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与茅台酒刘正权 - 茅台故事365天 - 蒋子龙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茅台故事365天 >

尼克松与茅台酒刘正权

不到长城非好汉!大凡来过中国的国际友人,回国后总要对亲朋好友翻出身在长城的照片津津乐道一番,但身为美国的前总统,当年的尼克松似乎更钟情于茅台!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是中美建交的奠基人,这是人所共知的往事,可他和茅台酒之间的特殊故事却鲜为人知!

故事一童心玩火,总统府里茅台烛光宴有惊无险

让我们把时光回溯到1972年的春天,为打开中美关系大门并为改善和发展中美两国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尼克松首次来华访问,来中国之前他就下决心一定要喝一喝茅台酒。事出有因,昔年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七经仁怀,畅饮茅台酒之后曾写下“万顷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赤虺托起擎天柱,饮尽长江水倒流”的千古名句。尼克松也想尝一尝这种君王到此也低头的中国名酒到底跟西洋名酒有什么区别。中美首脑在北京会晤其间,尼克松是每宴必饮,每次喝茅台酒都要盛赞一番:“茅台酒好喝!”“茅台酒能治百病。”茅台酒的酒文化和历史典故更让同行的美国政要耸着肩膀,摊开双手,连连说ok!末了,他们还总结出访华期间除中美两国政府著名的《上海公报》之外的另一大收获,那就是“登长城,喝茅台,吃烤鸭”是到中国的三大享受。

访华结束,尼克松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和周总理赠送给他的茅台酒飞回了华盛顿。正是尼克松对茅台酒的钟爱,才使茅台酒由中国的养在深闺迅速开在全世界的大庭广众之下。

再说尼克松吧!回到美国后的一天傍晚,兴致勃勃的他在家里打开了一瓶茅台酒,顷刻间整个房间酒香四溢,芬芳醉人。尼克松的女儿帕特里夏高兴极了,从尼克松手里夺过酒瓶喝了两口,连说“真香真香!”在女儿的欢快情绪感染下,尼克松童心大起,说我们开个茅台烛光宴吧!茅台烛光宴?帕特里夏可是闻所未闻呢!尼克松在女儿的惊奇目光中,小心翼翼把茅台酒倒进一个精致的酒杯,再用打火机把酒点燃,多么醇馥幽郁的酒香啊!这样的烛光宴在全美国可是绝无仅有的,全家人围着燃烧的茅台酒载歌载舞起来。谁知茅台酒一经点燃,很快就沿着撒落的酒滴蔓延到了桌布和地毯上,一家人由先前的手舞足蹈变得手忙脚乱起来,好在火势不大,有惊无险,一家人通力合作,很快就把火灭掉了。这一小小的插曲让帕特里夏更加兴奋,她抱着尼克松的肩头撒娇说:“爸爸的茅台酒表演实在精彩极了!”因为这一玩火的缘由,尼克松也从日理万机的劳累中解脱出来尽享天伦之乐!以至于在后来的屡次访问中国中,尼克松总是言必及茅台,其首创的茅台烛光宴也在中国高层政要中家喻户晓了!

故事二信口开河《领导人》中书写茅台时幽了自己一默

可能是受先入为主的习惯性逻辑思维观念影响,尼克松错误的以为,茅台酒一定是中国的大米所酿造的!原因很简单,中国人爱吃大米啊!有书为证,尼克松下野后写了一本名为《领导人》的书,其中他深情款款回忆到当年对中国的7天访问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说起自己和周恩来在国宴上共饮茅台的情景,尼克松信口开河在书里特别提到;“茅台酒是用大米制成的。”他的观点无可厚非,中国人那么爱吃大米,制造茅台酒的原料自然非大米莫属。言必及茅台的他据说有一次在哈佛大学演讲,讲到中国之行时,再次提到中国人用大米制成了世界上最好的茅台酒。当时曾有人向尼克松提出疑问:为什么中国人的大米能制成茅台酒,而我们的大米却不能?

尼克松幽默地回答,“也许是因为中国人的大米含有特殊的营养物质吧!”

好在当年还没有网络这一传播平台,否则,尼克松会因为这一不负责任的信口开河让人贻笑大方而遭受攻击的!其实茅台美酒的原料是高梁和小麦,不谙中国国情的尼克松不知道其实也是人之常情,毕竟是人非圣贤,所以大洋彼岸的尼克松在这个问题上闹了一个小小的笑话也不足为过!究其原因,只能说明尼克松对茅台情有独钟了!

天底下大概没有哪种酒能像茅台一样,让贵为总统的人在自己专著里幽自己一默吧!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