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杀胡令!冉闵建国冉魏! - 三国:关家逆子,开局杀东吴吕蒙 - 黄山大观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84章杀胡令!冉闵建国冉魏!

冉闵(石闵)站在李城的城门前,遥望着远处,眼中闪烁着期待与渴望的光芒。他的思绪飘向远方,想象着即将到来的胜利和荣耀。

而在他身边,皇帝石遵的目光同样炽热,充满了野心勃勃的欲望。

石遵从李城出发时,走到冉闵身旁,用力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豪迈地说道:“努力吧!事成之后,我就让你做太子。”冉闵的心跳不禁加快,内心涌起一股喜悦之情。他深信自己的才能,同时也坚信石遵会信守诺言。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愿意为石遵竭尽全力,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成功。

冉闵知道,这次出征不仅关乎个人的荣誉,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他要证明自己的价值,让所有人都看到他的勇气和智慧。在他心中,已经勾勒出一幅美好的蓝图,只要他们能战胜敌人,就能开创属于自己的辉煌时代。

然而,当石遵即位登基后,事情却朝着冉闵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石遵立石衍为皇太子,这个消息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冉闵的心上。冉闵满脸失望,心中满是失落与痛苦。他不禁回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征战历程,那无数次生死考验,那赫赫战功,自认为功高一时,原本以为太子之位非己莫属,可如今一切都成了泡影。

冉闵心中暗自感叹:“我本应得到更高的荣耀,但现在却被人忽视。”

他深知石遵之所以没有选择自己作为太子,是因为忌惮自己的威望和手握重兵。冉闵的实力让石遵感到不安,所以他只能将冉闵弃之不用。

冉闵心中虽愤懑,但并未表露出来。他总揽内外兵权之后,开始安抚手下的将士。他奏请让这些将士全都出任殿中员外将军,封关外侯,还拿出宫女赏赐给他们。

然而,石遵对待冉闵的手下却并非如此宽容。他不仅没有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与信任,反而对他们百般刁难。

更令人气愤的是,石遵还对这些人题记姓名,详细记录下他们的个人信息,并以此来品评他们的善恶。对于那些被他认为有过错或不称职的人,石遵更是毫不留情地加以贬抑,甚至剥夺他们的职位和权力。这种不公平的待遇,让石闵的手下们感到无比委屈和愤怒。他们本以为自己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应该得到应有的奖赏和认可,但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的打击。于是,众将士心中的怨恨和怒火逐渐积累起来,对石遵的不满也越来越深。

中书令孟准和左卫将军王鸾敏锐地察觉到冉闵与石遵之间紧张的关系。他们认为,冉闵手握重兵,对石遵构成威胁。因此,他们建议石遵采取渐进策略,逐步削弱冉闵的军事权力。然而,这些谈话不知为何被传到了冉闵耳中,让他感到非常不安和愤怒。冉闵开始怀疑石遵是否真的信任自己,并对未来充满担忧。与此同时,孟准等人了解到冉闵对此事的不满情绪,这使得他们更为紧张。他们担心冉闵可能会采取行动来保护自己的地位,甚至发动叛乱。于是,他们进一步劝告石遵,认为最好直接杀掉冉闵,以免日后产生更大的麻烦。这样一来,双方的矛盾愈发激化,一场风暴似乎即将来临。

后赵太宁元年十一月,寒风凛冽,石遵召义阳王石鉴、乐平王石苞、汝阴王石琨、淮南王石昭等人进宫。

在郑太后面前,众人讨论起杀冉闵一事。郑太后皱着眉头,语气严肃地说:“从李城回师进京,如果没有棘奴(冉闵小字),岂能有今日!他只是略微有些骄纵,应当对他有所宽纵,怎么能急忙将他杀掉呢。”

众人各怀心思,这时,石鉴借故外出。

场中的众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平静,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心思和打算。他们或是忧心忡忡地思考着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局面,或是暗自盘算着怎样利用这个机会谋取利益。而此时,冉闵在宫中的耳目——宦官杨环,正骑着快马,一路疾驰,心急如焚地要把这件事情告诉冉闵。他知道,这件事对冉闵来说至关重要,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一场严重的危机。所以,他必须尽快让冉闵了解情况,做好应对的准备。随着马蹄声渐渐远去,这场宫廷风云也逐渐拉开了帷幕……

冉闵得知石遵要杀他的消息后,心中燃起了熊熊怒火。他立刻找到李农和右卫将军王基,三人开始密谋如何废黜石遵。他们决定采取行动,让冉闵指使将军苏亥和周成率领三千精锐甲士前往如意观,将石遵拘捕起来。

当石遵得知这个消息时,他感到震惊不已。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陷入如此困境。他原本以为可以掌控一切,但现在却发现自己处于被动地位。他试图反抗,但面对三千甲士的包围,他无能为力。最终,他在琨华殿被抓住,失去了自由。

石遵被捕后不久便被杀害,与他一同遇害的还有郑太后、张皇后、太子石衍、孟准、王鸾以及上光禄张斐等重要人物。这些人的死亡使得宫廷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权力重新洗牌。而冉闵则通过这次政变掌握了更多的权力,成为了新的主宰者。

石遵死后,冉闵拥立义阳王石鉴即位,自己出任大将军,进封武德王。可这宫廷中的争斗并未停止,反而愈发激烈。

当月,石鉴就不安分起来,他派遣乐平王石苞及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等人深夜在琨华殿谋杀冉闵、李农,然而这次行动并未成功,宫中顿时惊扰混乱。石鉴见势不妙,害怕冉闵叛乱,他假装不知此事,连夜在西中华门斩杀李松、张才,同时杀死石苞,试图撇清关系。

