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第三十五章 - 云暖晚泽 - 苏子由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云暖晚泽 >

第35章 第三十五章

三十五、

三月初的时候,沈云即将成行,拿了Z泽御赐的尚方宝剑和密诏,对外宣称的是告假回洛阳祭祖。他这一年接二连三的告假,不合官制,年稽时也必定通不过。加上与当今圣上之间还有些暧昧,朝中看他不顺眼的大有人在,只是现在风声鹤唳,人人自危,对这些事不关己之事,也就高高挂起了。这些也都是所谓人性的弱点。在成熟政治体制的党群斗争中,圆熟老练,先求自保才是最好的政治手腕和生存技巧。

此去江南,为了便宜行事,不能大张旗鼓,Z泽只好私下相送,两人有些十里长亭话不尽的感觉。

“身体不好不准逞强,有什么事情就叫姚子良去做。我已封了密诏于他,他会接应好你的。真不要暗卫?”Z泽给沈云紧了紧披风的系带。

“不要,我去督办河工,又不会有什么危险。往后朝局不便明着用人的时候还多着,暗卫你留着用。再说,暗卫跟着我,我浑身不自在,而且也未必不会跟丢我。”说着,沈云轻轻一笑。“我的五行八卦术,你的暗卫没一个摸得清。”

原先听着沈云为他着想,Z泽正忙着要感动,听到这最后一句状似威胁之语,顿时有些咬牙切齿。情人太聪明,的确不是什么好事。便从牙根里挤出回道“那好吧”。

沈云见Z泽别扭,故意丢着不理,装着没听到。

只听Z泽又接着说道,“你身体还未完全恢复,照顾好自己。如果我发现三个月后,你病病殃殃的,我就直接把你接进宫养着,什么劳什子官都别做了。”

沈云无奈的看着Z泽,“是是是,微臣遵旨。你也自己多保重,这三个月我不在,你若是有事要商量,张铮算是信得过的。”

沈云是正二品的六部尚书,张铮是正一品的宰相,他这样称呼说话是逾矩的。可私下里,他对Z泽都没上没下的。两人在品议朝政之事时,对谁都是直呼其名。若以官衔相称,时而还遇到同姓同职的容易说串,实在是太麻烦。

“还有眼下要着手准备今年的科举之事,翰林院岑毓平可担此任。吏该之事,到底开始的急了不在最佳时间。我知道你是为了替我转移注意力,还需多加小心,我见有些根瘤仍在蠢蠢欲动,有反扑之势。还有蒋雄在西北称大,自以为五十万大军是自己私有,加上又以你外祖自居,前番你虽厚赏了下去,不过也是权宜之计,不妨用戚正去震他一震。不过军事实非我所擅长,你比我在行,还是再多做些考虑…”沈云一时间也是感觉说不完的嘱咐。

“还有...”他正要说下去,看到Z泽眼含笑意的样子,转念想想,Z泽城府心机远在他之上,他想到的这些,Z泽也一定想到了,就住了嘴。

“朕的尚书大人还有什么要吩咐的?朕听着呢。”

Z泽最享受沈云这样一副昭然若揭的维护之意,以往他做皇子之时,沈云就是这样。凡事总替他想在前头。如今他成了皇帝,沈云操的心似乎也不比他少。偶尔他力不从心之时,想到沈云一副为他鞠躬尽瘁的样子,也顿时跟吃了十全大补汤一样,重又打起精神来了。

“这解郁安神包你带着,我见你近来有些燥气,烦忧甚多,配了些安神疏肝的草药,你随身带着,可有所缓解。”

Z泽接过香包,放在鼻下嗅了嗅。“甚是好闻,像极了你身上的味道。不过…”

“不过什么?”

Z泽说着把沈云拉入了怀里,在颈间落下一轻吻,“仍不如抱着你来的解欲。”

沈云却没了拌嘴的心思,听此轻浮之言,只抱紧了Z泽,在他肩膀处,闷闷地出声。“那你…保重。”他心头的酸涩泛了上来,红了眼眶。此刻,他内心那复杂不舍矛盾的情绪只有他自己知晓。京城三载,一场大梦,如今到了该醒之时。常说舍得,有舍才有得。可他舍了自己,得了的是什么…

