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问鼎天下,龙阙春深
仲春,长安太极殿的朱漆大门轰然洞开。关平身着玄色冕服,十二旒冕冠下金珠轻晃,龙纹广袖扫过玉阶时,三百文武齐刷刷伏地叩首。檐角铜铃叮咚作响,似在应和着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
“赵统、赵广听封!”关平的声音穿过袅袅沉香,“川渝汉中乃西南屏障,着赵统为左都督、赵广为右都督,节制十万铁骑,镇守剑阁天险。”阶下两人身披银甲,正是赵云之子。赵统眼眶泛红,想起父亲当年长坂坡单骑救主的英姿,此刻与弟弟双双叩首:“臣等必效犬马之劳!”
“关樾上前。”关平看向长子,少年身着绛紫色锦袍,眉眼间已有虎将风范,“荆州江东膏腴之地,水路通达,封你为荆州江东太守,兼领水军都督。切记‘得民心者得天下’。”关樾单膝跪地,腰间佩剑碰出清响:“儿臣定不负父亲教诲!”
文鸯、马岱、关索依次受封。当轮到交州太守时,关索挠着后脑勺憨笑道:“大哥放心,交州那些南蛮,我带三千藤甲兵就能把他们治得服服帖帖!”惹得殿中群臣忍俊不禁,关平也难得露出笑意,抬手虚点:“三弟莫要轻敌,交州湿热,需多备药材。”
最后,关平将关超带上蟠龙金椅。孩子继承了刘备血脉,眉眼间透着与生俱来的贵气。“今立皇儿关超为汉忠帝,坐镇长安!”关平声音陡然拔高,“孤以太上皇汉寿帝身份监国,待陛下弱冠之年,必还政于朝!”满朝文武再次山呼,殿外白鸽惊起,掠过巍峨的宫墙。
暮色初临时,关平卸下沉重冕服,换上月白色常服。穿过九曲回廊,步练师的椒房殿飘来阵阵桂花香。这位江东美人斜倚在湘妃榻上,鬓边茉莉沾着晨露,见他进来便盈盈起身:“陛下今日封疆裂土,可要饮一杯庆贺?”
话音未落,珠帘突然哗啦作响。赵莹莹提着裙摆冲进来,发间银铃叮叮当当:“姐姐又想独霸陛下!”这位赵家千金自幼与关平青梅竹马,此刻杏眼圆睁,“昨日说好了要陪我去看新入宫的舞姬!”
关平被两人拉着坐在雕花榻上,左手接过步练师递来的温酒,右手任由赵莹莹往他嘴里塞蜜饯。殿外春雨淅淅沥沥,打在芭蕉叶上声声清脆,恍惚间竟有几分荆州故居的闲适。
“听说陛下要扩建后宫?”步练师指尖绕着他的腰带,眼波流转,“可还记得当年在江夏,你说只愿与我泛舟长江?”
赵莹莹立刻撅起嘴:“姐姐又提旧事!陛下如今是天下之主,后宫自然要充盈些!”她忽然狡黠一笑,“不过新来的西域舞姬会跳胡旋舞,陛下要不要见识见识?”
正闹着,宫娥忽然通报:“关银屏夫人求见。”
珠帘再启,关银屏一身赤色劲装,腰间长剑未卸,英姿飒爽不减当年。“大哥!”她大大咧咧坐下,顺手抓了块糕点,“交州那边送来的香料,我挑了最好的给你和嫂嫂们。”说着朝步练师、赵莹莹挤挤眼,“听说陛下要选秀?不如把我帐下的女兵送来几个,保准比那些娇滴滴的小姐有趣!”
