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璞玉无芳自有华
萧韫曦从闻府回来的第三天,便带上自己的人手和闻允休派出的刑部官员一起前往殷州调查马庆平一案。闻静思听父亲提起此事,已经是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柳暗愁杀人的三月。
临近礼部试,整个燕国各大书院的知名才子慢慢地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京城。文人一多,即便考试在即,也挡不住各种接踵而来的流觞雅集与诗文茶会。闻静思一心扑在诗书文章上,有时实在推不掉史逸君的盛情,也会应邀而往。只是他不像别的京城世家子弟,爱依仗着自己皇城脚下的身家,和外来士子在文章上比高低争输赢,弄得面红耳赤风度大失,反而多是询问当地百姓温饱和官府政绩。他言辞温文有礼,待人眉慈目善,对蓄意挑衅的学子能和颜悦色,温言相劝,而前来求教学问的人又能尽心教授,绝不私藏,尽显闻家子弟的气度风范。因此闻静思露面不多,在京城世家学子中却是评价颇高。
三月十八日,会试在礼部贡院开考,闻静思获皇帝亲赐的恩额,跳过了院试、乡试,直接进入会试。而雁迟有宁王保举,也直接入了兵部武科的考场。武科与文科不同,既有笔试的兵法策略,又考马步箭及枪、刀、剑、戟、拳搏、击刺等法。入试的考生既有各州尚武的武士,也有来自江湖门派的子弟。只是大多江湖高手持才傲物,随心自在,不喜被官府拘束管制,加上雁迟天赋异禀,武艺绝伦,才第一天考毕,就已经是声名在外了。
三月二十二日,文科武科三场考完,全城学子终于放松下来,虽有喜有忧,却无碍考生们在诗会茶社的大小阁楼畅饮至通宵达旦。闻静思双脚刚走出礼部贡院,便在史逸君的笑声中,被一众打过几次照面的学子们强拉硬扯地带到诗琴坊。美名其曰预祝金榜高中,实则想要依仗世家子弟的财势享受京中的繁华地。闻静思与史逸君带着七八位学子落座诗琴坊四楼,便见萧韫曦曾经的侍读郭岩、杨景和幼年玩伴林溪之坐在另外一群人中。郭岩座位正对着闻静思,乍一抬头,也是一愣,随即遥遥抱拳为礼。杨景和林溪之见了,也回头朝这边致礼。
史逸君笑着对闻静思低声道:“是人还要靠衣冠,郭岩那样傲慢的一个人,见了你也不得不给三分颜面啊。”
闻静思尴尬道:“史大哥这样说,把宁王置于何地。郭岩礼待我,不过是看在宁王面上。”
坐在一旁的学子听到了,咋舌惊讶道:“早就听说闻公子身为太子侍读,却和宁王深交,看来此次必然荣登三甲。小弟等下一定要敬你一杯,高中后莫要忘了往日情意啊。”
另一殷州学生摇头道:“我看未必。我听人说考试前一晚,那个丰集来的江公子带着侍从进了宗家的后门,所为何事,大家心知肚明。宁王虽然得宠,宗家毕竟权势更盛。闻公子要脱颖而出,不是那么容易。”
闻静思听几人争论这些旁门左道,心中既气恼又无奈,不由沉了脸色道:“莫说今年是皇上主考,就算是宁王主考,凭我这点学问,也进不了三甲之地。我与宁王自幼相识,唯见他公正廉明,赏罚分明,从不偏私。若我恬不知耻地向他开口,不仅辱没了我闻家门楣,更是败坏我二人的名声。武人重义,文人重名。名节二字与区区三甲头衔相比,读了这么多的圣贤书,孰轻孰重我还分不清么?”
那两人见他面带愠色,已然有怒,又想他往日行事作风正派谨慎,待人接物有口皆碑,确实不像做得出贿考之人,不禁纷纷道歉。恰逢诗琴坊的侍从前来上菜,两人急急斟满酒杯给闻静思赔罪。闻静思也不愿将事闹僵,罚他们各饮三杯才算缓下脸色来。史逸君见他眉间有浓浓地郁色,倾身问道:“你既然没做,又何必担忧这些风言风语?”
