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往事杨遥 - 茅台故事365天 - 蒋子龙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茅台故事365天 >

茅台往事杨遥

第一次喝茅台酒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跟谁一起喝,谁埋单,是公干还是私请?真的回忆不起来了。

然而,有一次喝茅台酒却让我终身难忘。

2001年1月下旬,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三级干部大会,我当时刚从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岗位调任东庙乡党委书记,家属仍在县城。三级干部会,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都来参加会议。我所在的东庙乡是偏僻的山区乡,村干部一年到头来不了县城几次,更难得在同一时间这么多的村干部集中来到县城。如此难得的机会,我邀请我们乡十二位参加会议的村干部来我家作客。那天我做的饭菜大都是家常菜,比县里会议上准备的饭菜好不了多少,但我奢侈地买了两瓶茅台酒,那是县三干会绝对不会摆上桌的。上桌前,我从精美的包装盒里把酒拿出来,一桌人马上全把目光转移到我手中的酒瓶上来,眼神也怪怪的。当我扭开酒瓶盖时,有几个村干部竟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我的动作,像是注视神舟飞船点火的那一刻。待到他们亲眼看见我把晶莹透亮的茅台酒酒液从瓶子里汩汩斟出来后,似乎才放松身体,恢复常态。原来在就餐前,村干部们得知我请他们喝茅台酒后,曾私下就茅台酒的颜色、酒体、酒度等问题争论过。有几个村干部说茅台酒的颜色像红茶,淡褐透红。酒度浓烈,喝一、两杯就会醉倒;有几个村干部又说茅台酒是乳白色,像牛奶,酒度不高,喝一、两瓶也没事。而多数人则保持沉默,认为对自己没有见过的东西不要不懂装懂,瞎评说。斟酒的杯子是小杯子,我提议头三杯要干,大伙看着杯子很小,一致同意,干就干!干完第一杯酒,他们却感觉不寻常了。五十三度的茅台酒比他们自家酿制的不到十二度的红薯酒、苞谷酒不知要浓烈十几倍,有天壤之别。喝第一杯的时候,他们还担心会辣喉和上头。喝下去时,也确实有点不适应。我招呼大伙吃一会儿菜后,又干第二杯。因为已有言在先,大家都跟着干。谁知两杯酒下肚后,他们不但不感觉到辣喉和上头,反而感到喉咙更加滑润舒畅,头脑更加清醒,嘴里还留有醇厚幽雅的甜味,满口清香。到第三杯喝下去后,大伙愈加来劲了。开始主动起来,他们先是敬我,然后互相喝,气氛一下热烈起来。不知道怎么回事,喝酒中间,一位姓苏的副乡长说,茅台酒是国宴酒、外交酒,一瓶茅台酒的价格超过咱们山区农家三、四桌酒席。村干部们一下子舍不得喝了。他们对我说:“蓝书记,这么贵重的酒,你让我们喝太破费了,你应该留着请领导和贵客来喝,我们尝一两口就行了。”我毫不犹豫地回答他们说:“你们就是我的贵客,我要用我力所能及的最好的酒来请大家。”他们一下激动起来,说:“你太看得起我们了!”又都喝起来,开始还有些拘束,慢慢就都放开了。就这么边说着、边喝着,两瓶茅台酒不知不觉就喝光了。

这次喝茅台酒之所以让我难忘,是因为我请的客人全是不脱产的村干部,他们是农民,都是第一次见识茅台酒。通过这次滴酒之“劳”,我和村干部们成了朋友。从此以后,在乡里,我与他们之间几乎无话不谈,他们敢于向我坦诚直言许多的不同意见和建议,让我迅速适应基层工作,干的得心应手,全乡工作不断打开新局面。而且村干部们“涌泉相报”,甚至让我问心有愧。每次下村,无论我如何阻止,他们都要杀猪宰羊或备酒备肉,请我上座,并且对我说:“你看得起我们,把我们当贵客,让我们喝茅台酒,我们怎么报答你也不算过分。”事实上,我在乡里任职的两年间,下到村寨,在村干部家里吃过的饭菜无数餐,而我请他们到我家里吃饭、喝茅台酒仅此一次,也仅此两瓶茅台酒,他们却始终把这件事铭记在心,并且以农民特有的朴素感情来回报,每当他们谈起此事,我都感到有些脸红和惭愧。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