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先包一个小饺子(六千字大章) -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 浙东匹夫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13章先包一个小饺子(六千字大章)

第113章先包一个小饺子(六千字大章)

5月12日,晨5时半。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急速火力准备,天色终于彻底亮了。

晨曦中可以看到,戈尔利采镇及其南北几公里内的防线正面、5公里纵深内,几乎已经没有活物。

200多门重炮,把这片地方密集犁了一遍。或许还有一些原本驻守在这片区域内的露沙军士兵没死,但他们也已经无法在原地待下去了,全都退往了更后方的阵地,试图重新组织起防御。

过去的一个半小时里,终究还是有数千名露沙士兵,衣衫褴褛狼狈不堪地逃出了阵地,回到后方、重新组织起简单防御。

这种做法其实是很对的。

因为这个时代没有自行火炮,进攻方的重炮部队从机动到部署,至少要半天的时间——昨晚德玛尼亚人几乎花了一整夜的时间,才把威廉.凯特尔兼管的那几个炮兵团拉到前线并展开。

如今轰了一个半小时、把露军最外围的5公里阵地清空后,再想延伸炮击,那就得再花上一个白天、把炮兵阵地往前挪5公里,然后再开炮。

露沙军也不傻,在发现敌军“火力极猛但射程有限”后,最聪明的办法,就是立刻后撤,撤出敌炮射程,把双方都拉回一个无炮可用的公平状态。

露沙军的这些举动,当然也瞒不过德玛尼亚一方炮兵观察员和航空侦察机的眼睛。

“可惜了,要是昨晚拉上来的是150和105的加农炮,这几千人一个都不可能后撤重新站稳脚跟。谁让咱只有野战炮呢,稍微往后逃几公里、放弃最前沿几公里的阵地,就逃出咱的打击范围了。”

威廉.凯特尔把眼睛从炮队镜上挪开时,也忍不住扼腕叹息了几句。

不过他也知道这一切都是没办法的。远射程的加农炮当然好,但是也重啊。

10吨重的东西,还是在泥泞地上,怎么可能用刚诞生的半履带牵引车运过来?有2~3吨的短管野战炮用就不错了,如果没有这些半履带车,连短管野战炮都拖不到如今的阵位。

所以,后续就得靠步兵兄弟的表现了。

好在,露沙人被逼得放弃了最前沿足足5公里的防线。他们的后续二线阵地肯定不怎么坚固,撤下去的士兵肯定也丢失了很多装备,靠突击营的弟兄们应该够了。

……

威廉.凯特尔的表演时间刚刚结束,费德勒.冯.博克上校就带领着4个突击营登场了。

突击营这种作战单位,顾名思义就是以“营”为规模作战的,很少再往上一级集结成“团”。

但今时今日的情况,却非常特殊,让利奥波德元帅不得不冒险将足足4个突击营都拧到一起使用。

而临时客串其参谋的鲁路修.冯.亨特上校,也赞成了这种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

传统情况下,突击营不赞成密集使用,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呼叫炮火支援。

突击营每个排都携带有无线电台,一旦发现前沿敌军抵抗情况有变,每个排都可以发报呼叫后方炮击。

所以突击营一下子投入多个,会造成冗余和浪费,反正作为炮火呼叫者,有一个营散开在5公里宽的正面就够了。

加塞三四倍进去,也呼叫不了更多炮火。如果敌人有重火力覆盖的话,突击营密度太高,反而增加不必要的伤亡。

但今天的情况,很不一样。戈尔利采镇战场附近,并没有德玛尼亚军的远程重炮支援,只有那些射程8公里以内的短管野战炮,突击营最大的优势“精确呼叫炮火”被废掉了。

但与此同时,也好在对面的露沙军也没有重炮火力。少数原本仅有的炮兵,也在之前的偷袭中被德玛尼亚人端掉了。仓促后撤重组防线的露沙人,或许连重机枪都没来得及全部搬走。

既然如此,“密集使用突击营导致被重火力覆盖时无谓增加伤亡”的弊端也就几乎不存在了。

为了加快突击,临时违背一下兵法常理,也就不足为奇。

兵法本来就是没有定势的,符合眼下实际情况的兵法就是最好的兵法。

4个突击营,大约3000把冲锋枪、260挺mg15轻机枪、260具掷弹筒。

如此强大的火力,攻击对面一个已经被重炮严重轰残的露第57师残部,冯.博克上校可谓是信心满满。

穿着黄棕绿色东线迷彩的突击营士兵,人人头戴钢盔,脚踩钢板头内衬的劳保鞋,端着冲锋枪、大量手榴弹,朝前迅猛突击。

前面5公里,几乎是跑马圈地一样轻松,只有极少数蹲在原地始终没逃的幸存者,拿着莫辛纳甘抵抗。

而这样的抵抗,当然会被mg15轻机枪压制、随后被各个方向的进攻无情消灭,一点浪花都翻不起来。

“哒哒哒~”扫射的机枪子弹,把每一个暴露后的露沙兵都压制在壕沟里根本无法抬头。德玛尼亚突击兵摸到近处后,直接神出鬼没各个角度丢过去手榴弹,把对方彻底报销。

一直突进到深入敌预设阵地6公里左右时,抵抗才稍稍激烈起来。这些地方之前因为射程关系,没法被德玛尼亚重炮轰击,阵地保存得还比较完好。

只不过,这些原本二三线的备用阵地,或许连一条1米2的完整堑壕都找不到,更多只是一些散兵坑。

……

“师长!德玛尼亚人冲上来了!”

戈尔利采镇东边的边缘地带,一片已经倒塌的建筑旁边,一座地窖里,露第57师师长杜比诺夫少将还在惊魂未定。

他原本的师部,已经在刚才德玛尼亚人炮击的时候被放弃了,向后转移到这里。

没想到,才刚转移了不到两个小时,敌人又冲上来了。

“这些德玛尼亚人是疯了么?一天前进5公里都不知足,居然在没有炮火覆盖掩护的情况下,对我纵深阵地连续冲击?让各团营统计一下幸存的重机枪组数量,构筑交叉火力网,一定要顶住最后的防线!

我们的防区只剩2~3公里的纵深了要是被彻底突破,让敌军进入空旷地带,他们就会包抄绕后我军的铁路线了!”

杜比诺夫少将忍不住这般一边咒骂一边指示。

按说重机枪阵地和火力网的构筑,不是他一个师长该关心的。

但眼下全师的炮兵几乎都损失了,只能靠轻武器和机枪死守拖时间,他这个师长也没什么活可干,只能向下兼容。

露第57师满编应有2万1千人,今日战前实剩1万5千余人,但现在已经被轰得只剩7000多人还在防守,很多人还带着轻伤,防御阵地还非常不坚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