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 欲景余弦 - 李承灏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欲景余弦 >

第 1 章

最近,隐居北京良乡的张领言脑海里闪现零散片段,这些遥远的过去在他日常生活中不断出现。七月北京的炎热令他神情恍惚。惊恐和长叹间,他意识到迅猛衰老和生命流逝。多年来,他从未主动联系过任何人,从未关心过任何时事。他仅有的一部诺基亚手机保留在白色木盒中常年关机,仅月底时使用,以便查收整月来物业管理公司发来的短信。他偶尔下楼到兰州拉面饭馆解决午餐,多数时候他将自己静置在办公转椅上,凝望的两眼穿透窗外云层间的薄翕,无数流星般闪过的短语、词汇、名称穿插其中。林欲景。这个不断在他脑海中闪现着的词语是一个人名,一段时间,还是一出特定的场景?他的不确定源于记忆的沟壑及构想的泯灭,思维的阻断使他迷失在逻辑与理性的静谧雨林中。

那天下午,他同以往将充电器针形插头塞入插孔时,手机屏幕左上角闪现未接电话和短信的提示连续不断。他本想一目十行扫完所有程序化信息,一条冗长的来信却打破他历来阅览的传统。他仔细地浏览那条信息,屏幕亮出的每一个字符和标点都被无情地嚼碎、吞食,浏览完毕后他圆睁双目,呼吸急促,仿佛方才的阅读将他以往的虚幻景象根除。

那条短信来自他的好友余弦。张领言从未想过这个夏季,一位旧友会打破时间与路程的隔阂,伸出无形触手探及他的隐形空间。长久以来他坚信隔绝他人的生活能够磨练出冷酷性格和坚韧劲骨:他沉默寡言,孤僻内向,旧友随着他曾频繁变换的寄居生活更迭变化,亲戚的痕迹不断被隔阂所擦除,孤僻内心使他对交流的恐惧与生俱来,与异□□往成为如烟往事,爱情如湖水般平淡。他习惯拒绝他人,因此他不得已接受任务时尽可能将工时缩短,时间打磨之下成为一名干事精简、毫无拖沓的干将。直到经历过岁月的划痕后他才猛然醒悟,觉察出凡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孤独的灵魂紧攥生存与死亡之间的纽带,渴望长时间后仍会留在世间的亲朋好友给予勇气面对未知的世界。张领言虽未走到生命的尽头,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老漩涡激发他的本能与旧友相互倾诉。

他戴上角质架眼睛,布满皱纹的手指摩挲凹凸不平的手机键,根据短信号码拨打了电话。余弦沉闷的嗓音通过手机传到狭小房间时。张领言能感受到他音调的显著改变,略显粗糙的低音使他意识到余弦早已成熟。或许是音质问题?最后一次联系时余弦多大,十五岁?十六?他欲获得余弦近年来的所有消息。

他们相约良乡。那是一个被惨白天空笼罩的清晨,余弦怀揣一卷钢琴谱、一部小说和一张绘有风景画的音频光碟,只身前往良乡大学城。他路过时代广场,从事绿化的工人们光膀子席地而卧。“书院南街,10号院,7栋”。他随电子地图拐至良乡高教园十六号路,进到住宅区“理工・睿府”的中心花园。张领言年事已高,倚坐长凳神色平静,头发夹杂大量白丝。除面容憔悴苍老,他的相貌和余弦记忆中留存的容颜别无二致。余弦走向前去,张领言的眼睛不再凝望花园一处,而是随全身肌肉的紧缩散发喜悦光彩。

“余弦啊,”他站起身来,颤着嗓音说道,“好久不见。”

张领言和余弦相互拥抱。话匣子被撬开,喷涌而出的话语肆意流淌:余弦陈述自张领言隐居后经历的一切,包括阑尾炎手术、备战高考和异国之旅,兴奋处时还会将奇闻轶事叙述得事无巨细,其中不乏虚构情节穿插。张领言开始时为自己的良久沉默感到内疚,但不久他便发现少年余弦尽管相貌和嗓音改变,叙事能力仍不输当年。临近中午。余弦掏出那张绘有风景画的光碟递给张领言。

“您还记得它吗?这是林欲景制作的光碟,里面存有他创作的第一首钢琴曲音频。”

张领言接过光碟,阳光由指甲盖反弹至光碟的风景画:沙滩,塔楼,观赏湖,日光,山峦……这幅细致描绘的画作将林欲景的故乡――湖南省平定区新友林园的景色记录得丝毫不差。“当然,”他回答,“我记得林欲景,那位钢琴界的天才。当年就是我邀请他来北京深造的。可惜我隐居之后和他断了联系。”

“他和妻子现在北京燕郊,离城市中心很远,大概在东部的边界地带。”

“他们俩近况还好?”

“是的,我平时周末有时间就去拜访他们,虽然离我家有点远,坐长途汽车就能到。他妻子最近怀孕了,但那边医院挺好,就在商业区,生活特别方便。”

“林欲景他还像以前那样创作钢琴曲吗?”

“不。事实上他江郎才尽了。他结婚前一阵跟我们说,他当时在凤凰县独居时看破尘世,于是他决定封笔。”

“我隐居到这儿以后林欲景他中途还去了回凤凰县?”

“对。他当时心情不好,和未婚妻闹了些矛盾,为了散心就去了湖南。他先到的老家平定新区看望父母,再是湘西凤凰县,当然他之后还是赶回北京参加婚礼。结婚之后他们在北京燕郊购置了一套房,直到现在还住在那里。”

“真没想到这么多年了,那么多事情发生在他身上。”

“其实我很好奇发生在他过去的事情,就是他被您邀请到北京前、在老家湖南平定区的那段经历。林欲景他和我可以说是同乡,但我自幼便来到北京,对他的过去了解甚少。他几乎不对外人透露身世。”

“哈,这对你来说是一份记忆的缺失是吗?”

“是的。我和他是在您的介绍下结识的,因此我只知道他在北京的后半段经历。我相信当时您特意到湖南找他的时候,一定听说过他的过去、之后再邀请他来北京深造的吧。”

“你对此很感兴趣?那好,我最近也愈发健忘了,正巧能给你分享,免得到时候我都忘光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