关平笑着摇头,心中却暖意融融。窗外雨不知何时停了,月光爬上雕花木窗,将四人的影子映在茜纱窗上。这样的烟火气,比起朝堂上的金戈铁马,倒更让他安心。
子夜时分,关平躺在龙榻上,步练师枕着他的手臂,赵莹莹蜷在他身侧。纱帐外,更漏滴答,月光如水漫过床前。恍惚间,他想起父亲关羽单刀赴会的威风,想起母亲教诲的“忠义为本”,想起自己从荆州城头的小将,一步步走到如今的位置。
“在想什么?”步练师的声音带着困意,指尖轻轻描摹着他胸口的旧伤疤——那是合肥之战时留下的箭伤。
“在想太平日子真好。”关平低头吻了吻她的发顶,又伸手揉了揉赵莹莹的脑袋,“不用再担心粮草短缺,不用再听战鼓擂响。”
赵莹莹突然翻身坐起,眼睛亮晶晶的:“那我们明日出宫去!听说西市来了波斯商人,有会喷火的杂技,还有会说话的鹦鹉!”
“好好好。”关平笑着将她搂进怀里,“明日让关樾也来,一家人热热闹闹逛逛。”
晨光初现时,关平被一阵银铃声吵醒。睁开眼,只见赵莹莹正趴在床边,发间的铃铛随着动作轻晃:“陛下快起来!关樾哥哥带了江东的新鲜荔枝,还有文鸯将军送来的扬州漆器!”
步练师已经起身,正在铜镜前梳妆。见他醒来,回眸一笑:“陛下可要尝尝我新学的胡饼?放了交州送来的椰蓉,香甜得很。”
用过早膳,关平带着众人往御花园走去。春日的牡丹开得正艳,红的似火,粉的如霞。关银屏正在教关超骑马,少年虽小,却坐得笔直。见到父亲,关超立刻策马奔来:“父皇!姑姑说等我再长高些,就能学百步穿杨了!”
“莫要心急。”关平摸摸儿子的头,转头对关银屏道,“妹妹,交州事务可还顺利?”
“放心!”关银屏拍着胸脯,“那些部族首领现在见了我,比见了阎王爷还怕!不过大哥,交州特产的海盐真不错,要不要运些来长安?”
正说着,远处传来爽朗的笑声。只见关樾一身月白长袍,手中捧着青瓷食盒:“父亲,这是江东新制的冰酪,加了杨梅和桂花蜜,您尝尝!”
关平接过食盒,舀了一勺放入口中。冰凉清甜的滋味在舌尖散开,恍惚间竟有几分当年在荆州吃的梅子汤的味道。抬眼望去,满园春色,家人环绕,这天下太平的景象,不正是他多年征战所期盼的吗?
午后,关平在书房批阅奏折。马岱从陇西送来的战报上,记载着大破鲜卑的捷报;赵统、赵广奏请在汉中屯田;文鸯提议在扬州开凿新运河......每一份奏折都昭示着四海升平。正看着,赵莹莹突然闯进来,身后还跟着几个宫女,捧着西域进贡的彩绸。
“陛下!”她展开一匹孔雀蓝的绸缎,“这颜色最衬您了!我让绣娘连夜赶制新衣裳,明日陪我去踏青!”
关平无奈放下奏折:“好好好,都依你。”说着将她拉到膝上,“不过要先让我看完这些折子。”
“那我帮你!”赵莹莹煞有介事地拿起一份奏折,“这个......这个说要修粮仓,准了!这个......要开科取士,也准了!”逗得关平哈哈大笑,书房里满是欢声笑语。
夜幕降临,太极殿的宫灯次第亮起。关平站在殿前,望着漫天繁星。远处传来更夫打更的声音,一切都静谧祥和。想起这些年的腥风血雨,如今的安宁显得愈发珍贵。
“在看什么?”步练师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手中捧着一件狐裘披在他身上,“春夜寒凉,仔细着了凉。”
“在看这太平盛世。”关平揽过她的腰,“有你,有莹莹,有家人,有这天下百姓,一切都值得了。”
步练师倚在他肩头,轻声道:“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吗?在江边,你骑着马,盔甲上还沾着血迹,却对我笑得那么温柔......”
“怎么不记得。”关平低头吻了吻她的发顶,“从那时起,我就发誓要给你,给这天下人,一个太平的世道。”
月光如水,洒在巍峨的宫墙上。远处传来更夫打更的梆子声,一声,又一声,诉说着这来之不易的安宁。关平拥着爱人,望着满天星河,心中满是满足。这盛世,终是如他所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