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投资
那天在苏打绿的录音室逗留了一会,宝拉就礼貌的告别,没办法,苏打绿的成员们和宝拉一样,都不是会自来熟的那种风格,这场莫名其妙的邂逅就这样匆匆地结束了。
不过想起那时的情况,宝拉就忍不住想笑,原来看别人比自己还尴尬也是一种恶趣味啊。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一大早刚起床,就接到了金素娜从韩国打来的国际长途。
“台湾怎么样?”一开始听说宝拉要独自出国旅行,她很担心,作为一个稍有名气的公众人物,会遇到的状况可能会比普通人多很多,金素娜问,“玩得好吗?”
宝拉打开窗,深吸一口春天早晨微凉的空气,看着酒店落地窗外升起的朝阳,气定神闲地回答:“还不错,交流没有问题,人们很和善,饭菜也合胃口,最重要的是,很多水果在韩国不是没有就是很贵,但在这里非常新鲜而且便宜!”
芒果、山竹、凤梨、火龙果……都可以吃到自然熟的,比起韩国橙子一万韩元三个的情形,台湾真是天堂。
而且,恍惚间,一个人游荡在这里的自己仿佛还是那个平凡的自己,有着平凡而琐碎的烦恼,为一点点所见所得小小地幸福……简单的活着,再没有那些患得患失。离开韩国之后,隐约间宝拉好像把包袱都放下了,肩膀变轻了,连一直很困扰的失眠都不药而愈。
金素娜听见宝拉轻松愉快的语调心放下一半:“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回来?”
“还想再呆段时间,香港澳门转转之后,再到大陆看一看。”澳门其实在拍《宫》的时候宝拉去过的,只是那时行程紧凑没能逛一逛,现在正好能去看看大三巴,或者……去赌场试试手气?
这是玩上瘾了?金素娜沉吟了一下:“既然有空闲,那么有桩投资你去看看吧。”
“投资?什么投资?”出来玩还摊上事儿了?宝拉挑挑眉。
“一部电影,”宝拉可以想象电话那头的素娜姐脸上正露出奸计得逞的咯吱咯吱地偷笑的表情,“你可得认真点,这可能是我们公司的第一笔投资,开门红就看你的了。”
“等下我会让那边的工作人员联系你。”
08年的时候闵宝拉就和金素娜谋划着要利用手上的空余资金成立一家电影投资公司,09年时公司在大陆低调地注册成立。
把公司设在中国是出于多重考虑,首先是因为韩国国家小,电影市场也小,加上外来大片的冲击,本国电影一直如履薄冰,一直努力压缩成本,担心一旦观众不买账就会亏本,在这种情形下,要在国内遇到一部需要投资又确实看得到票房前景的电影实在太难。
其次则是华语圈的电影市场太广阔了,虽然有很多挑战,但机遇更多,加上宝拉知道的一些情况,投资把握也大得多。
当然,走出韩国,争取在亚洲的知名度,并以此为跳板尝试走向欧美也是考虑中的事。
不过作为名不见经传的外来独资投资公司,面对复杂的环境,消息渠道不多,很难得到信任,加上各种明里暗里的排斥,至今为止没有开张也是预料中的事。
宝拉不急,金素娜也不急,只是静静等待,直到最近,被寄予了厚望的中国公司实际运营者,总经理李年终于抓到了一个看起来颇具风险的机会。
下午宝拉就见到了从北京飞来的李年。
对了,投资公司的名字叫做“那年”,三个取名废在电话和网络聊天中争论了半天,最后还是很没创意地用了姓名里的字,金素娜的“娜”的谐音和李年的“年”,至于宝拉,低调地回避了。
以至于据说李年拿着“那年”的资料去办注册的时候,工商窗口的工作人员还诧异地看了他好几眼,看到经营范围里是影视剧投资之后才恍然大悟地点点头,原来是文艺范发作了。
李年早年留学韩国,与金素娜的爸爸有过同窗之谊,回国后阴差阳错地从电视编导转行成为娱乐公司策划,也曾有过几个不错的点子,推红了几个艺人,奋斗十几年有了一定的资历和人脉,在与所在公司股东有些不合之后,索性应老友的邀请跳槽另干。
走进餐厅包厢的门,李年是第一次看到闵宝拉本人,不禁有些错愕,不过久经沙场的他自然不会失态太久,而是马上恢复了不动声色的笑容:“想不到是公司老板亲自前来,素娜还对我故作神秘,真是太调皮了。”
