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日内瓦会议成功靠“两台”金仁顺 - 茅台故事365天 - 蒋子龙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茅台故事365天 >

周恩来日内瓦会议成功靠“两台”金仁顺

周恩来总理生前对中国的酒业发展十分关注,白酒中他最重“茅台”,最关心“茅台”,他的一生与茅台酒有说不完的故事,这里只摘取他用茅台酒作外交工作的一朵浪花。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两个多月后,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公然出兵干涉,美国军队在仁川登陆,并将战火烧到了中国鸭绿江江边。同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爆发。中朝两国军队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联合国十六国军队整整打了三年,1953年,终于迫使他们在板门店签署了停战协议。

1954年4月,为了解决停战后的朝鲜半岛统一问题,以及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在瑞士的日内瓦召开了国际会议。参加日内瓦会议的很多政治家和外交家,都是当时世界上风云一时、权倾朝野的人物,其中包括: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英国外交大臣艾登,法国外交部长皮杜尔。

中国代表团由周恩来率领前往。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领导人在国际舞台上第一次正式亮相,也是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国际政坛和舆论界对中国代表团表现出了强烈关注,周恩来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是新中国的第一任国务院总理,同时身兼外交部长,他抵达日内瓦的消息和照片,成了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的头条新闻。还有外国记者在媒体上评论说:这是一个年轻的红色外交家率领着一批更为年青的红色外交家。

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倍受瞩目,有热烈,有冷淡,有期盼,也有怀疑。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以惊人的智慧和才能,积极灵活地展开外交工作。在会议召开的第二天,便以中国代表团的名义举行了招待会,宴请各国代表、新闻记者和国际友人。在这次招待酒会上,茅台酒变成了特殊的外交手段,它的醇香、甘美,即使空杯依旧回香悠远的特点,成了宴会上的主要话题。大家频频举杯互敬,气氛轻松融洽,茅台酒成了沟通主宾感情最直接有效的工具。卓别林也是在这次招待会上的嘉宾,他第一次喝茅台就被打动了,把它称为“真正的男子汉喝的美酒”。

除了茅台酒,在日内瓦会议上,《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哀婉动人,缠绵浪漫的中国戏剧片也成了会议场外的热门话题,为了便于西方人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情感,周恩来把片名翻译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云集日内瓦的外交官们观看了电影之后,纷纷建议把这部影片介绍到国外,卓别林看完影片更是当场落泪。大家感慨地说:周恩来不仅用艺术促进了外交,同时也把外交变成了一门艺术。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参加的重大国际会议,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对这次会议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所作的巨大贡献,已经载入史册。回国后,周恩来总理向党中央汇报时,感触颇深地说:“在日内瓦会议上帮助我们成功的有‘两台’,一台是‘茅台’,一台是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不止是日内瓦会议,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历史性事件中,茅台酒也都成为融化历史坚冰的特殊媒介。党和国家领导人无数次将茅台酒当作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盛赞“茅台酒能治百病”。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称茅台酒是“美酒”。广大群众、港澳同胞和旅居海外的侨胞把茅台酒作为馈赠亲友的佳品,将它视为“国酒”、“外交酒”和礼品酒。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