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牛在江湖(3) - 活该笨死的牛:方法比勤奋更重要 - 宿春礼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4章牛在江湖(3)

第14章牛在江湖(3)

在工作时必须身着工作装。穿着制服、西装、中山装或西服套裙执行公务,会显得正规而庄重,能令人肃然起敬。但如果穿着牛仔服、运动鞋或是网球裙去上班,甚至外出执行公务,就会给人以不务正业的感觉,是绝不合适的。女性对这一点尤其应当予以重视,切不可将新潮、浪漫甚至奇异的户外装束“引进”公务场合。

在非工作场合无需身着工作装。特定的环境往往要求特定的着装,而特定的着装往往只适用于特定的环境。国家公务员身着正装去工作自然无可非议,但如果是以正装装束出现在公园、商场或运动场,则不仅有“小题大作”之嫌,而且还会因为正装的束缚与不适而使自己行动不便、“作茧自缚”。在非公务场合,国家公务员完全可以与别人一样,自由自在地选择合适服装,而不必以正装示人。

被《时代》杂志誉为全美第一位服装工程师的约翰·t·莫莱认为,在服饰仪表方面,成功人士的保守、不逾越身份,并尽可能符合公司的要求,是通向成功的重要保证。他曾经为机构的高层行政人员的衣着提出忠告,最适当的西装颜色是蓝色和灰色,咖啡色则不大好。穿像样的衣服是让别人认真对待你的一种方法。穿着可以与众不同,但一定要和你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在的单位相协调。不同的公司与公司之间,正确的职业服装标准是不一样的,要根据该公司经营的种类、产品或服务的性质、公司位置、公司历史与传统等来确定。以往,我们对正确的职业服装的概念来自于以男性占主导的中上层职业——银行家、律师、医生和军官,有时也包括商人。而现在,一种源于工业革命后维多利亚时期的男性服装,经过女性化修改,已作为职业服装被广为接受,到处可见。这种传统的职业服装代表着一种正式而保守的形象,男女皆宜,但有些公司却不鼓励这种被人接受了的传统城市化着装,认为对其产品或服务太过正式,而希望其职员穿着更随意一点。什么样的服装被人接受,惟一的方法便是直接问这样一个问题;“这儿有什么着装规定吗?”或者自己观察一下,当回侦探。还有一个屡试不爽的方法,站在电梯或出口处,比较一下进进出出的人们的衣着形象,这比任何参考书都管用。如果,一个公司的形象与其职员的穿着并无太大联系,那可能不存在明显的着装规定。这样的话,问题就简单了,你只需判断一下是否达到了这样一个要求:如果你是高级职员,那就穿得体面些。职位越高,穿着始终与众不同就越显重要;如果你是一般职员,那么不要穿那些不适于工作的业余服装。你的上司不会认为没有付给你足够的工资,他们只会认为你没有购置合适的服装,由此得出你没有足够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的结论。如果你为自己工作,那么不要胡乱穿衣,穿质量过得去的衣服,让自己具有成功者的形象。

留意你的服饰和仪表吧,这并不是叫你穿上最流行的、最时髦的衣服,也不是让你保留最摩登的发型,只是请求你穿得使人有整齐、清洁之感,面颊和发型都很娴雅、自然、得体就行,至于衣服新旧等问题都是次要的。

(3)应事着装

着装必须应事。所谓应事,即要求根据自己所要办理的公事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着装,使自己的着装与所办的公事相配合、相呼应。

所办理的公事不同,就意味着所处场合的不同。因而应事原则有时也叫按场合区别着装的原则。不同的场合,着装应有所不同;特定的场合,往往有特定的着装要求。不遵循这套规矩,摆出“以不变应万变”的姿态,或者着装不分场合,不与所处场合协调一致,难免会招致麻烦。

通常,在处理公事时,所遇到的场合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普通场合,基本上是指在办公室工作或是外出处理一般类型的公务之时。在这种场合,着装应当符合本公司、本部门的规定,在总体上做到正规、文明、干净、整洁。

庄重场合,主要指参加庆典、会议、盛宴、谈判、外事等庄严、隆重的活动。在此类场合的着装应力求庄重、高雅、严肃。在国外,按照礼仪规范,在此类场合应着礼服。礼服在式样上有着统一的规范,而且有一般礼服、社交礼服、晨礼服、晚礼服、小礼服与大礼服之分。目前,我国尚未统一规定礼服式样,但在实践中,宜以深色中山装套装、西服套装、旗袍、连衣裙或西服套裙作为礼服之用。

