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江南出游第十二趴雨……
第56章江南出游第十二趴雨……
“说什么傻话。”容芷用指尖轻轻拂去他嘴角的一点粥渍,动作温柔得像羽毛,“我们是夫妻,是一家人。你在前面拼命,我在后面,总得让你们吃饱穿暖,有力气去拼。”
她顿了顿,目光投向门外依旧阴沉的天空和隐隐传来的堤坝号子声,声音很轻,却带着磐石般的坚定,“爷,别担心家里,有我。你……放手去做。这杭州城,这千千万万的百姓……我们一起守。”
胤禔看着妻子在昏黄油灯下温润而坚毅的侧脸,感受着胃里那碗热粥带来的源源不断的力量,一股暖流夹杂着酸涩,汹涌地冲撞着他的胸腔。
他用力握了握容芷的手,那手上也有薄茧,是操持家务、为他熬粥留下的痕迹。所有的疲惫仿佛都被这无声的交流驱散了大半。他深吸一口气,将剩下的粥几口喝完,猛地站起身,泥浆干结的袍子发出簌簌的声响。
“好!”他声音沙哑,却重新注入了力量,眼中是永不熄灭的火焰,“有你在,爷心里就踏实!这堤坝,爷守定了!阿林保!”
“奴才在!”
“传令下去!福晋送来了热粥热饼!让堤上轮换下来的兄弟们,分批过来吃!吃饱了,喝足了,给老子继续顶上!”
他抓起桌上的佩刀,重新束紧腰带,大步流星地再次冲入了门外依旧连绵的雨幕之中。背影挺拔如松,仿佛再大的风雨,也无法将他摧垮。
暴雨的肆虐,终于耗尽了最后一丝气力。肆虐了十几天的铅云,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缓缓撕开,久违的、带着水汽清冽的阳光,如同金色的利剑,刺破了灰蒙蒙的天幕,斑驳地洒在泥泞狼藉的大地上。
浑浊的河水虽然依旧高涨,却失去了那股狂暴的冲劲,缓缓地、疲惫地向下游退去,留下满目疮痍——倒伏的庄稼、坍塌的屋舍、淤积着厚厚泥浆的街道,还有空气中弥漫不散的潮湿、霉变和隐隐的绝望气息。
堤坝保住了。
那用沉船、木桩、沙袋和无数血肉之躯垒砌起来的临时堤防,如同一条蜿蜒的伤疤,沉默地矗立在退水的河岸旁,无声诉说着刚刚过去的惊心动魄。
胤禔站在堤顶,望着脚下缓缓退却的浑浊河水,望着堤内那片被洪水蹂躏过的、如同巨大泥沼的洼地,连日紧绷的神经终于得以片刻松弛,随之而来的是排山倒海的疲惫,几乎要将他淹没。
他身上的泥浆早已干结,硬邦邦地裹着身体,像一层沉重的铠甲。嘴唇干裂,眼窝深陷,唯有那双眸子,在阳光下依旧燃烧着不肯熄灭的火焰——那是灾后重建的千头万绪。
“大哥!”两个略显稚嫩却带着明显担忧的声音自身后传来。
胤禔回头,看到胤祺和胤站在几步开外。胤祺穿着一身半旧的靛蓝袍子,脸上也蹭了些泥灰,但眼神清澈,带着关切。
胤则有些蔫蔫的,圆乎乎的小脸瘦了一圈,下巴尖了些,往日里那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跳脱劲儿被这场天灾磨去了不少,此刻看着胤禔疲惫的身影,小眉头紧紧皱着。
“大哥,你……你没事吧?”胤祺走上前,声音带着小心翼翼的关切,“你都好几天没合眼了……”
胤也凑过来,仰着头,看着胤禔下巴上的胡茬和干裂的嘴唇,小嘴一瘪,带着哭腔:“大哥,你看着好累……比在宫里射箭跑马累多了……我们……我们能帮你做点什么吗?我不想光看着……”他声音越说越低,带着点自责和羞愧。
这些日子,他亲眼看着大哥在泥水里滚爬,在风雨中嘶吼,扛着比人还重的沙袋,甚至差点被洪水卷走。那些皇子阿哥的矜贵,在这场滔天洪水面前,被冲刷得干干净净。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大哥肩上扛着的,是多么沉重的东西。
胤禔看着两个弟弟眼中那份毫不作伪的心疼和渴望分担的急切,心头那股沉甸甸的疲惫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暖流。他扯动干裂的嘴角,想笑一下,却牵动了脸上的泥痂,显得有些僵硬,但眼神却温和了许多。
“没事,死不了。”
他声音沙哑,擡手想揉揉胤的脑袋,看到自己满手的泥污,又放下了,“洪水退了,后面的事更多。你们……”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堤下远处临时搭建、挤满了衣衫褴褛灾民的窝棚区,那里传来孩子的啼哭和压抑的叹息,“你们真想帮忙,就去帮帮你们大嫂。她那边,要安置灾民,分发粥粮药材,事情繁杂得很。你们去搭把手,学着……看看这人间疾苦,也帮你们大嫂分担些辛苦。”
他特意强调了“看看人间疾苦”。
胤祺和胤的眼睛瞬间亮了!仿佛被赋予了重要的使命。
“好!大哥放心!我这就去!”胤一蹦三尺高,连日来的蔫巴一扫而空,拉着胤祺就往回跑,“五哥快走!找嫂子去!”
