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田垄间“巡视” - 清穿大福晋的那些五彩缤纷的日常 - 桃花仙子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73章田垄间“巡视”

第73章田垄间“巡视”

胤禛记录簿上的字迹,也从最初的凝重,变得越来越舒展,甚至透出隐隐的振奋:“戊字一垄全数萌芽”、“新叶展开,长势良好”、“根系初探,白根可见”……

到了第七日,苗床上已然是一片生机盎然的嫩绿!新生的藤蔓虽然纤细,却充满了蓬勃的朝气,密密麻麻,覆盖了整片苗床!

胤禛站在苗床边,目光缓缓扫过这片由他亲手参与、从死亡边缘拉回来的新绿。他俯下身,极其小心地拨开一株藤苗根部的泥土,露出了下面缠绕着的、细密洁白的崭新根须!那根系虽不如薯种苗粗壮,却已牢牢抓住了泥土!

他直起身,迎着容芷和众多庄户期盼的目光,冷峻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个极其难得的、如同冰河解冻般的笑容。他拿起记录簿,翻到最后一页,提笔蘸墨,在那早就预留好的“成活率估算”一栏后面,以工整而有力的笔迹,写下了一个数字:

【九成有二。】

他顿了顿,又在旁边添了一行小字:

【根系初成,健壮。结薯之能,待秋后实证。】

“九成有二!”

这四个字如同惊雷,瞬间在人群中炸开!那些曾经极力反对、心疼得掉泪的老农们,此刻看着眼前这片生机勃勃的秧苗,看着胤禛簿子上那铁画银钩的数字,一个个激动得老泪纵横,扑通扑通跪倒一片,朝着容芷和胤禛的方向连连磕头!

“神了!福晋神了!”

“王爷明鉴!活了!都活了!”

“祖宗保佑!河南的乡亲有救了!”

弘昱和塔娜被这突如其来的欢呼声吓了一跳,随即也跟着拍起小手,咯咯直笑。弘昱指着那片新绿,大声喊着:“额娘!绿果果!长出来啦!”

希望的嫩芽,在所有人的泪光与欢呼中,稳稳地扎下了根须。

当胤禛亲笔所书、附有详细成活记录和苗情观察的密折,连同容芷重新修订补充、特别强调了“剪藤扡插育苗法”的《红薯种植要略增补篇》,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入紫禁城后不久,一道同样加盖了六百里加急火漆的明黄谕旨,便带着帝王雷厉风行的意志,飞抵皇庄:

【四阿哥胤禛、直亲王胤禔:】

【尔等所奏剪藤扡插育苗法及九成有二之成活实录,朕心甚慰!此乃活民之创举,功在社稷!】

>【着即日起,京畿及直隶所有皇庄、官田,凡有已移栽成活之红薯田,藤蔓长足一尺半者,立行剪藤扡插之法!倾力广育薯秧,以补河南等府缺口,并备今秋薯种扩种之需!】

>【容芷所录增补要略,着誊抄分发各皇庄及试种州府,一体遵行!】

>【钦此!】

“剪藤法”的推行,如同在皇庄投下了一颗火种,瞬间点燃了燎原之势。胤禛坐镇统筹,胤禔则调动起他总领调运的权限,将一捆捆在湿润沙土中保存得极好的健壮薯藤,如同输送军需般,源源不断地发往河南受灾府县。同时,京畿及直隶各皇庄内,剪藤扡插的热潮席卷了每一块长势良好的红薯田。

容芷的身影更忙碌了。她不再是某个庄子的“技术指导”,而是成了整个直隶薯秧扩繁的“总教习”。她带着那份被朱批肯定的《增补要略》,带着弘昱和塔娜,乘坐着胤禔特意安排的舒适马车,奔波于各个皇庄之间。

每到一处,迎接她的都是庄头、管事和老农们敬畏又热切的目光。田间地头,她依旧是那身朴素的粗布衣裳,赤着脚,踩在泥土里,一遍遍地讲解、示范、纠正。

“老伯,您看,这藤段剪口有点毛糙,容易烂,得用快剪,利落点!”

“大嫂,插的时候别太直,稍微斜一点,芽点一定要埋住土!”

“这苗床的草帘,白天日头毒的时候盖上,早晚凉快时掀开透透气,别闷坏了!”

她的声音已经有些沙哑,脸颊被晒得更红,但眼神依旧清亮有神。弘昱和塔娜也成了小帮手,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吉祥物和小监工。

弘昱举着容芷给他特制的小木剪(没有刃口),煞有介事地在田垄间“巡视”,看到有庄户剪藤,就跑过去踮着脚看,小嘴里还念念有词:“剪!剪棍棍!插土里!”偶尔还会学着容芷的样子,用小手指去戳戳刚插好的藤段周围的土,奶声奶气地说:“压压!紧!”