喜庆场合,通常指举办联欢会、舞会或游园会,参加婚礼、生日、节日或纪念日的庆祝活动,等等。这类场合大都充满热烈、喜悦、欢乐的气氛,因此着装应定位于时尚、潇洒、鲜艳、明快之上。但切勿做得过头,不可显得过于引人注目而脱离群众。

悲伤场合,一般包括出席葬礼、向遗体告别、祭扫陵墓以及慰问逝者家属等场合。在这些场合,参加者往往心情沉重、悲伤,因此着装务必要素雅、肃穆、严整。如果身着色彩艳丽或是标新立异的服装去参加上述活动,显然是很不得体的,表明对逝者及其家属的不敬。

(4)应己着装

着装必须应己。所谓应己,即要求在选择着装时要因人而异,使所穿服装与自己的身体条件相适应。

尽管着装有许多普遍性的规范和要求,但着装毕竟是具体到个人的事情。只有遵守应己原则,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选择服装,才能扬长避短,充分展示个人的最佳形象。具体而言,应己原则应围绕性别、年龄、肤色、形体这四大身体条件展开。

男着男装,女着女装,这是人人都应具有的基本常识。然而受近几年来国际时装潮流的影响,服装的中性化趋势日益明显;许多服装不分男女,已成为男女消费者的共同选择。更有一部分人崇尚男服女穿、女服男穿,俨然成为一种时尚。然而对于力求着装保守、规范的工作人员来说,是绝对不能追随这一趋势与潮流的。尤其在涉外交往中,更不能误认为这是外国时尚而“投其所好”。事实上,即使在着装高度自由的西方各国,仍须遵守相关着装规范,例如,男士不得在上班时穿花衬衫,女士则不得穿裤装,而应选择裙装。

不同的年龄对着装有不同的要求。在选择着装时,务必要考虑到自己的年龄因素,使自己的着装与年龄相符。所着之装若与着装者年龄有很大差距,往往会贻笑大方。

总体上讲,在着装的选择上,老年人应当素洁,中年人应当稳重,青年人应当活泼。这是必须遵守的标准尺度。

所着服装还应与自己肤色相协调。尽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是黄皮肤的黄种人,但具体到个人来讲,肤色是同中有异的。中国人的肤色通常可分为白净、偏黑、发红、黄绿和苍白这几类,它们对于服装颜色有着不同的要求。例如,肤色白净者,适合穿各色服装;肤色偏黑或发红者,忌穿深色服装;肤色黄绿或苍白者,宜穿浅色服装,等等。

人有高矮胖瘦之分,具体到身体各部分还有标准与不标准之别,这就是个人形体条件的差异。中国人的形体一般有标准型、高大型、高瘦型、矮胖型、瘦小型等几大类型,不同的形体条件应当选择不同的着装。如果不注意自己的体型而乱穿衣,显然会闹出笑话。

学会察言观色

俗话说:“出门观天色,进门看脸色”。观天色,可推知阴晴雨雪,携带行具,以免受日晒雨淋。看脸色,便可知其情绪。面部表情的色彩屏幕上显示的图像不同,人的情绪也不同。学会察言观色,实在是不可忽视的办事之道。

有位记者曾去采访同新西兰刚交过锋的“国脚”们。一进门,发现休息间气氛沉闷,守门员铁青着脸,圆睁着眼,他赶紧退了出来,取消了这次采访。后来,这位记者才知道,“国脚”们吃了败仗,正在怄气。倘若当时不看脸色,硬要不知趣地采访吃败仗的“将军”,非挨骂不可。

看来,这位记者颇有经验,懂得采访的“火候”。常言道:人好水也甜,花好月也圆。人在高兴时,心情舒畅,看见高楼大厦,会想到“凝固的音乐”;看见车水马龙,会想到“滚动的音乐”。情绪好,容易体谅人,礼让、关心和帮助他人,也乐意与人攀谈,接受别人的邀请,甚至看见小狗也可能热情地打个招呼。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嘛。而人在烦恼时,心情抑郁,即使欣赏“田园交响曲”也会觉得是噪音。

因此,学会察言观色,留意对方的表情,互谅互让,该进则进,该躲则躲,当止即止,就可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纠纷,求得和睦相处,事事顺遂“琴瑟和鸣”。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察言观色,及时地改变先前的决定,及时地退或进,及时地把自己的言行进行恰当组合或分解,及时地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那么,办事的成功率一定会很高。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