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利钦火烧茅台酒王海峰
俄罗斯人尤其是男人好酒,举世闻名。不论文化层次、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性别年龄,嗜酒豪饮,已经成为他们难以改变的共同生活习性。传说当年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曾表示:“喝酒是罗斯人的乐趣,没有酒他们就活不下去。”在历史上,俄罗斯人与酒的缘与怨也有着一段长长的故事。
每天下午五六点钟的时候,许多大街上都是酒民:姑娘们一手牵着宝贝爱犬,另一只手提着啤酒瓶,因为她们坚信啤酒就是面包;男人们则手拿着伏特加,边走边喝。冬季里雪地上也常见冻死的酒鬼,大街上随处可见踉踉跄跄找不着家门的醉汉。这一来,酒便给俄罗斯社会带来了许多危害。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人口数量的不断下降。这里,完全可以套句英语谚语:淹死在酒里的人要比淹死在水里的人还要多。酗酒造成的种种灾难性后果,是俄罗斯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
在俄罗斯历史上,政府曾六次试图垄断伏特加的酿造,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结束。每次的垄断禁止都导致酿酒业大量的犯罪活动以及更加疯狂的酗酒。1985年5月,戈尔巴乔夫颁布了《关于消除酗酒的措施》,从而成为俄罗斯(原苏联)历史上第一个下令禁止饮用伏特加的领导人。没有料到的是,禁酒随即导致全国性的食糖短缺。人们抢购白糖是为了在家里私酿白酒。乡村的私人酿酒更是遍地开花。这种私人的烧锅技术设备简单,许多有害的物质不能过滤干净,对人体的损害很大。为了解馋,甚至有人开始饮用古龙水等含有酒精的有毒液体。最后,戈尔巴乔夫不得不放弃了他的禁酒令。在电视上,他给支持禁酒令的人讲了一个笑话:人们排起长队买伏特加,有一个人实在忍受不了了,便说:“我要去克里姆林宫杀了戈尔巴乔夫。”一个小时后,他回来了。仍在排着长队的人问他:“你杀他了?”他回答说:“杀他?那边排的队比这儿还长!”
俄罗斯人为何如此好酒?原因有二:一是俄罗斯幅员辽阔、疆土宽广、人烟稀少,大部分地区处于高寒地带,冬季漫长寒冷。酒可以御寒暖身还可以提神壮胆;二是卫国战争之胜利,“伏特加”有特殊贡献,苏德战争打响后,苏联国防部规定,前线战士每人每天可以获得100克伏特加的配给,于是战士们个个英勇无比。这一“功臣”又加助了俄罗斯人的贪杯。
俄罗斯人喝酒一般只喝本国特产伏特加,不大接受别的酒。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可以说是伏特加酒最忠实的爱好者。他不仅喜欢喝伏特加,而且常喝,并且海量,一次可喝一升。他喝酒很讲究,酒具必须精致,下酒菜必须可口,因而被称为“酒仙”。
叶利钦豪放的性情让人想起伏特加的浓烈,而他与中国国酒茅台的相遇也是一则佳话。1992年12月18日,江泽民总书记在钓鱼台国宾馆宴请首次访华的叶利钦。席间,江泽民以探寻的口气问叶利钦想不想品尝一下中国的茅台酒,叶利钦过去曾喝过中国大使赠送的茅台,对它当然也是倍加欣赏。第一杯,宾主一饮而尽,江泽民向客人介绍茅台酒是53度的酒时,叶利钦兴致极高,称俄语有句谚语,叫做“检查以后才能相信”,显然,酒文化无疑也是国家领导人席间的绝好谈话。
叶利钦拿起一根足有二寸多长的特大号火柴棒,燃着后放在酒瓶口,火柴燃尽了也未见有任何反应,他不解地摇摇头,江泽民笑着示意将酒倒在开口大点的烟缸内,叶又划着一根火柴,仍旧没有结果。这时,他的夫人奈娜提醒他要将火焰挨近缸口才行。第三根火柴,烟缸口跳动起一束蓝色的火焰。叶利钦颇为内行地讲道,判断酒度数的方法有以下三种,53度以上的发出蓝火,53度以下则为红蓝色相间的火焰;40度以下的则全发出红色火焰。可以说叶利钦确实是一个了解酒的内行,茅台酒除了香醇之外,着火时燃出蓝色火苗也是其特点之一。从伏特加到茅台,叶利钦对酒的欣赏真可以说是跨越了国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