因为两家素有交情,再加上从公司成立之初,一直都是金素娜与李年联系,李年也确实真心实意地把金素娜当做侄女看待。金素娜只说请他到台北与决策人员会和,却没有明说是闵宝拉,大概就是想吓他一跳。
“哈,我只占45%的股份,李叔叔您和素娜姐站在一边,我就会下台的。”宝拉也开了个随意的玩笑。大陆的公司是单独注册的,初始资金1000万,宝拉和金素娜共占85%股份,剩下的15%作为聘请李年的诚意直接划到他名下,相当于李年没出一分钱,就已经拿到了150万。
李年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说的是本国语言,不禁更加惊讶:“你的中文说得真好,一点腔调都没有,我还以为今天还得结结巴巴地说韩语呢。”公司筹备的时候,三个人一直都是用韩语交流――虽然李年的韩语多年来很少使用,已经不甚流利了。
“我大学学的是中文。”
“即使这样你也非常有语言天赋了,汉语有四种语调,外国人一般对这个没辙。”李年的眼光愉悦而欣赏,“而且听说你日语也非常流利,如果不是非常有天赋,那就是非常努力,我喜欢努力的人。”
娱乐圈里不乏努力的人,也不乏有天赋的人,更不缺少有运气的人,但想要长久的在这个圈子里混下去并且混得好,天赋、努力、运气缺一不可。
“您谬赞了。”宝拉微微额首。
寒暄结束,终于走上正题。
“这次我看中的是一部剧本由小说改编的电影,叫做《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台湾一个着名网络写手九把刀的作品。”
宝拉一时呆住了,李年继续说:“其实这部作品想要买版权或者投资的人很多,但九把刀坚持自己改编剧本,自己当导演,所以反倒没有人愿意投资了。”
其实九把刀并不是第一次触电,09年时他就拍过一个20分钟的短片,与方文山、陈逸先、黄子佼的短片一起汇集成一部《爱到底》,可惜评价不高,反响一般。九把刀心心念念把这个纪念自己青春的故事亲手拍成电影,近一年的时间里,他花了大量的时间筹备此事,找投资、找摄制班底、找场地、找演员,可惜离影片开拍只剩下两个多月的时候,最大一笔投资的投资人反复思考后撤资离开,让事情一下子陷入困境。
而一直在寻找突破点的李年非常恰巧地知道了这个消息。
“这部片一定要拿下,全部我们出资也可以,条件可以开得优厚点。”不等李年再详细说明情况,宝拉立即拍板。
“闵小姐,你要不要再考虑下?我们连剧本都没看到,而且……”宝拉的干脆让李年目瞪口呆,“你是不是看过这部小说?”
“啊,我看过,小说很不错。”发现自己太急切,宝拉稍稍掩饰,“你放心,我的预感一下比较准,我看好这部片。”
想起金素娜带有点惊叹的对宝拉演一部红一部的神奇气运的描述,李年实在有些半信半疑:“我约了九把刀本人,今天晚上,我们还是先见个面再说吧。”
晚上在某间餐厅,看见不高的留着一下巴胡茬的九把刀带着女朋友小内走进包厢,宝拉有一瞬间的恍惚。
宝拉上一世只是个非常平凡的女孩子,有一份稳定的普通工作,闲暇时爱看日本漫画和动画,爱看综艺,爱看帅哥靓女,偶尔饭饭小鲜肉,然后又很快移情别恋,换一个喜欢。
那段时间她非常爱追看《康熙来了》……记忆中已经褪色所剩不多的某期《康熙来了》里九把刀的印象重回脑海,那个有些恃才傲物的、充满奇思妙想、带有一点小猥琐的男子。
而小内和九把刀差不多高,虽然不是很漂亮,但却很耐看。从2006年开始,两人已经交往到第五个年头,可惜……宝拉隐约记得,来到这个世界之前,网上沸沸扬扬的,正是九把刀劈腿的新闻。
打过招呼之后,九把刀在宝拉的侧对面坐下。九把刀并不认识宝拉,但女友小内轻轻拉了拉他的衣袖,小声对他说:“对面那个,是韩国的演员闵宝拉吗?”
“闵宝拉是谁?”九把刀也低声问女友,“虽然很正点,不过谁知道有没有整容。”
“疯了啊,当着人家的面乱讲!”小内拧了九把刀一把。
九把刀揉着手臂上的痛处嘀咕:“有什么关系,她又听不懂。”
虽然声音不大,但包厢里只有四个人,大家都听到了,宝拉从回忆的恍惚中醒来,微微点头微笑:“你好,我是闵宝拉。”
然后字正腔圆地说:“我没有整容哦,天生就长这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