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围歼塔尔努夫之敌 -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 浙东匹夫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14章围歼塔尔努夫之敌

第114章围歼塔尔努夫之敌

费德勒.冯.博克上校带领的那几个突击营,仅仅用了早上4点到上午10点间的6个小时,其中1个半小时还是给炮击火力准备预留的,就击溃了防守戈尔利采镇的露第57师。

又花了仅仅3个半小时(包括赶路时间),就击溃了前来增援露57师的哥萨克第12骑兵师。

然后,在5月12日下午2点,他们就马不停蹄转向往南,直插铁路沿线县城塔尔努夫县的后方。最终,在深夜时分顺利机动到位,掐断了塔尔努夫和后方热舒夫、普热梅希尔要塞等地之间的铁路线。

一整天的时间里,德玛尼亚先锋精锐,经历两场激战、先靠炮击撕碎了敌人最前沿5公里纵深的防线、又靠步兵渗透撕开后续3公里的次级防线、最后击破一波赶来的骑兵。

前后在防线地区推进了足足8公里,又在不设防的空旷地带推进了13公里,东西向上一天内累计推进21公里。最后折向南方,在南北方向上又行军了8公里,沿途还击溃了好几股小规模的侦查、骚扰骑兵。

换言之,在一整天18个小时之内打两场大仗、数场骚扰级的小仗、还要在一小半都是泥泞区的野地里累计行军29公里。

这个速度,堪称铁军。

也正因为他们有如此速度,仅仅18个小时内,驻扎在塔尔努夫县的露沙军1整个整编军、下辖3个师,就这么被包了一个半圆形的饺子。

县城守军的退路还没彻底切断,理论上他们如果往南、往喀尔巴阡山北坡余脉的崎岖丘陵地带转移,还是有可能爬山逃出包围圈的。

但驻守县城的那名军长、别林诺夫斯基中将很清楚:如果自己就这样不做抵抗、让部队翻山突围,就算活着冲出去了,自己也会上军事法庭挨枪子。

翻山突围,就意味着必须放弃塔尔努夫这座铁路县城内的一切物资和重装备,轻装徒步,整座县城直接就资敌了。

而且,敌人来得那么突然,布鲁西洛夫上将将西线面对克拉科夫来敌的防线交给自己,自己只守了不到一天就崩了,那敌人将会何等迅猛地扑向热舒夫、然后掐断杜克拉山口?

到时候,整个西南方面军的主力都会被堵在山南、而且被切断补给线!

当天午夜,悲凉的氛围,就笼罩了整个塔尔努夫县城。

别林诺夫斯基中将召集了手下的3个师长,紧急磋商了一下对策。

“怎么办?敌人的行动太快了!仅仅一天,没想到,我们已经被半包围了、退往热舒夫的铁路已经被敌人切断了!”

手下的师长们,有劝直接绕路跳出包围圈的,但是被直接否决。

然后大家的意见,就自然而然渐渐统一到了“沿着铁路往后方反攻、重新打通铁路线”这一死路上。

而且,在县城以南的山区边缘,还有1个师的友军。但因为县城以北的戈尔利采被突破了,南边的野地也就没有守的必要了,可以让那个师也稍稍收缩,但不要直接撤回县城。

而是先往东、后往北撤,这样还能从侧向夹击已经冲到铁路线上的德玛尼亚人。

别林诺夫斯基军长:“决定了,就这样吧,防线既然已经被突破,再指望全线处处死守已无意义,现在需要的是专注死守铁路一线、徐徐后撤拖延时间。敌人绕后的部队是从崎岖泥泞的野地里绕过去的,肯定没什么重炮,我军有重炮,稳扎稳打往后方回撤,一定可以拖够时间,把部队和重装备都带走!”

不过,在军长做出这个决定后,还是有军参谋和个别师长指出了一些风险:“这个计划,整体上没问题,绕后包抄我们的敌军,是走泥地绕路过去的,也确实不会有什么重炮。

可在我军正西方、沿着铁路推进过来的敌人主力,必然有大量的重炮,我们要是分兵进攻身后之敌,正面的敌人趁机强攻、防线崩溃怎么办?”

