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举高高“……何谓‘举高高’?”……
第26章举高高“……何谓‘举高高’?”……
安国君这反应让秦子楚摸不着头脑,但他早已习惯了安国君的各种厌烦与忽视,对此并不在意。
他只是轻声询问小嬴政:“政儿,发生了何事?”
小嬴政将刚才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地道出,唯独隐瞒了自己的心绪。
秦子楚听完,若有所思。
他在夏姬耳边说了几句话,神色僵硬而惶然的夏姬点了点头,松开他的衣袖,牵住了小嬴政的手。
这是小嬴政第一次被祖母主动牵握。她的手粗糙而冰冷,比秦子楚的手更冰,仿佛冬日堕入湖中的青铜剑柄,冷硬似铁。
小嬴政试着将那只手捂热,却是陡然。
他擡头看向夏姬,只见夏姬出神地望着前方,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秦子楚走到茵席前,面不改色地查探尸身。
郧上工见他神色淡然,稍稍放下心,小声询问。
“公子可看出了什么?”
“他的虎口没有薄茧,唯有指腹有一些豁口……他应当是九公子信。”
几个兄弟当中,与他身形相似,不爱习武,喜好抚琴的就只有他的九兄秦信。
秦王嬴稷一直在注视着秦子楚的行动,听闻此言,他将目光转向一旁的李侍中。
李侍中派侍卫去宫门询问,半晌,得到回复。
“公子信昨日申请了出宫令,本该在午时前出宫,可不知为何,他刚刚走出宫门,就去而复返……”
秦王嬴稷挥手,示意守卫退下。
如此看来,地上这位死去的王孙,应当就是老九了。
尽管已得出答案,但联想到刚才的乌龙,秦王没有贸然做出结论,只让侍中与上工继续调查。
初步锁定了亡者的身份,接下来便该探寻火灾的起因。
“李侍中,你与郧上工到起火点看看,找到缘由。卫寺人,你来询问宫人,仔细分辨他们的言辞。”
“喏。”
秦王嬴稷最后转向秦子楚。
“异人,你过来。”
香樟树投下的斑驳暗影落在秦子楚苍白的面庞上,他不易察觉地蹙了蹙眉,走到秦王身前。
“君上。”
“方才你去了何处,起火的时候你又去了何处?”
这看起来只是简单的例行询问。但由君王亲自询问,他又是唯一的一个受问者,这便有些耐人寻味了。
原因倒是不难猜。
毕竟,与他身形相似的兄长死了,死之前去而复返,临时改变行程,还出现在他们的院中,手中捏着华阳夫人午后赐予他的玉璜……每一个异常,都不偏不倚地指到了他的身上。
如果他是秦王,也会将焦点优先聚集在自己的身上。
“起火之时,我正在生母的院中。当听到‘走水了’的呼喊时,火已蔓延到南苑,起势迅猛。通往北面的院门被大火覆盖,无法通过,我便背起阿母,与南苑的另外三位夫人一起,从最西侧的小门逃生,而后一路绕着院墙,来到正殿外。”
夏姬所在的寝殿位于宁奉宫最偏远,方位最不好的一角,那个地方住着的都是位份低微,不受安国君重视与宠爱的姬妾。
可正是因为这样,在宁奉宫西北侧熊熊燃烧的大火没有马上蔓延到她们的院落,无形中救了她们一命。
跟在夏姬身后的姬妾们知道此事重大,不敢轻忽,纷纷出言作证。
没过多久,进去调查的侍中、上工带着一队侍卫出来,后面擡着十余卷茵席。
南苑的姬妾们知道那是住在东北角的几位妾侍,不由掩面啜泣。
李侍中上前汇报:“君上,起火的宫殿有一座打翻的油灯……此时日照正猛,不应该用到灯具。”
虽然没有明说,但话中隐藏的寓意再清晰不过。
“有人故意纵火。”秦王嬴稷的目光一一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最终落在惶惶不安的安国君的身上,
“太子,起火的宫殿是由何人居住?”
“禀君上,”安国君斟酌着语句,“那间起火的耳房,和九公子信的卧房只有一墙之隔。”
护卫在秦王身侧,始终不置一词的蒙骜稍稍变了神色。
起火点在公子信的卧室附近,而公子信,竟然跑到与他隔了五六个院子的公子异人的住所,握着华阳夫人赐下的玉璜,死在了公子异人的院子内?
在齐国见识过各种纷争的蒙骜,敏锐地意识到这件事的不同寻常。
这不仅是秦王的家事,也许会波及前朝的国事,更可能牵扯出诸多的阴私。
他很想起身告退,但秦王始终没有让他避让,蒙骜便只能苦着脸,继续掺进这趟浑水当中。
事实证明,秦王是真的不把他当做外人,不仅留他下来继续观看,还开口询问他的见解。
“上卿,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