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桥敬酒尹守国 - 茅台故事365天 - 蒋子龙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茅台故事365天 >

红桥敬酒尹守国

1935年2月,根据战事需要,红军要二渡赤水河,实现从川南向黔北的转移。时任工兵连长的王耀南赶到赤水河边二郎滩后,立即查看地形,他发现在这里水流湍急,想从这里架桥过河有些难度。

王连长和战士们站在河边,他们冲着河对面的燕子崖大喊,说红军回来了。不一会的工夫,对面使过几条小船来。那些当地的干人对红军有着很深厚的感情,他们听说红军又回来了,当然高兴。

王连长把在这里渡河的打算跟船上的人们说了,那些人告诉他,说在这里有个叫吴九的人,因为他爱喝酒,大伙都叫他酒公,是这里最有威望的水手,可以跟他去商量办法。

到了对岸,人们把王连长领进一间吊脚木楼里。酒公果然名不虚传,竟然抱着酒葫芦睡着了。在醉梦中还在喊着喝酒,还在骂着当地的恶霸和军阀。有人上前把酒公叫醒,他仍是一副醉眼朦胧的样子。有人指着王连长头上的红星和红袖章给他看时,他才霍地站起来,把酒葫芦递到王连长跟前,说红军同志,喝口酒,压压身上的凉气吧。

王连长说明来意,酒公的醉意和睡意立即消失了,他显得很为难地说,这么多部队要过河,必须得把桥架得结结实实的才行,可这一时半会的,上哪找那么多架桥的材料呀?

酒公所说的这个问题,正是王连长担忧的事情。他是工程兵,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是他的职业,但红军中有规定,不让拿老百姓一针一线,这就给他的工作增加了难度。

正当大伙为材料而犯愁时,酒公突然看到小镇上用木板凌空而架的河街,他说为了红军能顺利过河,我们就把这河街先拆了吧。

在酒公的号召下,各家的船公都把自己家的船划了过来。他们用竹缆把船联结在一起,再把从河街上拆下来的木板铺在船上,一座浮桥在河面上一截截地向前延伸着。

王连长在船只间穿越检查时,被风浪打到水里。酒公看到后,过来营救。王连长的左脚被夹在两条摇晃的船之间,船公硬是伸开双臂,把两条船活生生地撑开了。望着王连长被夹得红肿的左踝,酒公把他葫芦里的仅有的一点酒倒在王连长的脚上,给他揉捏着。

河水受到阻拦,产生很大的冲击力。竹缆被打断了几根,小船开始飘荡,浮桥开始摇摆。王连长顾不得脚痛,立即传达命令,让战士把绑腿解下来,把那些被水冲走的船重新连起来。酒公看到这个情景,他带领着船工们一起,也把头上的头巾解下来,军民一起投入到保卫浮桥的战斗中。

这时,事必躬行的周恩来副主席赶到桥头,他看到酒公和船工们被春雨淋湿的光头,他郑重地向他们敬了个军礼,命令后勤人员把准备制做红旗的袖章和红布取来,他亲自取下一段,给酒公包在头上。并要求战士们,给每个船工都扎上一条红头巾。

酒公和船工们没有接受战士给他们扎上的红头巾,他们又把它取下来,用它来加固那些竹缆。经过军民共同努力,一座“红桥”便呈现在赤水河上,远远看去,甚为壮观。

红军二渡赤水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了娄山关,占领遵义城。3月15日来到茅台镇。3月17日,红军又从红桥上三渡赤水。红军牵着国民党军的鼻子,在黔川滇边境游击,最终突破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3月22日,王连长带着一箱茅台酒,在二郎滩再度与酒公相会。王连长斟满一碗茅台酒,举到酒公的面前。酒公用颤抖的双手捧着酒碗,他动情地说,他一辈子运过千百船茅台了,别说是亲口尝一尝,就是能端到跟前闻一闻味,都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啊。

酒公舍不得喝这碗酒,他只闻了闻,又送回给王连长,说还是留给战士们喝吧。王连长笑着说,我们在茅台镇上喝过了,还用它擦了脚,这酒真是神奇啊,你看我现在一点都不跛了。这些酒是周副主席让我特地送给乡亲们的,你们就喝吧。说完他给每个船工都满上一碗,船工们望着手中的酒,都激动的眼睛里噙了泪水,他们都说原来只知道茅台是用来祭祀神仙的,现在他们也能尝到了,这完全是托红军的福,红军才是他们真正的保护神。

这是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小故事,在当地老百姓中广为流传。当时人们都称那座用红布连接起来的桥叫军民连心桥,称茅台酒为军民情深酒。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