憾事于正荣 - 茅台故事365天 - 蒋子龙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茅台故事365天 >

憾事于正荣

转眼间,父亲去世已经二十周年了。每当我站在月色如银的窗前,回想起与父亲共同度过的艰难岁月,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忆起父亲与茅台酒的故事。那是一段辛酸的历史,也是我一生再也无法弥补的遗憾。

解放前,父亲曾是我们当地远近闻名的“秀才”,在一所小学当校长,而他的真实身份却是共产党在当地的地下党负责人。在那个极其艰苦的年代,为了驱逐日本侵略者,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共和国,父亲和许许多多革命者一样,前赴后继,不怕流血牺牲,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父亲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然而时隔不久,父亲却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撤销了军管会主任、支部书记等职务,并被开除了党籍,降格为一名小学教员,干回自己的老本行,继续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改造”。

在艰苦斗争的革命年代,父亲身上锻炼出了无比坚毅的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性格。面对如此常人难以忍受的打击,他把所有的委屈与内心的伤痛都深藏起来,独自忍受,很少流露,更没有丝毫怨言。只是偶尔喝点散装酒,借以排解心中的苦闷。那个时候,我还处在懵懂的童年时代,很多事情都不懂,也无法理解父亲所承受的巨大创伤与磨难。但是,父亲与茅台酒的故事却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父亲喜欢喝酒,但平常都不喝,偶尔也只是喝少量的米酒或甘蔗酒。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父亲在一所中学任教导主任,当地供销社主任是父亲的老部下。有一次供销社进了小批茅台酒,供销社主任拿了一瓶茅台酒的批条给父亲,标价是四块七毛。父亲拿到批条后非常高兴,心想有生以来还未喝过这么好的酒,尝一尝中国的国酒,是很难得的机会。只是已到当月的下旬,批条过月又作废。父亲满身找,并把房间也翻遍了,就是凑不齐那四块七毛钱。父亲舍不得放弃这个机会,只好去找同事商量,想大家一起凑钱,买下这瓶国酒,大家一起尝尝滋味。结果所找的同事,不是没钱就是不会喝酒,或已喝过茅台酒了。找不到合作者,父亲又不愿意借钱买酒喝,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批条过期作废。此后,当地供销社再也没有茅台酒销售。看到父亲那种失望的表情,我就暗下决心,等将来自己赚了钱以后,一定要买茅台酒给父亲,让他喝个痛快。

到了七十年代初,我已在社会闯荡了,父亲与朋友一起喝酒时,偶尔还提起当年令他遗憾的茅台酒。这让我更心酸,如果不是儿女们的拖累,如果不是冤假错案的降临,父亲就不会有连四块七毛都凑不齐,喝不到国宴用酒的遗憾事也就不会发生了。此后,我每到一处,只要有机会,就一定要看看有没有茅台酒可买,可是在当时的环境下,茅台酒实在很稀罕,我一直未能如愿以偿。一直到了1978年,我的一个朋友从贵州出差回来,带回两瓶茅台酒,我得知消息后,恳请他无论如何也要转让一瓶给我,帮我了却父亲的心愿。被我的诚心和孝心打动,朋友还是很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要求。

当我拎着茅台酒,满心欢喜地地走进父亲的房间时,父亲很惊讶地问我,“你从哪里弄到的茅台酒?”我说:“当年听你和陈伯伯说了茅台酒的事情后,我一直在找,但确实很难买到;这次一个朋友在贵州买来两瓶,我要了一瓶。”父亲接过茅台酒,小心翼翼地把封盖取掉,放到鼻子底下,然后闭上眼睛,带着少有的幸福感,陶醉地闻了又闻。这时,他忽然问我:“这一瓶茅台多少钱?”我没加思索地回答说一百多块钱。父亲接连说:“啊,啊,太贵了,以后不准你再买了。”看到父亲这样,我的鼻子一阵阵发酸,眼泪差点掉下来。此后,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确实不太好,也只好遵照父亲之意,再也没有买茅台酒给父亲喝。而这成了我一辈子的遗憾。

后来,当政府为父亲彻底平反,恢复了他的一切名誉与待遇时,而他却因积劳成疾,匆匆地离开了人间。其时我也已成家立业,茅台酒也比较好买了,正准备好好地向父亲尽尽孝心。父亲,一个为新中国的建立、为建国后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艰苦奋斗一生的人,却无法凑齐四块七毛钱,尽情地尝一尝我们国产的茅台酒,想起来就让人心酸。

父亲,您为何走得那么急?为何不放慢您匆匆的脚步?女儿已有能力买茅台酒了,完全可以让您老人家喝个够、喝个足!后来,当我整理父亲的遗物时,竟意外地发现了我当年从朋友那里苦苦求来的茅台酒,酒被偷偷地藏在箱底,父亲一直没有舍得把它喝完。如今,他人去了,只留下酒的味道,依然那么淳厚,依然那么芳香四溢。

父亲过世后,每逢他的纪念日,我都会打开茅台酒,放到他的遗像前,任凭茅台酒的醇香弥漫满屋,笼罩了父亲刚毅而慈祥的脸庞……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