闻静思轻嗅着杯中黄酒烫过后散发的香气,沉声道:“我行事光明磊落,自是不怕这些谣言。我担忧的是宁王赴殷州查办马庆平,已两月有余,毫无半点消息,也不知他查得怎么样了。”
坐在闻静思下首的一位学子忽然插口道:“说起马庆平这个人,还是同为殷州榕城的林兄更了解。”
那林公子单名一个稳,今年未及二十,却有一张俊雅成熟的面孔。他为人谨慎,很少开口,从不跟风起哄,道人是非。闻静思曾向他询问过殷州的风土人情,他答得条理分明,颇有见解,对百姓疾苦的根源也看得十分透彻,可算是个少年老成,心地善良之人。林稳听旁人提及自己,见闻静思瞧过来的双目尽是期盼之情,不由略略思索片刻,轻声答道:“榕城的百姓是不敢在背后议论马太守是非的,但是百姓们都知道,马太守性好美色,家中蓄养的姬妾美童有十数人之多,更好习修长生道,供养了几个游方道人替他炼丹,日日服食五石散。他名声虽不佳,却没人愿意上告他,皆是因为每逢天灾,他都会小施恩惠于百姓。缺柴米油盐时,他令商贩按常价出售,不准抬价。他冬季会安顿无家可归之人,年年举办百叟宴,又常在农忙时行走田间,令衙役捕快下田帮忙。这些小恩小惠的事做得多了,百姓们便对他大兴土木水利,从中敛财一事闭嘴不言,就怕他一旦调走,新来的太守连这点表面小事都不肯做。”
众人听他说罢,纷纷斥责马庆平心机深沉,擅使手段。闻静思却越听越是震惊,一口饮下杯中酒水,叹惜道:“百姓长久疾苦,一些小恩惠便如饮甘霖,不敢去追究其背后的贪赃枉法,这舍大义求小仁之举,宁王见了,又会是何等的痛心。”
众人听他说罢,纷纷斥责马庆平心机深沉,擅使手段。闻静思却越听越是震惊,一口饮下杯中酒水,叹惜道:“百姓长久疾苦,一些小恩惠便如饮甘霖,不敢去追究其背后的贪赃枉法。这舍大义求小仁之举,宁王见了,又会是何等的痛心。”
史逸君抿嘴一笑,捏着小勺舀了满满一勺豆腐羹放在闻静思碗中道:“你大可放心,马庆平擅长收买人心,宁王却是擅长收服人心。百姓不敢上告,未必是被小恩小惠蒙蔽了心眼。比起那些蝇头小利,谁不在意长久的利益。你且安下心来等放榜,宁王那边不是一时半刻能查完的。”
闻静思盯着勺中浆糊似的豆腐羹,忽然笑道:“史大哥说得对,没有什么事能难得住他。”
至此,两人招呼学子们饮酒吃菜,又介绍诗琴坊上下四层楼各层的妙处。史逸君擅长交友,谈吐妙趣横生,闻静思随和亲切,举止得体有礼,学子们只觉得和这二人交谈十分舒畅,毫无压迫之感,这一席皆吃得十分尽兴。宴至戌时过半,众人一一告辞。史逸君最后一个走,正要出门,被郭岩叫停了脚步。两人爱好不同,平日少有交集,史逸君诧异之下也十分好奇他所为何事。郭岩伸手一邀,史逸君会意,两人一同走出门外,在星夜下慢慢踱步。过了片刻,郭岩才试探道:“小弟听家父时常夸赞史兄聪慧过人,有胆识有远见。此次会试,史兄难道不知闻公子必然榜上无名么?”
