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盼阿宁 - 茅台故事365天 - 蒋子龙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茅台故事365天 >

祈盼阿宁

从小,我就知道妈妈只有一个哥哥,我们叫他三舅,稍大些,我奇怪地问妈妈:“为什么不叫大舅,要叫三舅?”妈妈告诉我,姥姥一共生了四个孩子,老大、老二小时候就死了,所以才叫三舅。我信以为真。

文革时,妈妈在单位受到冲击,下班之后参加学习班,很晚才回家。这时我才知道,大舅、二舅并没有死,而是在解放前夕跟着国民党跑到台湾去了。那时的政治名词叫“海外关系”。在那个年代,由于这些海外关系,妈妈经常挨整,我们兄弟既不能入党,也不能上大学。我心中不免怨恨两个“国民党”舅舅。

1977年恢复高考,我和弟弟都考上了大学,随着年龄增长,见识渐多,那些“积怨”自然也就灰飞烟灭了。

随着改革开放,两岸关系日趋缓和,民间交往日益频繁。终于有一天,我们收到大舅、二舅从台湾寄的来信。妈妈用颤抖的双手捧着信,热泪纵横,口中喃喃地说:“还活着,还活着啊……”

从此,妈妈就盼着在有生之年能和大舅、二舅见上一面。

亲人相聚的日子终于盼到了。当大舅、二舅回到阔别四十多年的祖国大陆时,亲人相拥,喜极而泣。丰盛的接风宴上,我打开了醇香的茅台酒,酒香四溢。舅舅说这是他最爱喝的酒。我刚举起酒杯,大舅站起身说:“我48年去台湾,离开祖国大陆四十多年。四十年来,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你们,想念这块生我养我的土地。我走时是二十多岁的青年,现在已是将近七十岁的老人。人生苦短,来日无多,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他举起酒杯,“来,让我们以这杯酒,庆祝我们亲人团聚,祝愿我们祖国早日统一。”说罢,一饮而尽。

席间,我们饮茅台,诉亲情,其乐融融。

我们告诉舅舅祖国大陆的发展变化及我们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两位舅舅也讲了他们初到台湾的艰辛以及台湾的风土人情。

经过多年打拼,我的舅舅在台湾都事业有成。他们祭过祖坟、参观过故宫、长城等诸多名胜古迹后都急着返台。临行前我买了数瓶茅台,每家两瓶。我们约定,留着这酒,谁也不准喝。待到祖国统一那一天,无论是团圆还是离散,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我们都要共同举杯,畅饮茅台,庆祝这一天。

岁月荏苒,一晃十六年过去了。当年那酒我们都好好地保存着。

岁月无情催人老,大舅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他常呆坐在客厅中,看着那酒。他说:“我要活到100岁,不等到祖国统一那一天,死不瞑目。”

是啊,海峡两岸中国人都在祈盼,祈盼祖国统一的那天早日到来!

(资料提供者北京/若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