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陡转 - 一蕊芙蓉,三朝宠妃不负卿 - xinmei121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15章 陡转

太子忙说:“父皇,这虎面王神出鬼没,多在草原游走,地形熟悉,我们派兵去追缴,难免容易中了埋伏,反而损兵折将,不若让吐蕃部落内部来处理,坐山观虎斗……”

皇上又喝到:“神出鬼没、损兵折将,我看是你胆小如鼠,过惯了舒坦日子,不想打仗!”

皇上一怒,桌子上的京狮镇纸,跟着一震。

太子和众大臣见皇上突然发了脾气,忙跪下道:“皇上息怒。”

皇上看着跪在地上的太子,决绝的说:“朕不适期间,皇后和太子处事不利,以至外忧内患、合宫不宁,遂暂由董贵妃代理皇后事务,代管后宫;长子博贤,废太子,享长贤王。”

此话一出,满殿皆惊。左相李牧之虽然只得皇上会有所行动,却没想到会废了太子,削了皇后的权,他一着急,首先带头跪下说:“皇上请三思啊,太子乃国之根本,不可动摇啊!”

李牧之的座下、弟子等见状也跟着跪下,“请皇上三思”。

皇上见满朝文武,竟有一大半跪下去劝阻,足见皇后、太子、李家一脉有多庞大,心中更气,李牧之越劝,他越是恼怒,怒道:“朕还健在呢,难道左相觉得朕已经行将就木,需要太子来接班了么!朕的五皇子才刚诞生呢!”

左相一听这话,知道自己讲话,只能是火烧浇油,忙跪拜到:“臣不敢,皇上息怒”。再也不敢多说一个字。

一众人又跟着喊“皇上息怒。”

皇上见此,更加坚定了要打压一下皇后、太子和李家气焰的决心,环视众人,便说:“此事朕心意已决,无需再议”。

众人听得明白,这是生病期间,皇后和太子悖了皇上的心意了,况且这期间皇后几议太子提前登基之事,虽然太子未从,也事出有因,但多多少少有些越俎代庖之嫌,大约皇上已经心知肚明,故下了一个下马威给皇后和太子看,警告二人,朕还没死,江山和后宫还是皇上的!

众人心思转的明白,这皇后、左相、太子一脉一家独大的局面怕是到头了。李牧之手下之人各个神情萎顿,原来杜家权的势力却喜上眉梢,而其他官员则心中暗盼借此机会有自己的出头之日。

众人都是人上之人,哪里不明白这个道理。

吏部侍郎董明坤带头跪下说:“皇上说的是,恭喜皇上喜得龙子!”一众人也跟着跪拜道,“恭喜皇上喜得龙子!”

皇上又说:“对吐蕃出征,众卿家可有谁愿率兵前往?”

崇博啸正要出列,却听太子抢先上前一步,说:“禀皇上,儿臣愿将功赎罪,率兵出征”。

李牧之长子李达也出列说:“臣也愿意”。

另有程铁虎、姜汉郎等几人出列,表示愿意带兵出征。

崇博啸心想长兄博贤既然想借此次机会将功赎罪,不若成全他,况且太后和皇上原许着自己和梓怡过一阵大婚的,崇博啸想到此处心中一甜,便没有出列,只默默想着,自己一去北疆半个月,临行前都没有告个别,可不知道这半个月来梓怡怎么样了。这今天刚从北疆回来,下了朝一定找个机会去看看梓怡。

于是皇上命长贤王崇博贤作征北将军,李达作先锋郎将,程铁虎、姜汉郎等几人做副将,择日出征。

此事议定,元禧又报:“众卿家可有本奏?”

三王爷崇博赞便说,“臣有本奏。日前,已将兰溪公主与周无言大人的婚事与后唐议定,又议及将我国一名公主嫁与周无忌,后唐属意我国的嫡系公主,昨日周相大人特意提出,意在延意公主……”

皇上说:“这事是两大欢喜的好事,一定要促成。嫡系公主的话,延意倒是正合适呢。”

崇博赞说:“周无忌大人正是此意,可是延意公主是皇后娘娘的爱女,恐怕皇后难以割舍公主远嫁,娘娘的意思,倒是嘱意雪晴公主,说是以安排雪晴公主与周大人见面了。”

皇上想到宁嫔因此事惨死,心中更是对皇后不悦,摆摆手说:“此事关乎两国百姓安危,必然是以大局为重,这事便定下延意公主,赐封崇贵公主,择日与兰溪公主一同出嫁。”

崇博赞领命。

此时,大理寺少卿卢渊启奏,“臣有本,日前,京畿乡绅刘氏状告工部侍郎李显横行霸道、草菅人命一案,臣觉兹事体大,请皇上定夺。”

皇上问:“哦,是何情形?”

乡绅刘氏上书,李显与其子刘华儿同在酒肆喝酒,因一语不合,斗起嘴来,李显竟让手下把刘华儿给打死了,人证物证俱在。大理寺去李府找李显来对峙,左相大人几番推辞,称李显抱病在身,不肯放人。这刘氏家见拿人不着,哪里肯依,已在大理寺门口击鼓鸣冤三天了,再不解决,这大理寺门口快要堵的进不了门了。

皇上问李牧之:“可有此事?”

李牧之答:“小儿李显前日却是与人发生口角,后来立了字据武斗,并没有打死,因为是武斗,小儿也身上多处受伤,确实不能下地。至于那刘氏,是伤势没有调理好,才死的……”

皇上说:“既如此,便让大理寺认真审理,定要判出个是非公论来。李显既不能下地,卢爱卿,便去李大人家里好好审审吧。”

李牧之没想到自己一番推辞之言,皇上竟然让卢渊到自己家里办案,那跟随时监视李家有何区别,不禁心中暗怒,但皇上已经说了,也只有称是的份。

已是日上三竿,皇上昨夜一晚未睡,原靠紫金丸药力维系,如今药力已去,顿觉萎靡困顿起来,再加上这一夜一上午,大喜大怒、大悲大惊,皇上顿觉头沉如石,连脸色也苍白起来。

元禧见状,忙说:“今日早朝到此,退朝。”

众人或喜或优,或惊或惧,便三五成群商议离去了。唯有李牧之站在第一排,望着“正大光明”的牌匾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心中明白,李家的衰败由此开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