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饮当须饮茅台张新安
世人皆知茅台好,会饮当须饮茅台。但在改革开放前,对于普通群众而言,饮茅台酒确属奢侈。尽管当时茅台酒的价格并不高,但山低水亦低,普通工薪阶层的工资也低呀!尽管知道茅台酒是国酒、是名酒、是好酒,是周恩来总理、许世友上将喜爱喝的酒;尽管也想尝尝,但由于喝不起,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仍不知茅台酒是甜是咸。
又隔了几年,一天,我应邀到一个朋友家小聚,酒宴行将结束时,那朋友乘着酒兴,显得十分金贵地从内室拿出一个圆柱形乳白色避光玻璃瓶来,表情神秘地告诉大家:“人吃稀罕物,必然寿延长。今儿个高兴,我让大家尝尝茅台。”说着,他把酒瓶放到耳畔摇晃几下,又道:“只剩这半瓶了,在座的每人三杯……”
平日里喝酒都能推便推,能滑便滑的诸位酒仙,一听“茅台”二字,登时惊喜若狂,无不一反常态,争相品尝。三生有幸,我有生以来总算第一次领略了茅台酒的滋味儿,真是未饮已觉酒香扑鼻,入口顿感醇馥幽郁。果然是此物只应天上有的金浆玉醴,酒中极品。次日早晨打个嗝,仍觉芳香满口,余味不绝。
不怕诸位笑俺没成色,如此佳酿,会须一饮三百杯,三杯实在不过瘾。打那以后,我心中便产生了“何时能开怀畅饮一次茅台酒的念头”,尤其是每当看到酒时,此念头便愈加强烈。一朝饮茅台,数年不忘怀。凭心而论,这也不能算我没成色,而是像大海对之于鱼、鲜花对之于蜂、森林对之于鸟一样,茅台酒对饮者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国运隆,国酒兴。近些年,国人日渐富足,茅台酒也开始摆上寻常人家的餐桌,我终于圆了“全饮”一次茅台酒的梦。起因是当地发生了一起奸杀案,一名年轻漂亮的未婚姑娘,从遥远的打工地返家过年,在距家仅隔一个村庄处,遭人奸杀,暴尸荒野。警方根据现场特征,认定作案分子不是远人。但在案发周围几个村庄进行“地毯式”排查后,却一无所获。于是,警方遂决定对这几个村庄中案发当晚在家的16岁以上,60岁以下男性村民,逐个提取检样,进行dna鉴定,结果发现,有个村支书的dna,与警方从女尸身上提取的检样比较接近。后经询问和明访暗查,证明该支书确确实实不具备作案时间。这就奇了,每个人的dna分子,是不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也不受药物影响的呀!接下来,警方又对该支书所有的直系亲属进行重点检验,案件仍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当然,警方的智慧也是不容低估的,在案件久侦不破的境况下,他们另辟蹊径,从该支书的男女作风问题入手,加大讯问力度。该支书终于交待,他与本村十多名“留守”妇女有染,其中有两名怀孕生子。大私生子19岁,在南方某市打工,听其娘讲,这孩子本来说回家过春节的,但不知为啥至今没回……
警方连夜飞赴某市,把该子抓获。经鉴定,该子的dna与从死者身上提取的检样十分吻合。铁证如山,该子只得交待了他与死者结伴返乡,案发当晚,在从乡政府所在地徒步往家走时,心生歹意,遭死者拒绝后,恼羞成怒,又担心该女日后把他的下做行为抖落出去,自己在村里丢人现眼不好做人,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残忍地将该女搦死,奸尸后为逃避打击,又连夜逃回某市的作案过程。
案破之日,分管政法工作的市领导,设宴为立功民警庆贺。碰巧我去采访,顺便应邀参加。开席前,市领导高兴地致词说:“这桩在当地造成恶劣影响的血案告破,在座的功不可没,我先敬每人三杯,以表祝贺!”斟酒时,他一看品牌,毫不客气地对服务员说:“把这个酒撤了,换茅台。今天,我要用茅台酒为有功民警庆贺!”
这次,我沾有功民警的光,终于酣畅淋漓地痛饮了一回茅台酒。当然,这不是最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