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新年 - 一枚铜元 - 玖云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一枚铜元 >

第5章新年

过新年是欢喜的,李老爷赶在过年前回来更是欢喜。

这些天,李家上下都开始为过年做准备。俗话说“有钱无钱,回家过年。”在徽州地区,无论经商,还是做官,哪怕是平头小百姓,回家过年对常年在外讨生活的人来说,都是一件大事。

李家大宅位于溪口镇的东南,整个宅院坐南朝北,这可是有讲究的,从汉朝起,就有“商家门不宜南向,征家门不宜北向。”的说法。商属金,南方属火,火克金,所以门朝南开不吉利。征为兵,兵属火,北方属水,水克火,若北向象征败北,所以兵家建房,门不宜朝北开。

整个李家宅院外墙高耸,马头墙错落有致,白墙与黑瓦,简约朴素,气派却不奢华。大门山水人物雕刻,门楼重檐飞角,几重进合,各进皆开天井,通风透光。里面各进房子沿四周布置,形成四水归堂的格局,两侧的廊庑纵向伸展,两侧又扩了东西两院,西院主要是仆人佣人住处以及厨房、马匹、杂物等地,东院有几处厢房和一片院落,山水亭台,甚是雅致。

李老爷的兄弟都不在溪口镇,过年祭祖拜神,都是在自家后堂挂祖宗画像,写着李氏历代祖宗之位,设置烛台香案,置贡品,焚香祭拜。

除夕那天,祭拜完祖宗后,再接灶王爷。一大早就开始张贴春联贴福挂灯笼。春联是杨老先生写好送来,上联:福禄寿三星共照,下联:天地人一气同春,横批:家和万事兴。李老爷看了直夸好,让家人赶紧贴上。

晚上,廊上都点上了红灯笼,一路望过去,煞是好看。吃完年夜饭,李老爷和钟氏还有姨太太们闲聊了几句,给几个孩子包了压岁钱,姨太太们都领着了,然后大家伙一起看着仆人在院子里放烟火。

初一一早,管家就领着一众仆佣在正厅前给李老爷拜年,李老爷坐在正厅,钟氏外穿圆领绛紫色缎绣牡丹团寿纹袷衣,特别富贵,坐在旁边。集体拜完年后,依次上前领红包。胡氏抱着孩子排在队伍后面,前面的是杨氏孩子满元的奶妈,她回头看到胡氏,知道她是随老爷一起回来的女人,低头告诉胡氏李家有个习俗,新年第一天,李老爷会给自家的佣人和伙计发红包,胡氏知道大宅院里规矩多,她不敢多言只是点点头。

李老爷看了眼胡氏,拿着红包放在她手里,特意还给了孩子一个,问着:“多大了?”

胡氏小心答:“回老爷,已经4个月了。”

宝儿醒着,精神的看着面前的大人,突然一笑,逗乐了李老爷和一旁没说话的钟氏。

李老爷又问:“这孩子,叫什么。”

胡氏愣了一下,自孩子出生都没起个大名,宝儿还是雪影喊的。胡氏有些迟疑,忽然想到,之前在闻莺馆服侍雪影和李老爷吃酒时,李老爷念过一句:“满目山河空念远。”她当时听了就觉得这句特别好,怎么个好法,她说不出,见着雪影当时浅笑含羞,还有些不解。但就是记住了,于是便说:“念远,胡念远。”

李老爷听了一愣,随后捋捋胡须点点头,说道:“好名字。”突然停住呵呵一笑说:“看来你男人也通文墨。”胡氏抬眼看了老爷一眼。

其实当时李老爷对着雪影念的是晏殊的浣溪沙,“……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只是胡氏未必能深领其意。

胡氏从正堂出来后,去了杨氏屋里,昨儿杨氏让奶妈送她几件满元小时穿过的衣裳,今儿特意穿了。胡氏谢过杨氏,杨氏打量着说道:“挺好,还合身。幸好当时收着没扔了。”

念远这会反而睡了,杨氏看到铜元露在衣服外面,拿起来瞧。“雍正通宝。”杨氏略是一愣,然后把它塞进衣服里,笑着说:“这是个好物件,能辟邪。都挺好,有什么需要的,可以来跟我说。”

胡氏谢了后抱着孩子回去。

柳氏和张氏来杨氏屋子,边说边笑,说大门前放了好长串鞭炮,很是喜庆。又说有好些人来跟老爷拜年。

“孩子们呢?”杨氏问。

“怕吵着,都带回屋里了。”柳氏又说:“刚看着胡氏抱着孩子离开,是跟姐姐讨红包吗?”

张氏抿抿嘴,用手摸着头发上的发簪,那是老爷送给她的,她挑着眉窃笑说:“之前听闻老爷在徽州府有个相好,是青楼里的,是不是她?”

“瞧着不像,青楼里的女子,怎么都跟妖精一样,胡氏看上去人很清爽,也很敦厚。”杨氏淡淡的说。

张氏眼珠子一转:“难道是青楼里的丫头?”

“这可不要乱说。老爷都说了是回来路上遇上逃难的,若真与老爷相干,还是个公子,老爷焉有不要之理。”

柳氏和张氏点点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