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刺杀
第五十一章刺杀
孟澹宁的檄文发出去没几日,募捐的银两便有近千两之数,其中甚至有不少商人富贾出手豪绰,李徽明不分身份,纷纷赠了“义民”的牌匾。甚至放下架子,亲自走访捐款数额巨大的几户。
在那之后,其余的富贾们也纷纷解囊相赠,渐成攀比之风。
在豫州短短五日,加上高朋“捐赠”的那些,他们已经有了三千余两的赈灾银。不仅如此,高朋还调了两百豫州府兵,一路跟随护送赈灾银东行。
此后,他们继续向东,每途经一个州县便停留三日,为青州灾民筹集善款。不过并不是每个刺史都有高朋那样的把柄,后来所募到的银两便不如豫州丰厚。
好歹聊胜于无,等到泗州的时候,李徽明一行人已经有足足七百人的兵马,五千余两的赈灾款。
李徽明在泗州停留了一日,将随行官员召集在一处议事堂。
“过了泗州便算是出了中原一带,再往东便难免有海寇盗匪猖獗。我们如今人手有限,又带着数千两的赈灾款,怕会被有心之人盯上。况且,陛下钦定孤前往青州赈灾,若一路这样耽搁下去,到青州恐怕要误了差事,孤有意分道行之,诸位可有什么建议?”
李徽明将茶盏放下,视线一一扫过下列官员,又很快收回。此次与她出行的官员在六部品级不高,她自然无须过多交往。只是事关赈灾银,她不好独断,留下个专制的名声。
“殿下,如今我们只有五百禁军,两百府兵。其中,禁军需得跟随殿下,保障殿下的安全。可若是殿下先走,那么看护赈灾银的便只有豫州的两百府兵。恐怕力有不逮。臣建议,还是同行为好。”
“殿下,青州灾祸确实不能这样一直耽搁下去。若按照我们如今的行程,恐怕还要足足一个半月才能赶到青州,实是不该。臣以为,可以分为两队人马分别行动,一队派人带着现有的赈灾银赶往青州赈灾,剩余一队留下继续沿途募捐。”
“殿下,或可让您带队先行,臣等留守募捐。”
……
李徽明:“孟师如何看?”
孟澹宁:“回殿下,照如今的情形看,分头行动实为上策。如今青州刺史俞永忙于在前线作战,后方只余一个别驾统领青州事宜。太子殿下不如精简人马,先行赶往青州,主持相关事宜。其后再留两队人马,一队负责筹集善款,另一队负责来往运送善款,如此一来,相互配合,缩短路上耽搁的时间,也能尽快将赈灾款分批送往青州。太子殿下早一日到青州,便早一日腾出人手来救助灾民,将此次灾祸的损失降至最低。”
“孟承旨的法子是好,可若是殿下先行,带走了禁军,赈灾银由谁来护送。臣看那豫州的府兵行事散漫,军纪不严,恐难堪大任。”
李徽明见众人都说完了,手指敲打着桌面,缓缓开口,“诸位的意见孤明白了。孟承旨的法子确实高效。况且孤一人,何须五百禁军相护。不如这样,五十禁军随行,剩余四百五十禁军分别带领两队,负责募集和运送赈灾款。”
“殿下不可!”
“殿下,出了泗州向东行,难免会有宵小作乱,臣以为五十禁军相护不妥。”
“臣倒觉得不是不可。我大煦长治久安,殿下一路过去皆是我大煦各州府,等到了各州,再令州府府兵相护送至下一州府,一路东行,想必无碍。”
“这……”
孟澹宁:“五十禁军人数上不占优势,不如殿下再点五十府兵随行,这样也好安诸位的心。”
这要是太子殿下出了什么事,他们几个的项上人头可不保。
李徽明弯了弯嘴角,将唇边的不易察觉的笑意掩藏在了茶盏之后,“孟承旨是陛下派来相助孤的,既然孟师也同意这个方案,便按照孟师说的法子办吧。刘参事,由你负责分队工作。孟师留下统领募捐事宜,明日一早,孤便带人先行启程,赶往青州!”
谁知李徽明话音刚落,便听见孟澹宁的声音,“既是陛下派臣相助殿下,臣自然该与殿下同行。”
李徽明闻言,手中举着茶杯的动作微微顿了顿,“孟师一介文臣,和孤一起赶路恐有不妥,不如还是留下主持募捐事宜,到时孤定上书为孟师表功。”
孟澹宁见状,只是淡淡回道,“臣子忠君之事,殿下可以,臣亦然。”
他话音刚落,底下几位官员便纷纷表态,“殿下,令孟承旨随行甚好。”
“臣附议,殿下独行确有不妥,与孟承旨一同早日前往青州,也好早日救灾民于水火。”
他们哪是想早救百姓于水火,分明是想将李徽明的安危之责推给孟澹宁罢了。她眼神瞬间暗了几分,皱着眉看了孟澹宁一眼,见他并不搭理,无奈收回视线,最后敛下眉眼,喝了口清茶,“既如此,就这样办吧。”
“是,殿下!”
次日一早,李徽明带队五十禁军,五十府兵与孟澹宁一同先行赶往青州。他们还没出泗州的地界,这消息便传了出去。
为了赶路方便,李徽明特意弃了马车,改为骑马。
“孟师不会骑马,那不如还是留在泗州,与刘参事他们一起。”
李徽明坐在高大骏马之上,居高临下地看着底下站着的孟澹宁。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坏笑,甚至故意扯住缰绳,马儿擡起前蹄,长长嘶鸣一声。
文臣哪见过这架势,都纷纷往后退。
孟澹宁站在马蹄下,不卑不亢,弯腰向李徽明行一礼。从上面看下去,正好能看见他露出的一截后颈。
站在高处,生杀予夺,是李徽明喜欢的感觉。
“殿下不必担忧,给臣留一匹马就行,臣自会追上殿下的队伍。”
李徽明看向身边的紫菀,“既如此,便给孟师留上一匹好马,再点五个人跟着。其余人随孤出发。”
一行人在李徽明的指示下,一路快马加鞭,错过了州府的驿站,夜晚只能露宿荒野。
至于孟澹宁,早不知被甩到哪儿去了。
正合李徽明心意。
紫菀将准备好的水壶拿过来,递给坐在营帐前的李徽明,“殿下,都已经布置好了。”
李徽明高举起头,“咕噜咕噜”灌下半壶水,问道:“孟澹宁呢,他走到哪儿了。”
“回殿下,孟承旨距咱们至少有五十里路,他新学骑马,速度不快,最快也要两个时辰才能赶上我们。而且,孟承旨连身骑装都没有,照他那个爱干净的性子,怕是难受了。”
“这里还有百名护卫,对方恐怕会有忌惮,得想个办法再甩掉些人。”,李徽明看着营地里忙前忙后的身影,看向紫菀,“这里距离最近的驿站还有多远?”
“还有十余里。只是如今天色渐暗,夜间行路甚是危险。白日半个时辰的路,现在赶过去估计得一个时辰。”
李徽明思索一阵,手指不住摸索指腹,“派一队人前去探路,孤今晚要宿驿站。”
紫菀神色一变,“殿下,咱们人手本不多,若再派人出去,您的安危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