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糖糕 - 藏岫 - 杨弯月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藏岫 >

第六十七章糖糕

第六十七章糖糕

灾情紧急,李徽明没空窝在公主府解决这麻烦。

至于孟澹宁,她现在还动不了他。先不说他是天子宠臣,再说他们如今是在青州公主府,孟澹宁要是出了什么事,刑部的人恐怕会立刻前来调查,到时候晏岫的身份才是真的瞒不住了,她也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李徽明从来不干。

将两个相关的知情人监控起来后,这件事很快被她抛之脑后。为了应对灾情,她昨晚几乎一夜未睡。

东和县一面临海,一面临山,堤坝修建在山中,堤坝被海寇用火药炸毁后,之前台风所囤积的海水自高处泄洪,将东和县半数的民宅全部冲毁。夏季多雨,没过多久,堤坝所在的山体又发生了大规模的滑坡,将东和县与其他县的通道堵住了大半,不管是粮食还是物资都运不进去。

再加上,海水与一般地下水不同,海水倒灌,不仅会导致渔船渔港被毁,东和县的盐田也会受到污染破坏,降低产盐量。内陆的土地受到海水侵蚀,土壤盐堿化,难以耕种。

有一些百姓撤离得早,都到青州其他县去投奔亲友,有些没有亲友的只能拖家带口的成了流民。

他们还算幸运的,至少保住了命。

堤坝炸毁时,不少人都还在城隍庙避险,因此幸存的百姓大都是老弱妇孺,被海水冲走的大多是县里的青壮年。青州人多半靠打渔为生,男人便是一个家里吃饭的口粮,家里的丈夫儿子没了,灾后如何安置这些妇孺又成了一大难题。

如此下来,明年大煦境内的盐价肯定会涨,青州的粮食价格也维稳不了。而百姓们又失了生计,赚不到钱……

东和县的情况比她想得还要糟。这场灾祸带给青州的连锁反应完全可以预料。

州府向朝廷求援,可朝廷无钱无人,派了她和孟澹宁来,安定民心,替罪背锅,为朝廷承担骂名的作用远大于实际作用。

朝廷救不了他们,这一点所有官员都心知肚明。

李徽明和孟澹宁自然也清楚。

“殿下,城中百姓的余粮大多被海水所淹,当务之急是先疏通东和县与各县的运输通道,将物资和干净的食物和水运送进来,不然以现在的存粮,恐怕坚持不了多久了。”

汪育林已经在东和县忙了整整一个月,对这里的情况了如指掌。他这回可是拼了老命了,要是这事情平不下去,他头顶的帽子必然不保。

太子是皇帝的儿子,未来的君主,孟澹宁又是天子近臣,少年天才。这差事难办,陛下对他们自然是小惩大戒,他在陛下面前,可没什么脸面,到时候背锅的,可不就是他吗。

在李徽明来之前,俞樾一直在组织手下兵马清理路障。可山石极大极重,靠人力几乎难以挪动,只能用小分量的火药炸毁。火药的设置点,分量都经过精确的计算测量,可不同批次的火药配比略有差异,爆炸效果也没法完全预料。

好几次都差点引发第二次的山体滑坡。

李徽明:“兵部的曹参军此次与孤同行,传信给他让他带领工匠按照朝廷军火的规格配置新的火药。只是青州地处临海,火药用得不多,火药原料储量也有限,现在从别的州府调运一来一回恐怕至少半个多月,等不及了。”

她昨晚细细地翻阅了北方开采石料的手记,其中记载了不少破碎石块的方法,“《永阳石记》中有记载,先用柴火将岩石加热,加热至一定温度后泼冷水使其开裂,便于后续凿开。柴火自山上砍伐,冷水取山下海水。这法子原料易得,但需要的人多,先派人将东和县的流民组织起来,朝廷给他们发水发粮,让他们和士兵一起处理山石。”

汪育林:“可那多是些女人,女人能有什么用,没什么力气,万一再出点意外,磕了碰了的还要赖上府衙……”

李徽明一个眼风扫过去,汪育林虽然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但还是优先选择了闭嘴。

“不要让孤说第二遍,汪别驾。”

“是,殿下。”

汪育林弓身退出李徽明所在的帐子,门口又遇见孟澹宁,他弯身准备行礼,对方只是冲他点头示意,没有多看一眼,便过去了。

汪育林叹了口气,原本还想着趁这个机会好好巴结巴结这位年纪轻轻,身处高位的孟承旨,谁知竟忙得连说句话都顾不上。

侍卫通禀之后,孟澹宁掀开门帘进去,“殿下,堤坝损毁严重,城中积水多日不散,海水腐蚀性强,所过之处农田房屋都难逃一劫。恐怕得尽快将堤坝重建,另遣人疏通城中水道。”

积水不散,海水会将尸体、垃圾、排泄物上的污物传遍全城,百姓若饮用,或使这些污水流经伤口,必会带来瘟疫!

李徽明难得头疼得扶住了额角,按住突突直跳的太阳xue。

个个都问她要钱要人,哪有那么多的人力,又哪来重建堤坝的钱。

李徽明:“堤坝情况如何?”

孟澹宁:“堤坝炸毁大半,两边的山体滑坡,地形发生了变化。炸毁的石块顺着海水冲灌至下游,擡高了下游河水水位。根据上次昭宁公主提供的图纸,再复原起来难度较大。”

说起昭宁,李徽明擡头看了他一眼,正巧与他四目相对。

孟澹宁说此话的目的她很清楚,她很快移走视线,垂下眼帘,“既然如此,叫昭宁来吧,新制图纸,组织工人修建。这件事就交给她了。”

该用的人用,该杀的人杀。对于有才之士,李徽明并不介意一点点的私人恩怨,就像她对孟澹宁。

史书上说了,天子当有宽仁之心。

“是,殿下。”

自从她的身份被孟澹宁发现后,她总觉得他对她少了几分敬畏之心。就比如刚才,他竟然敢直视她的眼睛。

她微微皱了下眉头,她还是喜欢看他从前那样避之不及,低眉顺眼的姿态。

不过这想法像流星一样在她脑子里一闪而过。

“下去吧。”,李徽明并没有表露她的想法,也没多给孟澹宁一个眼神。

谁知孟澹宁不走还反而擡步靠近,李徽明仿佛一只被侵犯了领地的狮子,擡眼便有肃杀之气,“孟师还有事?”

“俞都尉昨日带了些圃记的糕点过来,据说是青州最有名的点心,臣记得殿下爱吃甜食,给殿下留了几块。”

她是太子,她的喜好是不可公之于众的秘密。所以这句“爱吃”说出来,恭敬之外,还有几分难以言喻的亲昵之意。

李徽明在归尘山上的时候,日常饮食非常清淡。除了各种时蔬,肉类多以清炖,清蒸为主,一天两顿饭按点食用。过了那个点,就算没吃饱,也只能饿着。

道中其他女冠还能偶尔下山吃点好的,她便没这个福气了。

其实那时候李徽嗣每次写信来的时候,都会赠上一点小玩意儿,只是从来没有吃食。这一点后来的李徽明完全能够理解,毕竟他自小生活在宫里,什么样的美食在他眼里也都很寻常,他自然也不会想到,她在山上连一口寻常百姓家孩子爱吃的糖糕都吃不上。

所以那年逃下山后,她和孟澹宁赚到的第一笔钱就用来买了一块儿糖糕,价钱抵得上三斤猪肉。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