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借酒调粮罗伟章 - 茅台故事365天 - 蒋子龙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茅台故事365天 >

总理借酒调粮罗伟章

1961年秋,中央召开的第二次庐山会议上,对经济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左”的影响,比较符合周恩来总理内心的想法,使他心情格外舒畅。9月17日,他在杨尚奎和水静夫妇陪同下,离开庐山,驱车一天返回南昌。当晚,江西省委在江西宾馆9楼设宴,招待总理以及早已下山的罗瑞卿夫妇等领导同志。这是典型的便宴,因为经济形势虽有好转,但国家还没完全摆脱困难,餐桌上除了青菜、豆腐、辣椒,讲究些的主要是实惠耐吃的粉蒸肉。

尽管奔波一天,总理却兴致极高,声音激颤地说:“从八一起义到现在,已经整整34年了,早就想到南昌看看,就是腾不出时间。这次给了我旧地重游的机会,我要多住两天,好好看看这座城市的变化。”他举起酒杯,眼睛闪闪发亮地望着江西省委的同志们:“今天我很高兴,咱们多喝几杯!”

话音一落,他率先干了杯。

情绪是可以传染的,席桌上,不管会喝不会喝,都紧跟总理干了杯。

开场这样热烈,往后的发展可想而知。大家谈形势、谈生产、谈晚稻,酒杯一刻也不闲着。

那真叫开怀畅饮。

江西省委两个主要负责人杨尚奎和刘俊秀,都代表省委轮番向总理敬酒。

总理满面红光,话也多起来。

罗瑞卿的夫人郝治平沉不住气了,出来时邓大姐托付她照顾总理,特别关照要注意让他少喝酒。她悄悄摇水静的手,小声说:“不得了了,总理今晚太兴奋了,怕是要喝醉了。”

“34年了,旧地重游,这是他领导八一起义的地方,能不高兴吗?”

水静不忍心坏了总理的好兴致。

这时候,总理正谈论如何加快江西老根据地的建设,如何搞好商品粮和经济作物基地,显得神采飞扬。“你们不是有一支歌子吗?《江西是个好地方》,会唱吧?”他大声问,接着充满感情地说:“这是支好歌。江西确实是一个好地方,三面环山,还有鄱阳湖,既是鱼米之乡,又是革命的老根据地。这些年你们工作抓得很不错,每年支援国家十几亿斤粮,我代表国务院要感谢你们呢!”

说到这里,他又干了一杯。

“总理,我们的工作做得还很不够。”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立起身说,并向总理举杯。他喝得也不少,脸上泛着红晕,“南昌是总理领导八一起义的英雄城市,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总理离开南昌34年了,今天来到南昌视察工作,我们心里格外高兴。为总理的健康,我再敬总理一杯酒!”

总理也站起来,却不像开始那样马上端杯,反而将双臂交叉着抱在了胸前,神秘地笑,笑得刘俊秀有点摸不着头脑。

“俊秀同志,一杯不够,你要敬我,那就敬三杯,咱们连干三杯。”

刘俊秀一怔,随即更兴奋了:“好,我敬总理三杯!”

这下子郝治平可真急了,又摇水静的手:“醉了,不得了,水静,你快劝总理少喝点……”

水静心里也不踏实了。可到了这一步,又怎么好劝呢?

“慢着,”总理那边又开始发话了,脸上仍是神秘的笑容,且用人们熟悉的手势阻止刘俊秀,让他别马上喝。“这三杯酒是有条件的。”

“什么条件?”刘俊秀问。

“干一杯酒,增加外调粮食1亿斤,我们干三杯,要你3亿斤粮好不好?”

“总理啊,”刘俊秀苦着脸放下了酒杯,“国务院今年给我们的外调粮任务12亿斤,我们保证一粒不少,坚决完成,再增加3亿斤就是15亿斤了,怕有些困难啊……”

谭震林站起来助兴:“老刘啊,总理来南昌这么高兴,看你们形势好么,要3亿斤粮你就心疼了?”

罗瑞卿也站起来鼓劲:“老刘,你既然敬总理,那就真拿出点敬意么!”

总理摆手,意思是别逼这位省委书记,随后身体稍向前一倾,像算帐先生那样说:“我有调查,江西老表口粮水平比较高,还有储备粮,比严重缺粮的晋、冀、鲁、豫好多了。增加3亿斤虽然有困难,但还是承受得起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