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水情深浓似酒刘跃清 - 茅台故事365天 - 蒋子龙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茅台故事365天 >

鱼水情深浓似酒刘跃清

二十年前的一个秋天,我们部队在皖南山区驻训。一天中午,我们训练回来,一个中年农民来到我们宿营地问谁能够收购他家里的两瓶酒,因为小孩上学需要用钱,想卖了酒换点钱。我们让他把酒拿来,一会儿见他兴冲冲地拎来两瓶酒。一瞧,是两瓶茅台酒,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生产的茅台酒,没有一点破损,盖也齐全。问了问价,中年人说卖200元。我和指导员两人凑了300元给他。驻训地乡亲供小孩上学不容易,我们好多官兵和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但这儿每家每户小孩太多了,有时候我们也爱莫能助。

无意中买到两瓶茅台酒,我们很高兴,决定在有什么大喜事的时候,痛痛快快把它干掉。当兵的能喝,有时候甚至馋酒,尤其面对这茅台酒更是垂涎欲滴。我们部队有句顺口溜,能喝五两要喝一斤,一看就是野战军,我们就是货真价实的野战部队。我把茅台酒小心翼翼地用报纸包裹好,搁在我的行军床下。一晃两个月过去了,一天下午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大娘找到宿营地,逢人就打听有没有买过两瓶茅台酒。我见老大娘的着急样,忙上前说是我买的。老大娘非常激动地握住我的手说,那茅台酒是她的心爱之物,没想到被儿子给卖了,问我能不能把茅台酒退回给她。我望着老人急切的眼神,说可以。并叫来通信员让他提着酒把老大娘送回家。

天擦黑,通信员回来了,把一大把皱皱巴巴的钞票摊在我桌上,我瞟了一眼直皱眉头,其中五块十块的票子不多,大部分是一块、五毛、两毛、一毛的。我的心顿时像针扎了一样,当年我父母就是用这样的钱供我上学的。老大娘、茅台酒、零钞,这三者背后肯定有故事,我决定抽空去老大娘家里看看。第二天恰好是星期天,我在通信员的带领下很快找到老大娘的家。来到院门口,开门的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说明来意,小女孩将我们让到屋里。来到房中,我打量了一下,只见屋中摆设非常简单,只有一个桌子及几把椅子,靠南边一张分不出颜色的桌子上摆放着两瓶茅台酒,正是我买的那两瓶。小女孩见过通信员,很自然地说起茅台酒的事来,她说奶奶最喜欢的就是这两瓶茅台酒,基本上天天都要擦一擦,自从被父亲卖了以后,奶奶天天不说话,总是望着以前摆酒的地方忧心忡忡。正说着,老大娘从外边回来,见我们在她家很高兴,忙张罗着端茶倒水。双方落坐后,我问老人家为什么对两瓶茅台酒那样上心,老人喃喃地对我讲了它们的来历,那是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她救治过一位解放军伤员,那个伤员在她家住了三个多月,她把家里下蛋的老母鸡炖汤给伤员喝,很少的一点大米自己舍不得吃,用沙罐煨粥端给伤员吃,还经常背着伤员躲国民党军队一次又一次的搜捕。在她的精心照料下,那个解放军伤员终于伤愈归队。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春天,那个已成为解放军高级指挥员的“伤员”回来了,就是拎着这两瓶茅台酒向老人表示感谢的。从那后,她视两瓶茅台酒为珍宝,天天擦拭,却不想让儿子偷偷拿去卖了。听完故事,我心里很感动。告辞时坚持要把钱还给她,她硬是不收,后来我趁她们祖孙二人不注意,将钱放在茅台酒后面,转身出了门,刚想走开,小女孩从院中跑出来拦住我,我见老人从院里抱出一袋红薯,放在我们的车上,我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开车走出村子老远,我回头瞧时,见祖孙二人还站在村口向我招手。

过了几天,老人几次找到我们宿营地,非要将钱给我,我故意避而不见,或让哨兵拦住她说我不在。一夜晚,我们悄悄撤离那个小山村。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偶尔品尝茅台酒,每次端起酒杯,一闻到那熟悉醉人的酒香,我就想起那个故事,想起那个美丽的小山村。老人珍藏的不只是酒,是一段珍贵的军民鱼水情。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