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江南出游第十三趴左……
第57章江南出游第十三趴左……
高昂的宣旨声在临时行辕前响起,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胤禔闻声,立刻整理衣冠(尽管那衣袍依旧布满泥污),大步走出,撩袍跪地。胤祺、胤、容芷以及一众官员、僚属也纷纷跪下。
传旨太监展开明黄的卷轴,声音洪亮,带着皇权的无上威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江南水患,肆虐黎庶,朕心甚忧。直亲王胤禔,临危受命,身先士卒,力保堤防,功在社稷!特擢升胤禔为钦差大臣,总领江南抗洪救灾一切善后事宜!江浙两省巡抚、河道总督、漕运总督以下所有官员,悉听节制调遣!凡有抗命、懈怠、贪渎、贻误赈济重建者,无论品级,允尔先斩后奏!户部、工部所拨银粮物料,山东、河南、安徽三省所遣干员兵丁,皆由尔统一调度,务使灾民得所,田庐复耕!另,杭州知府孙茂才,罪证确凿,着即革职锁拿,押解进京!其任内河工账目,着尔严查!尔当体朕爱民如子之心,殚精竭虑,抚绥灾黎,重建江南!钦此!
“儿臣(臣)胤禔,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胤禔双手高举,接过那沉甸甸的圣旨。当“钦差大臣”、“总领一切”、“先斩后奏”、“悉听节制”这些字眼沉甸甸地落入手中时,一股难以言喻的洪流瞬间冲垮了他连日来强撑的疲惫堤防!
那不是权力的快感,而是被父皇全然信任的滚烫暖流,是肩上骤然加重的、却让他心甘情愿扛起的万钧责任!
连日来的艰辛、委屈、愤怒,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沉甸甸的、必须完成的使命!他叩首谢恩,额头重重磕在青石板上,再擡起头时,眼中已无丝毫迷茫,只剩下磐石般的坚毅和破釜沉舟的决心!
圣旨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星,瞬间点燃了整个行辕!那些原本因知府被拿办而人心惶惶的官员,此刻看向胤禔的目光充满了敬畏和服从。
钦差大臣!先斩后奏!这代表着绝对的权威!胤祺和胤跪在胤禔身后,听着圣旨里对大哥功绩的褒奖和赋予的无上权柄,小胸脯也挺得更高了,眼中充满了与有荣焉的激动和崇拜。
胤禔起身,手握圣旨,如同握着一柄尚方宝剑。他目光如炬,扫视全场,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却带着前所未有的力量:
“皇阿玛隆恩!信任托付,重于泰山!江南遭此大难,百废待兴!自今日起,本王奉旨办差!赈济、防疫、疏浚、复耕、重建屋舍,千头万绪!本王只有一句话——”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拔高,如同金铁交鸣:
“凡利于灾民者,速办!凡有敢克扣赈粮、中饱私囊、消极怠工、延误重建者——”他猛地抽出腰间佩刀,寒光一闪,重重插在身旁的桌案上!刀身入木三分,嗡鸣不止!“此刀,便是尔等下场!本王定当奏明圣上,诛其满门,以儆效尤!听清楚了吗?!”
“嗻!谨遵钦差大人钧令!”堂下众官员被这凛冽的杀气所慑,齐刷刷躬身应诺,声震屋瓦。先前可能存在的敷衍、推诿、观望,在这一刻被彻底碾碎!
