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石虎伤重病逝!后赵内乱!
后赵皇帝石虎,捂着受伤的肩膀,面色惨白如纸,额头布满冷汗,嘴唇也失去了血色。他的眼神充满了痛苦和疲倦,仿佛随时都可能倒下。
他的肩膀上,有一道深深的伤口,那是被关兴砍伤的。这道伤口并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如今已经开始恶化,恶疾正在他体内蔓延。他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逐渐虚弱,力量也在慢慢消失。每一次呼吸都变得困难而沉重,仿佛有千斤重担压在胸口。
他试图用右手捂住伤口,但鲜血还是不断从手指间渗出,染红了他的衣衫。他知道,如果不尽快找到治疗的方法,他可能会因为伤势过重而死去。但现在,他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更别说去寻找医生或草药来治疗伤口。
苻洪心急如焚,一路小跑着进来,气喘吁吁道:“陛下,臣来迟了!”他来不及歇息,立刻指挥周围的人照料石虎。
石虎面色苍白,身体虚弱,但还是强打精神,摆了摆手说道:“苻洪啊,这次多亏了你及时赶到,救了朕一命。朕决定封你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州诸军事、并州刺史,同时晋封为略阳郡公。”
苻洪感激涕零,跪地谢恩:“陛下之恩,如同再造父母,臣愿肝脑涂地,报答陛下的大恩大德。”
姚弋仲也前来探望,石虎看着他,眼中闪烁着感激和信任的光芒,说道:“姚弋仲,你一直以来对朕忠心耿耿,朕深感欣慰。今日,朕特赐予你佩剑穿鞋上殿、可大步入朝晋见国君之礼遇,以示对你的敬重和信任。同时,朕决定晋封你为西平郡公,以表彰你的功绩和忠诚。希望你能继续为国家效力,不辜负朕的期望。”
姚弋仲听后,心中涌起一股感动和自豪之情,他恭敬地拱手道谢:“谢陛下!臣必当竭尽全力,报效朝廷,不负陛下厚爱。”他深知这是一种殊荣,也是皇帝对自己的高度认可。从此刻起,他将肩负更大的责任,为国家和皇帝尽心尽力。
石虎躺在榻上,眼神黯淡,“朕被这父子间的骨肉相残弄得心力交瘁,如今朕命不久矣,朕决定立十岁的幼子石世为太子。”
石世的母亲刘氏静静地站在一旁,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喜。她原本是前赵匈奴汉国末代皇帝刘曜的女儿,身份尊贵无比。然而,命运的转折却让她陷入了困境。当初,张豺将她俘虏,并将她献给了石虎。这段经历成为了她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为她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最终,她被石虎所迫,生下了石世这个儿子。
张豺趁机进言:“陛下圣明,石世年幼,必能听从陛下教导。”
石虎却长叹一声,“我真想拿三斛石灰洗洗肠胃,怎么生出这么多混账的儿子?孩子到二十岁就想杀父亲。还是立小儿子吧,他才十岁,等他长大了我也早就死了,即使不死,再被他杀掉,我也没什么遗憾了。”
姚弋仲直言:“陛下,儿子死了,您伤心。但在儿子们幼时不选品德好的人教育,才导致他们如今背叛。既然儿子已经谋反,杀了也没什么可顾忌的。”
不久,石虎这位恶魔皇帝终因伤病逝去。他在位期间,残暴不仁,肆意杀戮,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统治是黑暗的,他的罪行令人发指。他的离去,或许是对百姓的一种解脱,也是历史的一种必然。然而,他的恶行将永远被铭记!
年仅十岁的石世即皇帝位,尊母亲刘皇后为皇太后。刘氏开始垂帘听政,她看着张豺,“朕封你为丞相,助朕处理朝政。”
张豺忙推辞,“陛下,臣恳请任命彭城王石遵、义阳王石鉴为左右丞相,以安其心。”刘氏点头同意。
不久,皇帝石世年纪太小,根本无法掌控局面,石虎的儿子们又开始了血腥的争斗。
石虎的三子,石遵行至河内,听到父亲石虎病故的消息。这时,姚弋仲、苻洪、石闵等人在讨伐叛乱后的归途中,和石遵在李城相遇。
姚弋仲劝道:“殿下,您年长且德才兼备,先帝也曾有意让您当继承人,只是被张豺所欺。如今女主当朝,奸臣掌权,上白那边僵持不下,京师守卫空虚,殿下若声讨张豺之罪,举兵讨伐,必能成功。”
石遵听后,心中一动,但仍有些犹豫,问道:“你们真的觉得可行?”