临时征用的一处大宅院里,此刻成了救灾物资的中转站和安置点。院子里支着几口巨大的铁锅,里面翻滚着浓稠的白粥,蒸汽混合着米香,是这片愁云惨淡中最温暖的气息。
旁边堆满了新运来的麻袋,装着米粮、药材和御寒的衣物。进进出出的人流不断——有分发物资的仆役,有擡着伤病员的郎中助手,更多的是扶老携幼、面容枯槁、眼神茫然的灾民。
容芷站在院中的石阶上,正有条不紊地指挥着:
“春桃,带人把东厢腾出来,铺上干草,让带孩子的妇孺先住进去!夏荷,药棚那边缺人手,再拨两个机灵的丫头过去帮忙煎药!”
“那边的粥锅,火候看好,要稠!灾民肚子里没油水,稀了不顶饿!”
“张管事,新到的这批衣物,先紧着老人孩子发!注意检查有没有霉变的!”
她语速快而清晰,面容带着明显的倦色,鬓角被汗水打湿,贴在脸颊,一身素净的棉布衣裙也沾染了尘土和药渍,但脊背挺得笔直,眼神明亮而专注,如同一根定海神针,让这纷乱的场面有了主心骨。
“嫂子!嫂子!”胤人未到声先至,拉着胤祺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
“大嫂!”胤祺也紧跟其后,脸上带着急切。
容芷闻声回头,看到两个小叔子,有些意外:“五弟,十弟?你们怎么来了?堤上……”
“大哥让我们来的!”胤抢着说,挺着小胸脯,“大哥说嫂子你这里辛苦,让我们来帮忙!嫂子你尽管吩咐!我们能干!”他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容芷,又看看院子里忙碌的景象,充满了使命感。
胤祺也用力点头:“大嫂,有什么我们能做的?你告诉我们。”
看着两个半大孩子脸上那份认真的关切和跃跃欲试,容芷心头一暖,连日来的疲惫似乎都轻了几分。
她略一沉吟,指着登记发放物资的长桌:“五弟,你心思细,去那边帮张管事登记造册。领了米粮衣物的,按户按手印,务必记清楚,不能乱,也不能让人冒领重复领。”
她又看向精力旺盛的胤:“十弟,你去粥棚那边,帮着维持秩序。看到老弱病残的,帮着扶一把,让他们到前头来。还有……”
她指了指角落一群缩在一起、眼神惊恐不安、衣衫破烂的孤儿,“那些孩子,吓坏了。你……去陪他们说说话,分点饴糖给他们,让他们别那么害怕。”
她知道胤虽然调皮,但心地纯善,对孩子最有耐心。
“好嘞!交给我!”胤拍着胸脯,立刻跑向粥棚,小大人似的吆喝起来:“排队!排队!都别挤!老人家,您慢点,我扶您到前面来!”
他声音清脆,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活力,很快融入了维持秩序的工作中,虽然动作还有些笨拙,但那份认真劲儿,让旁边原本愁苦的灾民脸上都露出了一丝难得的、带着暖意的笑容。
胤祺则走到长桌后,接过张管事递来的名册和毛笔。他汉语书写虽不算特别流利,但一笔一划极其认真工整。他仔细询问着每一户的情况,家中几口,受灾如何,领了什么,然后一丝不苟地记录下来,再让对方按上手印。
遇到耳背的老人或者不识字说不清楚的,他也不急不躁,耐心地一遍遍解释询问。他安静沉稳的样子,很快赢得了张管事和周围灾民的信任。
容芷看着两个小叔子迅速进入了角色,胤在人群中穿梭,扶老携幼,胤祺在桌案后凝神登记,虽然都还带着少年的青涩,但那份主动担当和笨拙却真诚的努力,让她倍感欣慰。
她深吸一口气,继续投入到更繁重的协调调度中去。有了这两个得力的“小助手”,肩上的担子似乎真的轻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