此时,新兴王,石祗在襄国(今河北邢台),他与姚弋仲、苻洪等交好,听闻宫中的变故,他集结军队,传檄诛讨冉闵、李农,企图从中谋取利益。

石鉴任命汝阴王石琨为大都督,与张举及侍中呼延盛率领七万步、骑兵,分兵讨伐石祗等人。

可宫廷内部的纷争仍在继续,中领军石成、侍中石启、前河东太守石晖谋划诛杀冉闵、李农,结果谋泄被杀。

龙骧将军孙伏都、刘铢等人也在蠢蠢欲动,他们集结了三千羯兵,暗中埋伏在胡天,想要杀掉冉闵等人。

当时冉闵的傀儡皇帝石鉴正在中台,孙伏都带领三十余人想登台挟持石鉴而发起进攻。石鉴见孙伏都在破坏阁道,大声询问原因。

孙伏都,回答道:“李农等人谋反,已经聚集在东掖门,臣带领着卫士,特先告知您。”石鉴心中暗喜,他想借孙伏都之手除掉冉闵,于是说道:“你是朝廷的功臣,好好为朕出力讨伐。朕在中台上观看,你不必顾虑事成之后,必有丰厚的赏赐。”

于是孙伏都及刘铢带领士众攻打冉闵和李农,可冉闵和李农也不是好惹的,他们奋勇抵抗,孙伏都未能获胜,只好驻兵凤阳门。

冉闵手持方天画戟,犹如战神附体,威风凛凛。他目光如炬,紧紧锁定着孙伏都。

孙伏都见冉闵来势汹汹,心中不禁一紧,但他仍强作镇定,挥舞着手中的兵器,企图抵挡住冉闵的攻势。

然而,冉闵的实力远在孙伏都之上。只见冉闵大喝一声,手中的方天画戟如闪电般刺出,带着凌厉的气势,直取孙伏都的要害。

孙伏都躲闪不及,被冉闵的方天画戟刺中,鲜血四溅。他痛苦地倒在地上,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不甘。

冉闵没有丝毫怜悯之心,他再次挥动方天画戟,结束了孙伏都的性命。

随着孙伏都的死去,他的部下们也纷纷失去了斗志,四处逃窜。冉闵和李农率领着士卒们乘胜追击,将孙伏都的叛军彻底消灭。

这场战斗结束后,皇宫内一片狼藉,到处都是尸体和鲜血。冉闵和李农的英勇表现,让傀儡皇帝石鉴等人对冉闵畏惧万分。

在经历了这一系列反对自己的事件之后,冉闵深知傀儡皇帝石鉴不可信,他派尚书王简、少府王郁率领数千兵众在御龙观监视皇帝石鉴,用绳子把食品悬吊进去让他吃。

冉闵还下令告知宫廷内外,六夷五胡,中但凡敢动用兵器者,一律斩杀。这道命令一下,宫中的胡人顿时陷入恐慌。史称杀胡令!

消息传出后,整个皇宫都沸腾了起来。胡人们惊恐地四处逃窜,试图寻找安全的地方躲藏。然而,他们发现自己无处可逃。宫廷内的士兵们严格执行着冉闵的命令,不放过任何一个胆敢动用兵器的人。

一时间,宫内血流成河,无数的胡人被无情地处死。冉闵的冷酷手段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和恐惧。而他本人则站在高处,冷漠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

“陛下,这样下去会引起更大的混乱啊!”一名大臣焦急地说道。

冉闵冷冷地看了他一眼:“这些胡人已经欺压我们太久了,现在该是让他们付出代价的时候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宫廷中的屠杀逐渐平息。但这场血腥事件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冉闵的杀胡令成为了历史上一段引人注目的篇章,也让人们对这位皇帝产生了更多的争议和评价。

冉闵的杀胡令,变相解救了,身处北方胡人政权的汉人,让北方胡人政权的汉人得以苟延残喘,不至于彻底灭亡。

有的胡人试图攻破城门逃走,有的则越墙而出,逃亡者不计其数。

冉闵看着这混乱的场景,在城内发令称:“近日孙伏都、刘铢叛逆,他们的亲信党羽已经全都被杀,好人没有一个参与其事。从今以后,凡是和我同心的人留下,不同心的人想去哪里悉尊其便。我命令城门不再关闭。”

此令一出,百里之内的赵人纷纷进城来,而离城而去的胡羯也堵满了城门。冉闵明白胡人不愿为己所用,他颁布了一道更为严厉的命令,告知内外赵人,只要能斩得一个胡人首级送到凤阳门的,但凡文官都晋升官位三等,武职都授予牙门。这道血腥的命令引发了一场残酷的杀戮。

于是在一天之内,城中一片血腥,有数万人被杀死。冉闵更是亲自率领赵人诛杀胡羯,不论贵贱、男女、少长一律杀头,那场景宛如人间炼狱。

死亡者高达二十余万,他们的尸体在城外堆积如山,都被野犬豺狼啃食。对于集居在四方的胡人,当地的军队也依照冉闵以书信传达的命令,把他们杀死。当时外表长得高鼻多须的人,有一半因滥杀而死。在这场民族大仇杀中,胡羯族人遭受灭顶之灾,从此再无力量恢复,而冉闵也在这乱世中,在血腥与仇恨中,继续书写着自己的传奇,只是这传奇中满是残酷与悲哀。

没过多久,那个真正手握实权、掌控大局的冉闵,终于出手了!

他毫不留情地斩杀了那名被推到前台的傀儡皇帝石鉴,紧接着,他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恢复自己原本的姓氏“冉”。就这样,曾经名为石闵的人摇身一变,成为了冉闵。

随后,冉闵正式宣布建立新的国家,国号定为冉魏,并将都城定在了太原。随着冉闵的崛起和后赵政权的覆灭,天下局势再度陷入混乱之中……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