史逸君心道:“隔墙有耳,果真不假。”随即淡淡一笑,长叹一口气,沉声道:“阿思这个人,与他相处久了,便会不忍伤他的心。”
史逸君没说破的事,闻静思最后还是知道了。
三月二十九日,离会试放榜还有十多天,闻静思带着弟妹和雁迟一同去城外赏花。这个时节,游玩的人们脱下棉衣轻裘,换上锦绣衣裳,贵公子们聚集一起赛马而来题诗作词,碧玉闺秀手提食盒结伴乘着香车赏花,也有一家老幼席地而坐尽享天伦。游人虽多,却是三五成群,年轻人聚众投壶,老年人坐看围棋,而小儿少年则荡秋千、骑竹马、放风筝,尽显天真活泼之色。
闻静思一行人寻了个僻静处,闻静林铺上竹席,取出红泥小火炉,丢入橄榄碳。闻静云背着竹筒去前方泉水处取水,闻静思和雁迟则将带来的食盒茶叶罐一一摆放开来,闻静心无所事事,兜起裙摆去摇晃桃树,湘妃色的衣裙上落满了各色桃花瓣。待泉水取来,闻静思将小妹集来的桃花瓣清洗干净,放入壶中煮至稍沸再来冲茶,既有茶香又有花香。闻静思专心备考,已有许久没有好好和弟妹们相处,今日趁这好时机,一一来问两个弟弟的功课。
闻静林首先苦了脸,嚷嚷道:“大哥就爱煞风景,总要戳人痛处。我自阿迟处学了剑法,怎不见你问上一问。”
闻静云也咋舌道:“我以为大哥忙着考试,没空闲理我们,原来也有秋后算账的时候。”
闻静思未及开口,小妹却一面故作老成地捏着茶夹轻敲三哥的头,一面责怪道:“你们不好好读书,反而怨大哥管制你们。闻家怎么会有你们这样的不肖子弟!”
闻静云连忙回道:“大哥读书为闻家,我去族叔处学行商也是为了家里。家中的商铺一直由庆伯打理,不好不坏,再加上父亲那点俸禄,刚好够家中上下三十多人温饱,遇到个个嫁娶病残,或者告老还乡,总也要出上一笔,届时便不够了。我见族叔从禹州进货回来,都是京城少见的好物什,价格又公道,买者乐,卖者欢,何乐而不为!”
闻静思不料他是这样一个想法,看着自小就胆怯的幼弟开始为家着想,心中既欣慰,又伤感。“闻家也有行商的叔伯,远在莲溪的小舅也是擅长经营之人。但父亲大伯这一系,从来都是走科举一途,你要另辟一径,我真不知该怎样向父亲交代了。”
闻静云笑道:“这个大哥就无需操心了,我去族叔处学行商,父亲事许了的。大哥入朝为官是为了百姓,我入商行后也会时常捐赠钱财给穷苦之人,不会违背大哥的意愿丢闻家的颜面。”
闻静思惊讶道:“你何时问过父亲?我怎么不知道。”
闻静云道:“父亲说你备考期间,家中大小事务都不许去扰你。”
这时,一旁久未言语的闻静林忽然插话道:“你不知道的事多着呢。”一把扯过雁迟道:“阿迟这次考武科考得极好,武状元非他莫属。不如让他演示一套剑法给你们看看,大哥从未见过,也好开开眼界。”
雁迟暗笑他拿自己做盾牌,见闻静思果然朝这边看过来,心中一动,缓缓起身道:“我的剑从不轻易出鞘,为了迎合这春景,我以梅枝代替演示一套师父教的入门剑法吧。”
闻静林击掌叫好,小妹却不满道:“梅枝做剑,那是纨绔子弟附庸风雅的做法,雁大哥可不要学这些。我手上有把宝刀,赏给你吧。”说罢,满面笑容地将茶夹递了过去。雁迟知道她喜爱作弄人,又心地善良,不忍让她失望,便装作慎重的样子双手接过茶夹,朗声道:“谢小姐赏赐。”倒退五步,一振双臂,将熟记的招式一一施展开来。
雁迟知道她喜爱作弄人,但心地善良,不忍让她失望,便装作慎重的样子双手接过茶夹,朗声道:“谢小姐赏赐。”倒退五步,一振双臂,将熟记的招式一一施展开来。他表情十分认真,剑路转换刚劲有力,只是手上握着茶夹挥舞,怎么看怎么让人啼笑皆非。闻静思一开始还能忍着笑意,越是往后,越是难忍,直憋得满脸通红。他两个弟弟早已笑得东倒西歪,唯有小妹从始至终地镇定如常。雁迟双目余光将这一幕尽收眼底,神色不动,一步跨近闻静心身前,右手一递,从她肩上呼啸而过,随即飞身后退,做了个漂亮的收剑式。他收势毕,不等众人喝彩,朝闻静心一抱拳,笑道:“小姐赐我金错刀,我报小姐英琼瑶。”送回的茶夹上赫然夹着一只小指粗细的毛虫,扭身挣扎,痛苦的很。
闻静心乍一看到,头发都要被吓得竖起来,尖叫一声扑向大哥怀里连声道:“大哥救我!”