别林诺夫斯基军长也很快意识到这个问题,又查漏补缺道:“正面防线当然也不能放弃,这样,让第54师继续坚守塔尔努夫县的正面防线,第56师担任回援主力,55师为预备队。

同时,从南侧丘陵地带绕过来的第58师,要跟56师一起行动。56师攻打我身后之敌的正面,58师从身后之敌的南边侧翼夹击。”

他手头还剩4个师,1个师填线顶住,2个师回头对付身后之敌,最后1个师总预备队。

完美。

虽然最后肯定会节节败退、沿着铁路后撤,但按照这个打法,撑上三五天肯定没问题,而且最后残部肯定能退回热舒夫,乃至普热梅希尔要塞。

至少别林诺夫斯基军长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这个计划很快被执行下去,露第56/58师,乃至后方集团军司令布鲁西洛夫上将派来的哥萨克骑兵第14师,次日凌晨,就要开始对楔入铁路线后方的德玛尼亚军先锋,组织强力反击,以重新夺回阵地、打通铁路线。

然而,他们很快就将感受到敌人突击营战术那可怕的攻防转换速度。

……

“快!所有部队跑步前进!先锋友军那么快就撕开了口子,我们必须赶快补防到位!”

黑夜中,德第10集团军旗下的第39军的3个师,已经在疯狂向东机动。沿着白天那些突击营趟出来的血路,依次包绕敌军后方。

因为要从城镇之间的野外泥泞田原上行军,第39军的重炮部队同样无法机动,只能滞留在后方,3个师的炮团都临时拨给了友军使用。

只有极少数105野战炮,仍然通过个别几辆还没抛锚的半履带车,进行越野机动、拉到敌后部署。

第39军的3个师里,跟随突击营跟得最紧的那一个,甚至只落后突击营1~2个小时的路程。突击营半夜穿插到位后,第39军跑在最前面的那个团,也在13日凌晨2点机动到位。

然后平均每小时都能再赶到1个团,天亮时在敌后已经有1个整编师的规模了,敌人的北线侧翼还有2个师在机动。

已经机动到位的部队,也立刻开始构筑野战工事,以最快的速度挖掘散兵坑,或是依托自然地形布置重机枪阵地和轻型迫击炮。

还有24门75毫米轻型野战炮,也被部署到了阵地上——这些炮,是下午的时候,博克上校的那几个突击营,反冲锋露沙军的第12哥萨克骑兵师时缴过来的。

而与此同时,12日全天都连番激战的那几个突击营,此刻已经被安置到了相对安全的后方纵深阵地,全部可以睡觉休息。

而且都配给了最好的饮食待遇,还有缴获的伏特加配给,能让他们解乏助眠。

突击营战术的精髓就是如此:一旦取得决定性突破,就要立刻进行攻防转换。之前突破苦战的攻坚部队,在转入阵地防御后,就该充分休息,珍惜他们的生命和精力,绝不在填线战中浪费。    填线自有填线的兵去完成。

利奥波德元帅的第10集团军,一共下辖第21军和第38/39/40军,其中后面这3个军都是新扩编的预备役,只有21军是开战时就存在的老部队。

如今,元帅让第21军担任塔尔努夫县正面的攻坚部队,第39军迂回敌后,第38军作为总预备队,第40军留守后方的克拉科夫,并随时加强其他次要方向,防止己方防区出现漏洞。

在第21军这个“铁锤”和第39军这块“铁砧”的配合下,塔尔努夫县防区的那几个师露沙军扛不住多久的。

……

时间转眼来到5月13日天亮以后。

塔尔努夫县地区的露沙军第56/58师,以及后方热舒夫赶来的哥萨克第14骑兵师,终于对刚刚机动到位的德第10集团军下辖第39军,展开了全面进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