苻洪连忙点头,说道:“殿下,此乃天赐良机。此时不出手,更待何时?”
石闵也附和道:“殿下,机会难得,不可错失。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成功。”
石遵沉思片刻,终于下定决心,说道:“好,那就依你们所言。我们立刻出发!”说罢,他站起身来,神情坚定地看着众人。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随后,他们迅速整理行装,准备出发。石遵带领着众人,踏上了讨伐张豺的征程。一路上,他们士气高昂,充满信心。而此时,京师的局势依然紧张,张豺等人还未察觉到石遵的行动。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即将展开……就在这时,石虎的第三个儿子石遵带领着三万精兵强将,如猛虎般冲向了后赵皇宫所在地——安阳亭。他们的目标明确,气势汹汹,仿佛要把整个世界都踩在脚下。
而此时的后赵禁卫军,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心中不禁打起了鼓。当他们看到苻洪、姚弋仲等权臣也在其中时,更是吓得魂飞魄散,哪里还敢有丝毫反抗之心?于是,他们纷纷选择了开城投降,以求自保。
石遵抵达安阳亭,气势汹汹地闯入。张豺惊恐,“殿下,您这是何意?”
石遵怒目圆睁,“哼,你这奸臣,祸乱朝纲,罪不可恕!”手起刀落,张豺人头落地。随后,他又杀了刘太后和石世,在太武前殿即皇帝位,实行大赦。
石遵即位后,任命石闵(冉闵)为都督中外诸军事、辅国大将军、录尚书事,辅佐朝政。
年仅十岁的石世在位仅二十一天。
石遵没有儿子,他看着石闵(后改回原父姓,冉闵),“石闵,朕立你为太子,你要好好辅佐朕。”
冉闵,又名石闵、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县(今河南省内黄县)人。五胡十六国,冉魏政权建立者。后赵武帝石虎养孙,西华侯石瞻(冉良)之子。冉闵自幼深受石虎宠爱,石虎待他就如同亲孙儿。他果断敏锐,屡立战功,以勇猛著称。初任游击将军,封爵修成侯。
石闵(冉闵)跪地,“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力。”
他站起身,对手下将士喊道:“兄弟们,陛下厚待我们,咱们要好好效力。我奏请让你们全都出任殿中员外将军,封爵关外侯。”手下将士们皆欢呼。
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下,新的阴谋与争斗又在暗处悄悄滋生,石遵不知道,他的这个决定又将引发一场怎样的血雨腥风。
石鉴心中不满,私下与亲信密谋。“石遵凭什么当皇帝,我们都是先帝之子,他能坐那位置,我为何不能?”
亲信附和,“王爷,我们得想办法。”
“哼,先看看,找个合适的时机。”石鉴眼中闪过一丝阴狠。
石闵在训练士兵时,一名将领对他说:“太子,如今局势不稳,您得小心其他王爷。”
石闵冷笑,“他们若敢来,我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朝堂之上,石遵与大臣商议国事。一位大臣道:“陛下,如今各地局势动荡,需加强军备。”
石遵点头,“爱卿所言极是,石闵,此事你去安排。”
“是,陛下。”石闵领命。
而在民间,百姓们也在议论纷纷。“这皇室争斗,何时是个头啊,苦的还是我们。唉,希望别再打仗了。”一位老者叹息道。他的脸上满是皱纹,眼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和无奈。周围的人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都知道,战争只会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痛苦和灾难。
另一个年轻人说道:“是啊,这场内战已经持续了太久,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农田被荒废,商业受到严重影响,许多人失去了工作和生计。”他的声音充满了愤怒和不满。
一个妇女接着说:“还有那些士兵,他们都是我们的儿子、丈夫和父亲,他们在战场上牺牲,留下我们这些家人独自承受痛苦。”她的泪水忍不住流下来,引起了周围人的共鸣。
大家纷纷表示,希望皇室能够尽快解决内部矛盾,停止内战,让国家恢复和平与稳定。只有这样,老百姓才能过上正常的生活,社会才能发展进步。然而,对于这个愿望能否实现,大家心中都充满了疑虑和担忧。毕竟,皇室之间的权力斗争往往是复杂而残酷的,很难预测最终的结果。
石鉴又找到另一个王爷石冲,“石冲,我们联手,推翻石遵。”
石冲犹豫,“这……若是失败,我们都得死。”
“你若不做,等石遵坐稳了,我们更没机会。”石鉴蛊惑道。
石冲咬咬牙,“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