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勇敢说出你的想法,哪怕声音会颤抖
第28章勇敢说出你的想法,哪怕声音会颤抖
一位朋友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从一位普通的实习生晋升为一家著名广告公司的策划部经理。对于快速晋升的秘密,他是这样对我说的。 三年前,公司每天有一位领导值夜班,当时他的宿舍距离公司不到一百米,晚上没事的时候,他就经常故意出现在办公室楼前。时间一久公司副经理也就认识了他,两人还经常一起聊天。
第二年,公司招聘策划助理,他就对副经理说:“我想试试那个职位。”当时还有几位比他更有实力的新人在竞争这个职位,但是因为有了副经理在起作用,他顺利得到了那个职位。
第三年,策划部经理外调,职位空缺,他就向副经理明确表示自己想当策划经理。结果他真的当上了。
我听完后打趣道:“原来你在拍马屁呀!”但他却十分认真地说:“我说的全是真话,我只不过真实表达了自己想法而已。”
讲这个故事的目的,不是向大家宣扬所谓的职场潜规则(事实上,这位朋友也真的不是靠简单的拍马屁就赢得机会的,他的业务能力很强。),而是想表达一种看法:勇敢说出你的想法,哪怕声音会颤抖。
很多人都不敢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有些是因为不够自信害怕被他人笑话,有的是由于性格原因,不善于在人多的场合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真实表露要比压抑高明得多。因为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许不会得到他人的认可,但是不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我们会像小船一样永远被搁浅。
柴静一直都是个有想法的女子。在北京广播学院进修的时候,她在一家知名文化类杂志实习。有一次她被安排去中科院植物所采访,当时她被研究员对物种的天然喜爱所打动,于是挥笔一书,写下了一篇名为《棉田里的守望者》的稿件。
然而编辑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很快回复道:“这不是我们想要的,你去编译一点国外的资料。”她不解,作了点小抗争:“我觉得国内的困境也提一下。”编辑还是说不需要:“你改不改?”争执了好久,她还是坚持说不改。电话挂断了,她也没再去杂志社上班了。
还有一次,采访前夕,几个80后编导在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上出现分歧:“做不做林青霞。”当时主编的意见是,考虑到稀缺性,这个人物只要能约到便做。她表明自己的态度:“我不太想追逐明星。我担心他们已经对媒体习以为常,然后觉得你不过是他们中的一员。我觉得与其花这样的时间,不如去关注当下最需要关注的那些人群。”
在我们的身边总是能够看到一种被称为“应声虫”的人。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他们对待事情的态度都是盲目附和,从来不会掺杂一点自己的见解。可是要想成为真正的“人”,必须先是个不盲从因袭的人。
苹果教父乔布斯曾经说过:“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小泽征尔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交响乐指挥家。有一次他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进行前三名决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参赛,评判委员会交给他一张乐谱。
然而在演奏的过程之中,他却突然发现乐曲中出现了不和谐的地方。开始,他以为是演奏家们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但仍觉得不自然。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判委员会权威人士都郑重声明乐谱没问题,而是他的错觉。他被大家弄得十分难堪,甚至一度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动摇。但是,经过再三考虑之后,他仍然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在庄严的音乐厅内,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和权威,他面不改色地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他的喊声一落音,评判台上那些高傲的评委们立即站立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后来他才知道,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试探指挥家们在发现错误而权威人士又不承认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坚信自己的判断。显然,前二位选手虽然也发现了问题,但因受环境左右而放弃了自己的正确判断,只有小泽征尔坚持自己的想法走到了最后。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释放出属于自己的声音,不管是质疑也好,批评也罢,即使这种见解是错误的,不完善的,有待商榷的,但是它至少说明了你在思考,而不是盲目服从。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在很长一段时间,这句话都被奉为真理。
但是伽利略却对这句话产生了疑问。1590年他公开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消息很快传开了,很多人都认为他是胆大妄为,事实只会让他丢尽脸面。但是当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所有的人都惊呼起来了。
人生就该勇敢地跳起来,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勇敢地迈出那一步。也许你的看法会不断地被修正,你的说法会不止一次地被修改,但是时间和历史会告诉我们,一个没有主见的人,终究会淹没在人群之中,变成平庸之辈。而一个坚持自己的想法,勇于提出不同声音的人,会闪耀出与众不同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