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司马昭当街弑君!曹髦驱车死南阙!
正始十年(249年)起的十年间,曹魏政权陷入了一片腥风血雨之中。司马懿及其子司马师、司马昭先后发动高平陵之变、嘉平之变,残酷地镇压了曹魏宗族与忠臣。在这一系列的政治斗争中,司马氏集团权势熏天,他们废少帝曹芳,逼死宗室曹彪,大肆杀戮大臣曹爽、桓范、何晏、王凌、夏侯玄、李丰、张缉等,大多还诛连三族。
司马氏集团在巩固权力的道路上无所不用其极,他们注重豢养亲信,培植自己的势力。司马师曾暗中豢养死士三千人,司马昭也广结死党,例如那个替他弑君的成济,弑杀曹髦时担任太子舍人。而曹髦即位之初,曹魏皇权就已日渐衰微。皇宫卫士被大量削减,仅以老弱戍守。司马昭甚至不上朝觐见君主,曹髦欲探问其疾病,也被拒绝。
曹髦虽无实权,但才慧早成,有志于中兴曹魏,尤其推崇中兴夏朝的少康。他曾采取减省用度、派遣侍中巡视等举措,试图挽救曹魏的颓势。
曹髦因困境写下潜龙诗一首。
《潜龙诗》
伤哉龙受困,不能跃深渊。
上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
蟠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
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同然!
诗中以龙自喻,将司马昭比作鳅鳝,表达了曹髦对司马昭专权的不满和无奈。龙被困于井底,无法施展其才能,而鳅鳝却在其面前肆意舞动,暗示了曹髦在司马昭的控制下,虽有帝王之尊,却无法自主。最后一句“嗟我亦同然”,则是曹髦对自己处境的感慨,他也如潜龙一般,被困于困境之中。司马昭对此极为厌恶,二人的矛盾逐渐激化。
曹髦在位时期,天象异常。“龙现于井”、日食、彗星等奇异天象频繁出现,种种灾异在当时被认为预示着君权衰落、祸事兴起。在这样的背景下,曹髦的内心愈发忧虑。
司马昭接过了司马氏的大旗,然而他的能力和手段比起父亲司马懿和大哥司马师,相差甚远。
接替曹芳即位的是曹髦,作为曹魏政权的第四个皇帝,他虽也是被当作傀儡推上皇位,但其才华与勇气远超曹芳。
曹髦自幼便生活在司马家族专权的阴影之下。与其他傀儡天子不同,他不仅继承了曹植的文学天赋,还传承了曹操刚猛果决的武德。当时的人们称赞他“才同陈思,武类太祖”,他的身上有着建安风骨所具备的平患靖难、刚猛果决的气质。
甘露三年(258年)五月,曹髦下诏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设置晋国,司马昭九次推辞,这件事停了下来,又改为增加司马昭封邑一万户,食三县租税。儿子中没有爵位的都封为列侯。七月,司马昭上奏录用前世名臣元勋之子孙,量才任职。
甘露五年(260年)四月,曹髦被迫再度下诏加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司马昭再次推辞,没有接受。
曹髦见威权日去,国家政事自己不能作主,心中不安,又常忧虑被废受辱,打算在召集百官废黜司马昭。
公元260年五月初六,不愿再受控制的魏王曹髦秘密召集心腹王经等人。
曹髦想讨伐司马昭,他是难以忍受司马昭的擅权以及皇权的日益衰微,更担心自己被废黜。其导火索,则是曹髦被迫对司马昭进行封赏,而司马昭不再像先前一样推辞。
甘露五年五月初六(戊子,260年6月1日)夜,曹髦亲自带冗从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等人夺下陵云台,发放铠甲兵器,准备出宫讨伐司马昭。因下雨,有司奏请改日行动。曹髦召见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表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自己不能坐等被废,要亲自讨伐。王经苦心劝阻,曹髦却心意已决,进内宫禀告郭太后。王沈、王业要王经一起告密,王经拒绝。王沈、王业奔出宫殿,向司马昭告密。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若再不反抗怕只有死路一条!所以明天我将带兵攻打他,你们可愿与朕一起讨贼?”曹髦的话语坚决而悲愤。
王经等人听了,心中都不禁为之一震,一方面为这位年轻帝王的无畏胆量生出敬佩之情,另一方面却又因深知司马昭的阴险狡诈而感到恐惧。毕竟,在他们看来,曹髦虽有勇气,但面对势力庞大的司马昭,实在是以卵击石。
除了王经之外,在场的王沈等人在离开曹髦后,转眼便去向司马昭告密。司马昭得知消息后,立刻连夜安排,让亲信贾充率领兵马守在宫外,只等曹髦行动。要知道,司马昭此举已显露出杀心。倘若他不想杀害曹髦,完全可以提前解除曹髦的武装,将其软禁起来。此时的曹髦已然是司马昭手中任其摆布的玩偶,司马昭有诸多方法能阻止曹髦出宫。
计划泄露后,曹髦明白自己横竖都是死路一条,索性不再犹豫。他直接拔剑登上辇车,率领殿中宿卫和奴仆三百多人,呼喊着冲出宫去。刚到东止车门,就遭遇了从宫外率兵欲入宫的司马昭之弟屯骑校尉司马伷及其部下。曹髦左右高呼:“天子在此,谁敢阻拦!”司马伷的士兵被这气势所吓,纷纷四散而逃。
五月初七(己丑,6月2日),曹髦拔剑登辇,率领殿中宿卫和奴仆几百人出击。司马昭之弟司马伷和心腹贾充率兵前来。司马伷的兵士在曹髦呵斥下逃走。至南阙,贾充率军与曹髦交战。曹髦亲自拼杀,警告众人。
这边刚吓走司马伷的士兵,紧接着司马昭的心腹中护军贾充便率领大批军士从外涌入。双方随即在南面宫阙之下展开激烈交锋,曹髦更是亲自坐在车驾上挥剑拼杀。由于众人都害怕伤及天子,贾充的手下纷纷表现出胆怯之态,畏缩着不敢向前。当时,贾充部下、太子舍人成济也在攻打皇帝的队伍中,成济焦急地问贾充:“事急矣,当云何?”