只是这样的沈云,看在Z泽眼里,却只是别离的伤感。

“恩,你也是。我会数着日子等你回来的。”那样的声音未及人走已是满的快溢出来的思念之味。

两人依依惜别完,都是夕阳西下之时。Z泽看天色已晚想叫沈云再宿一宿(xiu),明日再走。沈云想了想总觉明日还会这样,果断得让苍竹驾着马车走了。临走前,最后的那个回眸,一时间竟让Z泽生出一种一眼万年的诀别感,心里头突地跳了一下。

这日的黄昏,天空如琥珀色般的光泽,一只落单的大雁飞过这橙黄的天空,留下一声声凄厉的哀鸣,听得寂然。看着被夕阳镀上一层光的马车,听着马蹄声有节奏的越来越远,Z泽自我安慰着三月之期应当也是很快的。

只是,三个月后Z泽等来的却是两封遗信。

――――――――――――――――分割线――――――――――――――――――――

圣上亲启:

夫天下,大器也。置诸安处则安,置诸危处则危。凡为国主,承天景命。陛下生为明帝,必有明志于天下。臣窃拙见,以数言蔽之:百姓素朴,狱讼衰息,则天下顺治,万民归心;海内之气,清和咸理,则名誉之美,垂于无穷;立经陈纪,轻重同得,则为万世法程,没为明神。因此故,臣陈此疏,以表臣心。

陛下擢臣理江南河道一事,臣即奉有认真筹办之谕,但使心力所及,必须详实查勘,不敢徒托空文。南江延袤数省,关系国计民生。治河如治病,须先察其原。欲察其原,必先按脉理,方知病原之所在,而后可以施药。治河非旦夕之功,臣苦心钻研。于江南道三月内,栽藤种树,购地迁民,兼之疏通海口,修堤固岸,固筑险工,疏通尾闾,使洪涝顺势而下,流入江海。然此不过为应急之法。臣以为,从长远观,需更河形以畅其流,缩河身以顺其性,而后可保一甲子无虞。

今世以奢靡相竞,捐廉耻之风日甚。臣以为,安着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积渐然,不可不察也。陛下推行吏该,实为纠此偏风之明举。《管子》曰:“礼义廉耻,是谓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人主之所积,在其取舍,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礼义积而民和亲。又定经扶制,以令君君臣臣,上下有差,父子六亲各得其宜。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闻正言,行正道。此业一定,世世常安,而后有所持循矣。若夫经礼不定,是由度江河亡维楫,中流而遇风波,x必覆矣。

天下之势,万民皆以科举入仕为光耀门楣之举,虽今为太平盛世,臣仍以为不妥。臣于江南一道治水时,尝遇一民以水车灌田,其器制作精良,用法便利,非能工巧匠不能为之。北离素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之传统,以苦读圣贤经典,寻章摘句,科举入仕为正途。故因其非寒窗学子,亦无功名在身,视其精器为雕虫小技奇巧淫技,虽有能而未尝得以重用,皆以民尚文轻技之故也。士农工商之论,实有偏颇。臣以为陛下应设技司府衙,纳能人之士为国效力,以正世观。文武技匠并用,垂拱而治。

蒙先帝与陛下厚爱,使臣尝任吏工二部尚书,然臣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缺,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积日劳累,取尊官厚禄。苟合取容,尸位素餐,愧对上下。今奏此疏,但求弥补一二,臣肺腑之言,款款之愚,拳拳之忠,望陛下明鉴。

罪臣沈云绝笔于江南

宁,还请不要忘了曾与云在西南之时立下的约定。

――――――――――――――――――――分割线――――――――――――――――

吾友承安亲启:

云平生得你为挚友,实感大幸。与尔切磋医技,余多有得益。医之一道,往往以经验累积,代代传承,成书成著者鲜少。民间笃信偏方多不枚举,然偏方一说,无根无据,以至常有性命之虞,又以天命至此所叹。吾以为实为无著述可依。余有著书立作之意久矣,然耽于俗事,未尝成愿。日后若尔得空暇之时,望能一尝吾之遗愿。

天地,万物之逆旅,光阴,百代之过客。浮生若梦,我之命途多舛,实身不由己。大限将至,无可奈何。我在世之牵挂,唯于Z泽最甚。他用情专一,心系于我,我恐他不能接受我离世之事实。望你费心照拂,务必看顾他,以使他挨过最苦之岁时。友不胜感激。

友云绝笔于江南

作者有话要说:

给Z泽的遗折,主要参阅了晁错《治安策》、司马迁《报任安书》、梁启超《悲情宰相李鸿章传》。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