塔娜则安静些,喜欢跟在容芷身边。容芷蹲下指导时,她就蹲在旁边,小手也学着去摸湿润的泥土。有时看到庄户家的小孩子,她会把自己荷包里容芷给她准备的、哄她的小块蒸红薯干递过去,小声说:“甜甜……给……吃。”

两个孩子天真可爱的举动,无形中拉近了容芷这位“福晋总教习”与庄户们的距离。那些原本因为身份悬殊而存在的隔阂,在共同的劳作和对丰收的期盼中,渐渐消融。

胤禛依旧是他那副一丝不苟的作风。他坐镇中枢,汇总着各处报上来的剪藤数量、苗床管理情况、新秧成活率。书案上那本记录簿越来越厚,字迹密密麻麻,如同最精密的账簿。他每日必看各处快马送回的简报,对任何一处成活率低于九成的庄子,都会立刻派心腹带着容芷的《要略》去核查原因。他的严谨,确保了“剪藤法”在疯狂扩繁的同时,依旧保持着极高的成活标准。

而胤禔,则彻底发挥了他长袖善舞、雷厉风行的特质。与户部扯皮仓储调拨,和内务府协调运输人手车马,向河南受灾州县发出措辞严厉、要求全力配合接秧保活的指令……他如同一架高效运转的战争机器,将后方源源不断培育出的薯秧新苗,精准而迅速地投送到最需要的“前线”。

日子在忙碌中飞逝。当最后一批发往河南的薯秧车马驶出皇庄,当各处皇庄苗床里新育的秧苗也茁壮成长,开始移栽到预留的扩种田里时,盛夏已悄然来临。

这一日,胤禛终于暂时结束了在庄子的常驻,回到四阿哥府处理积压的府务。胤禔也难得偷得半日闲,陪着容芷和孩子们在王府花园的凉亭里纳凉。

石桌上摆着冰镇过的酸梅汤,还有一碟容芷新做的、小巧玲珑的雪绵豆沙。弘昱和塔娜在凉亭边的草地上,追着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跑来跑去,清脆的笑声洒满庭院。

胤禔惬意地呷了一口酸梅汤,看着远处奔跑的孩子,又看看身边眉宇间带着些许疲惫却神情舒展的容芷,伸手握住她微凉的手:“这些日子,辛苦芷儿了。”

容芷回握他的手,笑了笑,没说话。目光投向凉亭外那片在夏日阳光下绿意葱茏的花木。恍惚间,那浓密的绿意仿佛与皇庄试验田里无边无际、生机勃勃的红薯藤蔓重叠在了一起。那一片片绿叶之下,是正在悄然孕育的、关乎无数人温饱的硕果。

剪藤的刀锋,剪断了固有的桎梏,也剪开了一片更广阔的、充满生机的未来。

盛夏的紫禁城,宫殿的琉璃瓦在炽烈的阳光下反射着刺眼的光芒,空气里浮动着花木蒸腾出的浓郁香气,混合着一丝挥之不去的暑热。直亲王府的马车在宫门口停下,容芷牵着打扮得如同年画娃娃般喜庆的弘昱和塔娜,刚下马车,一股熟悉而霸道的甜香便若有若无地钻入鼻端。

“额娘!香香!”塔娜立刻仰起小脸,奶声奶气地指着宫门内。

弘昱使劲吸了吸鼻子,小脸上满是肯定:“甜甜!红果果香!”

容芷莞尔,心中了然。看来御膳房得了皇庄新送去的红薯,这“御制烤红薯”的香气,已然成了宫里的新宠。她整了整孩子们的小衣裳,带着他们,沿着熟悉的宫道,朝着惠妃所居的长春宫走去。

长春宫内倒是比外面清凉些,角落里的冰鉴散发着丝丝凉气。惠妃一身家常的藕荷色常服,正坐在临窗的炕上,手里撚着一串翡翠佛珠,眉宇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倦怠。见容芷带着孩子们进来,脸上顿时绽开慈和的笑容。

“给额娘请安。”容芷带着两个孩子规规矩矩行礼。

“皇玛嬷!”弘昱和塔娜已经像两只欢快的小鸟扑了过去,依偎在惠妃身边。

惠妃一手揽着一个,摸摸这个的头,捏捏那个的小脸,眼底的笑意真切:“快起来,快起来!外头日头毒,热着了吧?快坐下喝碗冰镇酸梅汤解解暑。”

她目光扫过容芷,“老大家的,瞧着清减了些,这些日子跟着老大在外头奔波,辛苦你了。”

容芷笑着接过宫女奉上的酸梅汤:“谢额娘关心,不辛苦。能为皇阿玛分忧,为百姓做点实事,儿媳心里踏实。”

她话音刚落,殿内那股时隐时现的烤红薯香气又浓了几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