闻静思无奈地揽着她,安抚道:“谁让你总爱作弄人。”眼角瞥见远处林溪之与林稳联袂而来,拍拍小妹肩膀,示意她坐正,自己站起身等他二人走到近前。
林溪之看了看几人,目光最后落在闻静思身上,互相致礼后道:“闻公子今日出来散心么?我看你气色尚佳,真是胸怀阔达之人。虽然这次意外落榜,下次说不定便是状元呢,实在不必拘泥于此。”
闻静思呼吸一窒,微微蹙了眉,惊讶道:“落榜之事,我一无所知。”
林溪之倒吸一口气,心中大呼糟糕,满面尴尬之色,不敢再多说一句。闻家几个弟妹也是面面向觎,都觉得不可思议。一片静默之中,唯有闻静心“嚯”地站起来,双目怒睁,清脆的嗓音头一回带着尖锐。“我大哥怎么就落榜了,你说说看,凭我大哥的学识难道还进不了三甲么!”
林溪之被这咄咄逼人的气势压得呐呐无言,他身后的林稳却上前半步,朝闻静心致礼道:“我们也是道听途说,闻公子依答题优劣,原本是能入榜的,只是犯了父讳,被剔除榜外。再细的事,便不知了。”
闻静心狠狠地一跺脚,闻静思急忙按住她肩头,向两人道:“真也好假也罢,都是天注定。”
林溪之不敢再待下去,躬身道了歉,拉着林稳匆匆告辞远遁了。闻静林冷声怒道:“大哥最是刻板守礼,说他犯讳,简直瞎了眼!”
闻静思神情黯然,怔怔地站了许久才缓缓坐下来,轻声道:“林溪之的祖父就是学士承旨林显。从他嘴里说出来的,也八九不离十了。”
原本其乐融融的气氛被林溪之一搅合,散得荡然全无。闻静思不愿大家担心,勉强撑起笑脸将煮沸许久的泉水冲入茶壶中。众人看他盈盈笑意也遮不住眼底那一抹黯淡,有心想劝,又不知如何开口,只好顺着他的意思继续品茶赏花。只是那茶入口不再甘甜,春景入眼不再绚丽。闻静思见大家品之无味,不禁放下茶壶苦笑道:“今年不中,下次再考罢。为百姓谋富足,不止有科举一途。”他心中却是清楚的很,所为犯父讳,已是再明确不过的意思,他冒犯的不是父讳,而是太子之讳,皇权之讳。他脸上并无忧虑之色,衣袖掩盖下的手掌,却有四条弯弯的甲印,深深深深。
四月十二日,礼部贡院外挂起了杏榜,长长的榜单上会元的位置写着史逸君,从第一名至最后二百七十六名,果然没有“闻静思”这三个字。榜下熙熙攘攘的学子们有互相道喜的,也有默默离去的。大小客栈一时间挤满了各路报录人,铜锣声响彻了大街小巷。
闻静思早知道如此,便躲在家中清理账务。闻静林和雁迟出了一趟门,回来之后一个脸色黑过一个。两人一前一后进了闻静思的书房,雁迟在椅子上坐下,沉着脸不知想什么。闻静林却烦躁地走来走去,嘴上一会儿数落林显偏私自家人,林溪之这样的学识也入了榜,一会儿又叨念着质问史逸君,史逸君只摇头不语。闻静思被他扰得算珠都拨错几回,不禁放下笔道:“你走得我头都晕了。这次会试幸好是林大人主持,尚算公平。若是宗太师,恐怕更多有学之士要落榜。”他不说还好,一说起来,闻静林更是一跳三丈高,吹胡子瞪眼睛地朝他吼道:“说你犯父讳,闻家人听了都觉得可笑。弄这么一个腌H名目将你剔除榜外,你便不去问上一问,争上一争,任这些年的努力竹篮打水一场空?”
闻静思叹了口气,凝视着弟弟愤怒地双眼道:“问谁?争什么?林大人这样德高望重的老臣批下的卷子,怎么会有差错。”
闻静林嗤笑道:“他没有错,难道你犯讳就是真了?”
雁迟忽然道:“林大人没有错,你大哥也没有犯讳。”
闻静林道:“既然都没错,谁那么大胆将大哥剔除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