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你有宝钞早说啊
不多时。 内阁几位人便来到了乾清殿。
明朝本身是没有内阁的,自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后,发现政务实在太多,实在是忙不过来。
到了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又仿照宋朝制度,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这些大学士与宋朝不可同日而语,差远了,并没有多少权力,更多的是顾问的角色。
而朱棣登基后再次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朱棣将精力放在一次次的北伐中。
所以他没有时间管理政务,更不可能大包大揽。
于是一个帮助皇帝的“助手”机构——内阁应运而生。
朱棣特派解缙、胡广、杨士奇、杨溥、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称为内阁。
解缙早已经被赐死,眼下的内阁首辅,是当年和解缙一同投降朱棣的胡广。
内阁的几人一进门就感到气氛有些不对劲。
“臣等参见陛下。”
“免礼。”
朱棣开口道:“夏元吉,你将事情原由说给各位听吧。”
“是,陛下。”
接下来,夏元吉便将云南税收的事情,仔仔细细的说了一遍,听完后,内阁的几人显然脸色都有变化。
半响,无人出声。
这事儿,不好评价,陛下显然是动怒了,想处罚自己的孙子。
但,朱瞻壑到底是陛下比较喜欢的孙子。
谁知道他是不是真的想处罚啊?
圣意难测啊。
万一大家说处罚,待会朱棣不认账,怎么办?
上一个想这么干的解缙已经凉了,前车之鉴。
于是乎,半响都没人出声。
“怎么?一个个都哑巴了?”
朱棣皱了皱眉,看向了内阁首辅胡广,道:“首辅大人,你来说说,此事如何处理?”
胡广知道陛下肯定不会放过自己的,心中一琢磨,笑道:
“陛下,微臣认为,此罪当罚,但不能重罚。”
“朱瞻坦身为云南布政使,私自印宝钞,视为大罪,但他印的不是大明的宝钞,而是云南的宝钞,这又有些不同。”
“当初陛下已经交给了云南全权的治理权在先,朱瞻坦印宝钞行为在后,要说过错,那就是不该将宝钞流通到云南之外,所以小惩大诫,将宝钞停止即可。”
朱棣微微颔首:“嗯。”
他静静的听着,觉得说的也有些道理,朱瞻坦是布政使,但他知道,幕后之人是朱瞻壑。
这些年,大明通了路,朝廷没有出一分钱,全部是云南自掏腰包
这孙儿也算有功。
想到这,朱棣有些清醒了,气头已经过了。
等等!
朱棣心中咯噔一下。
朱瞻壑那小子为什么有这么多钱修路?
难道就是通过印宝钞,赚来的无数财富?
不对当初大明也是用的这个法子啊,根本行不通,即使是三令五申,只准用宝钞也没用,市场不认账,百姓只认银子。
朱棣眼咕噜一转,又看向杨荣道:“杨荣,你怎么看?”
杨荣拱手:“首辅大人说的极是,下官赞成。”
杨荣虽然是日后的三杨,但现在很是懂养韬隐晦之术,说白了就是糊弄,不惹祸上身。
在他看来,等朱棣凉了,轮到朱高炽的时候,自己才好发挥自己的才学。
朱棣很无语,知道问他问不出个屁来,就看向了杨士奇。
杨士奇出自贫苦人家,深知深知民间疾苦,说话也比较正直。
见皇上的目光扫来,杨士奇拱手道:
“回陛下,其实,我们不必这么早下定义,这宝钞之举并不是第一次,朱瞻壑天资聪慧,肯定也知道以前的事情,他还敢这么做,依臣之间,可能是有些把握。”
“如今我们大明装备士兵,需要购买云南的不少装备,何不去试一试,这宝钞能不能用?”
“若是能用,这三亿宝钞就是三亿两白银,若是不行,才是废纸。”
“能用,便有能用的处罚,咱花光这笔钱先。若是可行,陛下便能将此法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