贾充显然是得到了司马昭的授意,此次闯宫就是冲着曹髦而来。见成济发问,又看他那副冲动急切的模样,贾充便大声对成济喊道:“(司马公)蓄养汝等,正谓今日。今日之事,无所问也。”
成济听闻,竟是丝毫没有思考,仿佛被贾充的话语冲昏了头脑。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听从领导的安排,却完全没有分辨是非黑白的能力。
在这剑拔弩张的紧张时刻,成济想都不想,便立即手执长戈向前冲去。他的眼中只有那即将被他刺杀的目标,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锋利的刀刃瞬间刺穿了曹髦的身体,曹髦当场被弑杀于车下,去世时还未满二十岁。
成济的愚蠢行为简直令人发指,不仅让他成为了千古罪人。他的名字将会被永远铭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与弑君这一罪行紧密相连。他的所作所为无疑成为了三国历史上最为愚蠢的事情,而他本人更是其中最为愚蠢的人物。然而,此刻的成济却还在沾沾自喜,自以为立下了大功,甚至敢于在街头公然杀害皇帝!并且还在期待着封赏!这种荒谬的行为和心态实在让人难以理解。他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引起了众怒,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即将面临巨大的转折。
司马昭的叔叔司马孚听闻曹髦被杀,赶来抱住曹髦的尸体大哭。司马孚的演技堪称精湛,甚至比司马懿更胜一筹,他如此入戏,以至于成为了司马家用来遮羞的幌子。
得知皇帝被弑杀的司马昭假惺惺地痛哭流涕,试图以此掩盖自己的罪行。
在曹髦的丧礼上,尚书左仆射陈泰深知这一切都是司马昭指使,但他也明白当下无法奈何司马昭,不过正好可以借此机会除掉司马昭的心腹贾充,毕竟正是贾充带兵入宫才酿成这起惨剧。陈泰对司马昭表示:“独有斩贾充,少可以谢天下耳。”贾充作为司马昭的心腹,司马昭又怎会因为陈泰的一句话就将其斩杀。
不过,此事影响重大。于是,司马昭一声令下,将亲手杀死曹髦的成济处死。
成济就此成了三国最蠢之人,没有之一。
侍卫们如狼似虎般地冲向了成济。成济被五花大绑,他的脸上写满了愤怒和绝望。
“司马昭,你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是你自己想当皇帝,叫我弑君!你这是卸磨杀驴!”成济破口大骂,声音响彻整个宫殿。
司马昭的脸色变得阴沉至极,他冷冷地看着成济,眼中闪过一丝杀意。
“成济,你竟敢污蔑我!你犯下如此大逆不道之罪,死有余辜!”司马昭怒喝道。
成济毫不畏惧,他继续大声喊道:“司马昭,你就是个伪君子!你为了权力不择手段,如今却要拿我当替罪羊!我死也不会瞑目!”
司马昭不再理会成济的叫骂,他挥手示意侍卫们将成济拖出去。
三国最蠢笨如猪的成济被拖到了刑场。
“司马昭,你不得好死!”成济的声音在刑场上回荡。
随着刽子手的刀落下,成济被千刀万剐,他的鲜血染红了刑场的土地。而司马昭,则站在远处,看着这一幕,心中不知在想些什么。
司马昭接着下令,将成济家人全部处死,株连九族。
此后,朝廷上下人人自危,对司马昭敢怒不敢言。而司马家族的权势愈发膨胀,曹魏政权已名存实亡。
王经因没有参与告密,被司马昭视为眼中钉。不久之后,便被安上莫须有的罪名,满门抄斩。王经在刑场上,面无惧色,大骂司马昭的罪行。
曹髦的死让一些忠臣义士对曹魏政权彻底失望,纷纷辞官归隐。而一些趋炎附势之徒则投靠了司马昭,为其歌功颂德。
司马昭听闻曹髦被杀,大惊失色,仆倒在地。太傅司马孚赶来,将曹髦的头枕在自己腿上,痛哭不已。司马昭召集群臣商议善后事宜,陈泰在众人逼迫下入宫。司马昭在曲室与陈泰谋划,陈泰表示只有杀贾充才能谢罪天下,司马昭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