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别林与“男子汉”王明明
他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常胜将军,却在离开朝鲜之前的那场战役中把右腿留给了朝鲜。他至今仍不愿回忆起那场战役,更主要的是他失去了一个那么优秀的通讯员,他是看着他长大的呀!所以,他记得1958年的那天,当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隆重设宴招待他们这些英雄的时候,他却无论如何都高兴不起来。坐在最前排、离领导最近的他阴沉着脸,眼睛里全是他的通讯员——那个叫王福林的东北小伙子的身影,当然更多的是小伙子那被完全豁开的脊梁和脖子上挂着的凝结的血疤。那惨烈的最后一幕永久地停留在他的眼球中,看着桌子上那一瓶瓶茅台,他的眼睛有些湿润了。他想,我算什么英雄啊?连个孩子都保护不了。
那时,王福林躺在担架上,颤抖着对他说:
首——长,能——再给我口酒喝吗?
他知道此刻的王福林是想用酒麻醉自己的疼痛呢!他很欣喜,这个19岁的小伙子此刻竟然是清醒的,虽然他的眼睛时而微闭着。卫生员假模假样地在王福林的脊梁上咕哝着,药品紧缺,一切都妄想。通讯员一开始把牙咬得咯咯响,后来脸色渐渐苍白。等他找出了自己的酒壶,向通讯员的嘴上触的时候,通讯员微笑了一下,耷拉下了脑袋。他昂起头,一声长啸,满心自责。他是一个英雄,却让眼前的这个孩子为自己挡了炮弹。那弹片飞向通讯员的时候,他仿佛立即变成了一个懦夫、一个罪人。他近乎咆哮地呼喊:
福林!你这臭小子——你,你——不能走啊!你说好的,等战争胜利,咱哥俩去我家,我请你喝茅台,让我那仨小子给他叔敬酒!
他眼里映满当初接通讯员入伍时的情景。
……
此刻,茅台酒摆在他的眼前,他却没了力气。没力气拿起酒杯,没力气说一句话。
大概是他坐得离总理太近了吧!或许周总理注意到了他脸色的凝重,总之,周总理缓缓地移到他的面前。总理像是对他说,然而声音确实高亢地传向了所有的人:
你们为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不愧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女,是真正的男子汉!今天,我请你们喝一种叫“男子汉”的酒!
他被总理的话震慑住了,同时,也有些不得其解。总理接着说:
中国白酒的别名很多,什么“杜康”、“忘忧物”、“欢伯”等等,不下几十种,而这茅台酒还多了一种别名,外国朋友叫它“男子汉”。
原来,1954年总理在日内瓦开会期间,卓别林正巧住在日内瓦。那时,卓别林听说世界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周恩来来到了日内瓦,便设法打听到了周总理的住处。总理热情接待了他,给他介绍了新中国的建设情况,并邀请他共进晚餐。总理听闻卓别林特别爱喝酒,就拿茅台招待他。卓别林不仅爱喝酒,更会品酒,他一杯又一杯一饮而尽的同时,忍不住好奇地问总理是什么酒?总理告诉他,是中国的茅台酒。兴奋的卓别林告诉总理,世界各国的名酒他都喝过,可从来没有喝过这样的美酒。卓别林说,女人是不敢碰酒的,只有真正的男子汉才敢痛饮美酒。当他喝得飘飘然、有几分醉意的时候,还摇晃着身子对总理说:我还要喝刚才那种“男子汉”。
总理的话让全场变得更加肃穆,同时肃穆的还有这位将军的思想。
那次,卓别林临别时又向总理提出要“男子汉”。总理笑着说,你是世界人民的艺术大师,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我送你两个“男子汉”。卓别林听得笑弯了腰,高兴地拿着他的文明拐棍蹦蹦跳跳的,以滑稽的表演天赋,赢得了在场的人经久不息的掌声。
将军被总理的话点醒了:是男人就要碰酒,而茅台正是敬给为世界做出贡献的人的。那天的人民大会堂,在总理的这番话下弥漫着茅台的醇香,志愿官兵们纷纷举杯,足足喝了三十几杯。
此后每年,将军都会在通讯员牺牲的那天,不远千里地跑到王福林的家乡,在那刻有王福林名字的纪念碑前买醉,好好地陪他的通讯员喝上一顿。他知道,这小伙子爱酒啊!
就在他用一条腿支撑着这个家,辗转换了数份工作,辛苦养着他的仨小子的那些年,他是靠茅台陪伴着度过的。当他厌倦了生活的疲惫,情绪低落时,他就拿他的通讯员、拿茅台来提醒自己:要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不愧茅台的美名——做中国的“男子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