有了圣旨赋予的绝对权威和源源不断抵达的物资、人手,灾后重建的庞大机器终于摆脱了泥泞,开始高速而有序地运转起来。
胤禔如同不知疲倦的铁人,日夜奔忙。
他亲自坐镇,重新规划泄洪河道,征调民夫兵丁,疏浚被泥沙淤塞的主干河道,加固所有受损堤防。
他坐镇粥厂,严查每一笔米粮出入,确保每一粒粮食都吃到灾民嘴里。
他组织郎中医官,在容芷之前建立的防疫基础上,设立更多隔离点,熬煮汤药,严防时疫。他召集工匠、乡绅,规划重建屋舍,按受灾程度统一发放修房银两和材料,杜绝了哄擡物价和分配不均。
对于趁机囤积居奇、哄擡米价的奸商,他更是毫不手软,直接派兵查抄店铺,平价粜米,砍了几个首恶的脑袋挂在城门示众!一时间,宵小绝迹,吏治为之一清。
而胤祺和胤,也真正成了容芷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胤祺心细如发,将物资登记造册管理得井井有条,一笔笔账目清清楚楚。他还主动请缨,带着几个识字的吏员,深入到最偏远的受灾村落,挨家挨户登记核实损失,确保朝廷的抚恤银和重建物资能精准发放到最需要的灾民手中。
他操着不太流利但足够真诚的汉语,耐心地询问、记录,安抚着惊恐不安的百姓。几天下来,原本白皙的脸庞晒得微黑,却更添了几分沉稳可靠的气质。
胤则发挥了他旺盛的精力和亲和力。他成了粥棚的“孩子王”,每天带着仆役蒸馒头、熬粥,维持秩序。看到有孩子哭闹,他会变戏法似的从怀里掏出容芷给的饴糖哄他们开心。
看到老人步履蹒跚,他会毫不犹豫地上前搀扶,甚至蹲下身把行动不便的老人背到领粥的前列。他那股子发自内心的热忱和不知疲倦的劲儿,极大地鼓舞了灾民的士气,也让容芷省心不少。
有一次,他甚至学着容芷的样子,笨手笨脚地给一个发烧的小娃娃喂药,虽然洒了大半碗,但那小心翼翼的样子,让孩子的母亲感动得直抹眼泪。
容芷看着两个小叔子肉眼可见的成长,从养尊处优的皇子,变成了能吃苦、有担当、懂得体恤民情的少年,心中充满了欣慰。
她将更多的协调、抚慰工作交给他们,自己则专注于统筹物资调配和医疗防疫。夫妻二人,连同两个懂事的弟弟,如同四根坚实的柱子,支撑起了灾后杭州的一片天。
日子在忙碌中飞逝。洪水彻底退去,露出了被淤泥覆盖的土地。在无数双手的共同努力下,倒塌的房屋被清理,新的房基正在夯筑。被淹没的田地,排干了积水,重新翻整,播下了希望的种子。虽然伤痕依旧触目惊心,但生机,已顽强地从这片饱受摧残的土地上重新萌发。
当第一缕带着稻苗清香的夏风吹过正在疏浚的河道,吹过整齐的粥棚,吹过正在重建的屋舍时,不知是谁带的头,一群群自发汇聚起来的百姓,扶老携幼,来到了胤禔临时行辕所在的宅院外。
没有喧哗,没有鼓噪。他们静静地站着,手里拿着自家仅存的一点东西——几个还沾着泥土的鸡蛋,一篮刚摘的青菜,一束带着露水的野花,甚至只是一块洗得干干净净的粗布……他们的脸上,洗去了最初的绝望和麻木,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写满了最质朴、最厚重的感激。
一位须发皆白、被胤搀扶过多次的老者,颤巍巍地捧着一把新磨的糙米,走到最前面,对着紧闭的大门,深深地、深深地弯下了佝偻的腰:
“青天大老爷!活菩萨福晋!还有两位小菩萨阿哥……杭州城的百姓,给恩人们磕头了——!”苍老的声音带着哽咽,却清晰地传遍了寂静的院落。
“磕头了——!”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身后成百上千的百姓,如同风吹麦浪般,齐刷刷地跪倒在地!那黑压压的一片,那发自肺腑的、震耳欲聋的呼喊,饱含着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对再造之恩的铭感五内!
“谢钦差大人救命之恩——!”
“谢大福晋活命之恩——!”
“谢五阿哥、十阿哥菩萨心肠——!”
声浪如同潮水,一波接着一波,冲击着行辕的围墙,也重重地撞在刚刚走出院门的胤禔、容芷、胤祺、胤的心上!
胤禔看着眼前这黑压压跪倒一片的百姓,听着那山呼海啸般的感激之声,连日来绷紧的神经和身体的极度疲惫仿佛在这一刻达到了顶点。一股难以言喻的热流猛地冲上眼眶,酸涩无比。
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喉咙却像是被什么东西死死堵住,一个字也发不出来。他只能挺直了早已疲惫不堪的脊梁,擡起手,对着这片他拼死守护的土地和人民,郑重地、深深地,还了一礼。那微微颤抖的手臂,泄露了他内心的汹涌澎湃。
容芷站在他身侧,眼中也盈满了泪水,脸上却绽放出如释重负的、温柔而满足的笑容。她轻轻握住了胤禔那紧握成拳、微微颤抖的手。
胤祺看着眼前的情景,震撼得无以复加。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微小的努力,竟能换来如此厚重如山的情意。他学着大哥的样子,对着百姓,深深躬身。
胤则完全愣住了。他看着那些曾被他扶过、被他哄过的老人孩子,此刻都跪在那里,用最真诚的目光看着他,喊着“小菩萨阿哥”,小脸涨得通红,鼻子发酸,一股从未有过的、巨大的成就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
他猛地吸了吸鼻子,挺起小胸脯,用尽全身力气大声喊道:“都起来!快起来!以后……以后有我和大哥嫂子五哥在!咱们杭州城,会更好的!”那童稚的声音,穿透了感激的声浪,带着一股蓬勃的、充满希望的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