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珍藏的一瓶茅台酒孙重贵(香港)
我是一位收藏发烧友(担任香港国际收藏协会秘书长),在我的形形色色收藏品中,有一件藏品显得不同凡响——它就是一瓶贵州茅台酒。
这瓶酒我已经珍藏了14年,茅台酒的标签准印证为黔043号,生产日期是1994年4月4日,象征着事事如意。
我为什么会珍藏这瓶茅台酒呢?话还得从头说起:那还是14年前——1994年春天的故事了。有一天我突然接到香港《快报》一位编辑朋友的电话,告诉我一件急需解决的事:《快报》转载了广东省一份报刊的报道,反映了贵州省黔西南出现一种地方怪病需要救治的情况。消息见报后,富有爱心的香港人深表同情,纷纷捐款援助。短短半个月时间,《快报》就筹得160余万元善款。正当《快报》负责人和贵州相关部门联系转交此笔捐款时,由于沟通上的误解,该部门婉拒这笔捐款,令《快报》一筹莫展。
我了解到相关情况后,认为这是一件香港人帮助贵州献爱心的好事,表示愿意尽力帮助《快报》解决这笔捐款的受理问题。我当时担任贵州旅港同乡会秘书长职务,多次参与赴贵州捐款捐物等活动,并和贵州省政府领导较为熟悉。于是我当机立断,拨通了时任贵州省副省长、贵州省红十字会会长张玉芹的电话,向她详细汇报了此事的经过。张玉芹副省长办事雷厉风行,第二天就答复我,经她亲自过问后,贵州相关部门解除疑义,同意接受这笔捐款。
我随即向《快报》负责人转达了贵州省领导的意见,他们对此事迎刃而解十分高兴,并对我的热诚相助表示感谢。为了保证捐款活动顺利进行,我多次和省里协调,做了大量工作,并亲自全程陪同他们携带善款飞赴贵阳捐赠。《快报》编辑后来在一篇文章中写到“在孙重贵的斡旋下,省政府相关部门不但接受了捐款,政府并且增拨一笔款子,在当地建起一间专门研究和医治地方病的医院,实现了‘三赢’:当地领导赢得了政绩,当地山民赢得了治疗,香港《快报》赢得了读者。孙重贵也因为在此事的圆满协调中表现出的爱港爱乡精神,赢得各方赞扬。”
在当天的捐赠仪式上,张玉芹副省长代表贵州人民向捐款代表团表示感谢,并向出席捐赠仪式的香港代表赠送了代表贵州形象的珍贵礼品——这礼品就是精装的茅台酒,我也荣幸分享到一瓶。
茅台酒作为多彩贵州的形象大使,又一次发挥了“国酒”独到的亲善作用,又一次温暖了香港同胞的心。张副省长还特别握着我的手说:“在这次捐款活动中,你起到了可贵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了黔港两地间的沟通、理解和交往,贵州人民感谢你!”
往事并不如烟,岁月匆匆,弹指间14年过去了,可这件往事至今历历在目。如今我已是香港国酒茅台之友的理事,在许多场合我都会向朋友们谈起我珍藏的这瓶茅台酒所见证的贵州和香港两地间的一段佳话,这段佳话将和国酒茅台一样,长久地焕发出醇醇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