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所谓义军
历史学家们告诉彭剑锋,黄巢是一个农民起义的首领。
历史学家们还告诉彭剑锋,黄巢所领导的农民起义,沉重的打击了唐朝的封建地主阶级,瓦解了唐朝的反动统治,使昏庸腐朽的唐王朝名存实亡。
而且,黄巢还用他自己的实践,一直致力于改变社会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唤起了民众的反抗精神。
他提出的平均主义思想,体现了他朴素的平均主义思想,他的起义,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史中,拥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云云。
彭剑锋是一个好孩子,一个好学生,对于老师们教的,他一直深信不疑。
但就算从历史课本中那些蜻蜒点水式的介绍,以及其它历史书本的阅读,让他也会产生小小的疑惑,黄巢真的是代表正义的农民起义的首领,他还在打击了地主阶级之后顺便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如果彭剑锋还能有机会面对那些满嘴胡说的历史学家,他一定想当面请教那些砖家们,说黄巢是代表先进方向的农民起义首领,他们tm的脸呢?
首先,黄巢不是一个农民,他家累世都是私盐贩子,就是说,在任何时代,他家都是干走私的勾当的,哪怕是后世,他家也算是犯罪分子,还是妥妥的黑社会。
而且,因为这项营生,让他们家比其它大部分人都家境殷厚,让黄巢成为了读书中的一员,而为了洗清他身上黑社会的标签,他数次参加科举考试,只是,唐朝的官员们虽然昏庸,却还能分得出文章的好坏,以他肚子里那半桶水的文采,根本不堪和天下读书人pk。
而他造反,根本就不是他家日子过不下去,完全就是因为他科举不第的报复心理。
而这一点,从他登基为帝后,肆无忌憧的屠杀读书人,便可略见一斑。就因为人家写了一首讽刺他的诗,便要将全城读书人杀光,这种脸皮和决心,怕是康乾大帝,或者太祖及他的徒孙污帝,都是拍马所不能及的。
可惜没有如果了,如果有,彭剑锋真的想拿着黄巢的这满本的血账,当面的质问那些无良的历史学家,若说黄剿是农民起义的首领,那这世间还有没有公义。
起义,必须是为义而举事,若说其它老百姓,还可以这样说,可黄巢的行为、动机以及他之后的诸般举措都已经说明,他的起事,无任何义迹可循。
且一一来看看我们黄巢首领的丰功传绩。
黄巢是一个善于创造机会和把握机会的人。
唐王朝昏庸的统治,以及藩镇割剧、战事不断,天下黎民民不聊天,一直在给野心家们酝合适的机会。终于,当874年大旱灾袭卷全国,尤其在河南累积成灾,河南人王仙芝率数千人揭竿而起时,黄巢的机会终于来了。
当时闲居在家,苦于‘报国无门’的黄巢欣闻王仙芝的事迹,立即呼出了无数‘有志青年’共同的口号,到中原去,去呼应伟大的农民起义事业。
他很快将他的子侄兄弟们召集了起来,主动加入了王仙芝的义军。因为他们算是富豪人家,而且读书识字,黄家子弟很快在义军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但相比于其它过不下日子的百姓们来说,他们根本不是因为吃不饱饭,不过是想藉此机会替自己捞取功名,而他们之后的行为也一再证明,他们的所作所为不只是为了他们自己捞取财富,甚至还蜕变成为了他报复社会的手段和工具。
他的屠杀历程,从围攻郑州开始,在围攻郑州几个月无果之后,他们将怨气撒到了百姓们的身上。
《新唐书》所载,‘残郢、复二州,所过焚剽,生人几尽。’
这些生涩的文言文可能不能使人深刻的理解,但是后来彭剑锋得知的消息便是,这两个州的百姓,几乎被义军们屠杀一空。而杀得越来越欢的义军,也完全忘记了他们是‘义军’的初心,而彻底变成为了一群丧心病狂的刽子手。
然而,这只是开始,不是结束。
此时的河南,因为遭受旱灾,黄巢所部情知没有多少油水可捞,便挥兵南下,在攻下了虔、吉、饶、宣等州后,在南陵遭到了官军的阻碍,于是折兵东进,直杀入福建。
也是在即将攻破福州之时,军中开始流传了一个口号,即:逢儒则肉,则师必覆。意思就是说,如果如果他们再杀害儒者的话,他们就一定会覆灭。当然,不排除这是福州的小部分读书人为了自保,而编造出来的传言。
可此时势不可挡的黄巢所部哪里会在乎这些。他们进入了福州之后,再次拣起了他们杀人的屠刀,他们早在郑州的时候就已经不再是一支义军了,而此时的他们更加不是,他们是一群妥妥的野兽,见人就杀,见房子就烧。所作所发,令人发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