不惹事,平时行事果断并不糊涂。只是这名分,的确是女孩子的大事。就可惜了这一桩。

转而又跟曾老爷叮嘱:“我就这么一个女儿,自小没了母亲,我是当宝贝的。你可不能亏着她。”曾老爷信誓旦旦:“放心,放心,我自然不会薄待婉芬。我和婉芬性情相合,婉芬聪明有见识,我怜惜还来不及呢。只是委屈她不是正房,但在我心里,分量最重。”

事后准备了丰厚的聘礼。

黄老爷还是不放心:“婉儿,虽然曾兄如此这般说,但人心善变,深水难量,世事无料。男人嘛,诸端衡量,女人未必为先。嗯,你也懂,呃。”

“懂,父亲,女儿跟你江湖上行走那么多年,不是弱女子。女儿自有道理保护好自己。”

“唉,好吧,好吧,依你。”见婉芬拿定主意,黄老爷忙碌了一夜,把家里值钱的地产,商铺等,收拾罗列出来,交给婉芬做嫁妆。

就这么千叮咛万嘱咐,婉芬20岁嫁给了曾老爷做四姨太。

十多年过去,婉芬与曾老爷互敬互爱,相知相惜,只是用了多少法子,婉芬却不能生养。用了很多偏方,都不见效。太太和其他姨太太都有孩子。婉芬,只叹命运不公。不过,她是个不会拿这些来烦恼自己的人,依然打扮的光鲜亮丽。即使其他几房私下里嘀咕或者当面多少给她脸色,排挤她,她都不放在心上。她自有法子,在曾家立足。

婉芬父亲前些年去世,留给她一些家产,她手头比其他姨太太都阔绰些。她父亲原先就是做香料生意,母亲在的时候,自制过一款焚香,用零陵香,沉香配上降真香混合而制,能放松,缓解紧张,配上降真香后,香气更为持久纯正。母亲称它为:“静眠”,小时候常在家里点,整个屋子都弥漫着一种静谧安宁的气息。婉芬并不擅长制香,只是这法子她是记得了,就常在屋里点,曾老爷最爱去她屋里,更觉得身心放松。

曾老爷对她的好,不光因为她的父亲,更因为她的个性。私下还将外地几处房产都过给了婉芬名下。也是希望他百年后,婉芬能有点家底傍身。婉芬每次出门,曾老爷都安排保镖随行左右。说是时局不安稳,还是要谨慎。

婉芬性子里虽然带些江湖气,她却一向仰慕腹有诗书之人,尤其是女人,她见杨氏行事说话稳重得体,父亲又是学堂先生,便很投缘。时常到李家走动。原本是看不上柳氏和张氏的,但看见他们家的女孩子就挪不动眼睛。她特别喜欢女孩子,最喜欢女孩子粉团粉嫩的,打扮的伶俐俏丽,每次去李家,都要送点小礼物。虽然看不惯柳氏张氏低眉下作的样子,有时对她们说话夹枪带棒,但对她们的孩子极好。出手也大方,经常是珍珠翠玉玛瑙串子的送。柳氏和张氏,也只能带着笑脸把怨言烂在肚子里。

满如,满心,满莹都喜欢她,她一来,就一口一个姨娘的叫,很是热闹。

婉芬是看着满元长大的,满元当时是家里的独子,自然宠的厉害。金山银山的堆着,锦衣玉食的过着。但满元偏偏不活跃,大家都说满元性子内敛,稳重。可婉芬觉得,满元有一股阴气,说不出来,就是感觉有一种憋着的坏。这话她也不好直接跟杨氏说,就是劝杨氏不能惯着。杨氏自然知道道理,只是自己的孩子,就是疼爱些。

李家大太太去世后,一直都是杨氏当家,现在杨氏名下有两个儿子,她在李家的地位很稳。宅院里那些明枪暗斗在李家都用不上。大宅院里原本就没什么事,柳氏和张氏都是闲不住的人,渐渐四个人说着闲话,又正好凑成一桌,平日就时常开局混辰光。

婉芬见着李家这么多儿女,心里就动了个念头,说服曾老爷同意她收养孩子。曾家原本并不缺孩子,但还是依了她。

曾老爷原是江西人,便让下人找了个婆子,带了一个江西女娃子回来。说是父母逃荒从江西到徽州,实在养不起。这孩子,就4岁左右。

安宁醒了后,发现在一个陌生地方,父母不在,哭嚷了一晚上,接着就发高烧,婉芬请了郎中来看,又是煎药又是陪床,照看了几天,烧退了。病好的安宁,真的很安静,眼里没有泪,心里很明白父母不要自己了,而面前这个女人对自己极好,衣着华丽,粗眉大眼,但眼里的慈爱不会是假。于是心甘情愿认她做了母亲。有时婉芬问她,还记得自己爹娘吗,她倒说,她只认婉芬是娘,曾老爷是爹。婉芬逢人便夸,小姑娘长相秀美,伶俐活泼,喜欢的很。

安宁身体养好了,婉芬还请了先生教她念书。出门逛街或者游玩,都喜欢带着她。等杨氏从农庄回来,就迫不及待地带着孩子去认识。

安宁很害羞,躲在婉芬身后,探着脑袋看。婉芬拉她出来跟杨氏见礼:“问太太好。”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