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高朋
第五十章高朋
是夜,李徽明一行人在距皇城最近的潼县驿站落脚。潼县县丞早早便带着人恭候在此,一应礼数周全,没有半点疏漏。
李徽明心中烦闷之事甚多,无意与地方官员饮宴,谢绝了县丞的好意。也不光是为此,若她刚一出皇城,便与地方官员饮宴,参她的折子等不到第二天,便能摆在建元帝的桌案上。
此去青州,需要经豫州、徐州、泗州、汴州等数十个州县,途经淮南、河南两道,要应付的地方官员数不胜数。
李徽明独坐在厢房中,将晨风刚刚传来的消息烧在了烛台里。只等到那白纸黑字尽数化为灰烬,李徽明才盖上盖子,转身离开。
此去青州,她同样目的不纯。
李徽明在屋中良久,觉得有些渴了,打开桌上的茶壶盖,光闻气味就知道,里面的茶水是皇城里达官贵人常用的大红袍,还冒着热气,显然是刚才备下的。
“紫菀!”,李徽明唤了一声,紫菀立马从门外进来,“殿下。”
“茶水。”
“殿下放心用,这壶大红袍是婢子准备的,驿站中原本的已经销毁了。”
李徽明闻言才端起茶杯,“好。”
饮完一杯茶后,她看向紫菀,“这一路上凡是晨风递来的消息,第一时间呈报。”
“是,殿下。”
紫菀应答后,自觉退出房门,将屋门关好,守在门前。
李徽明推开一扇窗,站在窗前,擡头看向天上的明月。皇城外的月亮,有许久没看见了。视线向远处扫去,意外地发现一个站在窗前的影子。
他好像也在看天上的月亮。
一个月亮而已,有什么好看的,李徽明挑了挑眉毛,在对方察觉到她的视线之前,关上了窗子。
月落日升,一大清早,李徽明便被外面搬箱子的声音吵醒。又是赶一天的路,还好提前准备了几册书,马车上还能打发打发时间。
如今是暑月,天气炎热,越往东走,湿热越重。路途被耽搁了许久,直到三天后,李徽明一行人才赶至豫州。
每日舟车劳顿,李徽明刚到豫州落定,就吩咐紫菀派人到当地医馆开了几十服消暑热的方子,在驿站中煎好后,分给随行之人饮用。
“殿下,你也用一碗吧。”,李徽明端起紫菀递过来的药碗,一口灌了下去,将碗随手放在手边的桌子上。
比起那些士兵们,她每日坐在马车上,比起暑热,倒是那颠簸着实让人有些吃不消。好在李徽明在山上那些年,每日晨功一日不落,身体强健。只是随行官员部分已经上了年纪,到底身体底子差些,思及此,她又吩咐紫菀,“每日饮食中给每人添碗酸梅汤。”
“可是咱们此次出行带的银钱有限。”
李徽明:“钱的事我自有办法,晨风到了吗?”
“昨夜刚到,殿下此时要见他?”
“让他今晚来一趟。”
“是。”
豫州是河南道的第一站,驿站比起之前郡县的要大上许多,李徽明婉拒了豫州刺史去刺史府居住的邀请,下榻在了驿站。
她住的院子是整个驿站中最大,最安静的院落。到了晚间,连蝉鸣蛙叫都听不见,可见那豫州刺史是个精细人。
晨风推门进来的时候,李徽明正在翻看豫州刺史呈上来的州志。
“殿下,豫州刺史高朋是章相的门生,入朝多年来惯会钻营,这些年也留下不少贿赂上官的罪证,数额不小。”
李徽明漫不经心地问道:“证据拿到了吗?”
“拿到了,尽数在此。”
李徽明这才擡头,拿起晨风手上的证据随意翻看了几下,“嗯,不错。拿去给高刺史看看吧。”
晨风微微擡头,“殿下不打算处置他?”
李徽明从书中擡起眼睛,看向晨风时有如刀锋,仿若一股无形的威慑,“母后和兄长的吩咐,你也是如此质疑吗?”
她的声音不大,晨风却低下了头,跪倒在地,“属下不敢。只是依照殿下从前的性子,遇到这等贪赃枉法之徒,定会当场处置。”
李徽明放下手中的书,从摇椅中站起身来,走到晨风面前,握住他的胳膊将人从地上扶起来,“既然孤入了宫,坐了这个位子,孤劝晨风统领还是尽早忘记那些不必要记得的事。不然难免害人害己。”
那属于东宫太子的华贵衣袖中,晨风看见了一把锋利的匕首,现在那把锋利的匕首离他的颈侧不过寸许距离。
他感受到了李徽明眼中的杀意。他低下头,“是属下冒犯了,今后不会再犯,一切依照殿下指示。”
李徽明笑意盈盈地看着他,“你是母后的人,孤怎么会杀你。”,她转身,“既然知道怎么做了,去办吧。”
“是。”
在豫州的第一夜,风平浪静,什么也没发生。只是次日大早,出了件让豫州人津津乐道好些日子的大新闻。
他们豫州府那个出了名的铁公鸡刺史高朋竟然主动奉上了半数家财,用作朝廷赈灾款项。不仅他如此,其下的官员也纷纷效仿,或多或少地捐赠了些银两。
“你是没看见,这天刚刚亮,我就看见牛车拉着那一箱箱银子入了驿站,亲手交到了太子殿下手里。张家小子也看见了,还能有假?”
“那高朋平日里不欺压百姓,搜刮些民脂民膏就算好的了,还能主动散出家财,莫不是鬼怪上了身?”
“谁知道呢,说不定是良心发现。”
“这年头,当官的哪来的良心,估计是另有隐情啊~”
“什么隐情,快说说。”
“来听我慢慢跟你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