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豆皮和腐竹
乡村的夜晚,月光皎洁,照亮大地,微风徐徐,虫鸣伴着蛙叫,更添几分宁静与惬意。
林清然悠闲地躺在竹摇椅上,随着摇晃的节奏,她感到身心都得到了放松。
她一边与家人愉快地交谈,一边思考着如何为自家的作坊增添新的产品。
思绪渐渐飘远,她回忆起曾经在现代生活中的经历。
突然间,她想起了现代世界的家乡那闻名遐迩的豆制品。
那里有许多小小的作坊,制作出各式各样美味可口的豆制品。这个念头让她眼前一亮,决定尝试制作一些豆制品。
然而,现实却给了她一个难题。制作像柴火香干和柴火腐竹(豆笋)这样的特色食品,需要使用传统的柴火灶,但现有的厨房空间显然无法满足需求。
这意味着她需要重新规划,建造一个更大的灶房,并多砌几个柴火灶。此外,还得寻找一家可靠的打铁铺定制几口大铁锅。
林清然不禁懊悔起来,责怪自己当初没有考虑到这么长远的问题,未能在翻新老房子时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
但现在后悔已晚,只能尽快采取行动来弥补。她开始构思新灶房的布局,想象着未来的生产场景。
其实,之前推出的菌油酱、豆瓣酱以及奶茶炸鸡等产品并不是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林清然希望能够创造出一种家家户户都能消费得起的美食。而豆制品正好符合这一需求,无论是香干、腐竹(豆笋)、豆皮、千张还是卤豆腐,都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佳肴。
这些豆制品不仅味道鲜美,而且价格相对较为亲民,可以满足大众的口味需求。
林清然对这个新计划充满期待,她相信通过努力,一定能够成功打造出属于自己的豆制品品牌。
在这个过程中,她将不断试验和改进,为大家带来更多美味可口的豆制品。
同时,她兴奋地与家里人说起这个计划,“爹爹,我又想到好主意了,咱们可以做豆制品”,接着把自己的要求告诉爹爹。
“我闺女就是聪明,这脑袋里都是赚钱的主意,放心吧,保证给你办妥”,林大川乐呵呵的道。
然后,林清然又让爹爹今天晚上就先去收一点黄豆,今晚上泡一个晚上,明天她就开始尝试复刻豆制品。
明天一早大舅舅再去村里和镇上购买足够的黄豆备用。
次日清晨,林清然早早地起了床,洗漱完毕后,便迫不及待地走出院子。一出门,她就看到隔壁作坊已经热闹非凡,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
他们正在老房子不远处新建一个大灶房,基础已经挖好,有的人在夯土,有的人在搬运青砖……
此时,大舅舅也已经回来了,他收购了大约一百来斤的黄豆。
林清然大喜过望,连忙喊道:“爹爹,快去村长家借石磨吧!”爹爹答应一声,立刻出门了。
等待爹爹的时候,林清然开始准备制作豆腐所需的材料。
首先,她将泡好的黄豆再次清洗两遍,仔细去除杂质,并挑选出坏掉的豆子,以确保做出的豆腐口感细腻。
不久,爹爹赶着牛车带着借来的石磨回来了。
林清然立即动手,将大豆和适量清水放入石磨中,轻轻推动石磨,大豆逐渐变成乳白色的豆浆。
“闺女,这种粗活我来就可以了”,林大川上前继续推动石磨。
接下来,林清然将豆浆放进用纱布做成的过滤网里,小心地过滤掉豆渣和杂质。
然后,她让爹爹帮忙将豆浆倒入锅中,开始煮浆。随着温度的升高,豆浆渐渐变得浓稠,散发出诱人的豆香。
林清然先舀出一盆煮沸的豆浆,加入白砂糖搅拌均匀,然后分给在场的人品尝。
大家纷纷赞不绝口,林清然自己也喝了一碗,浓郁的豆浆在口中弥漫开来,让她陶醉不已。
接着,她小心地将柴火撤出,让煮沸的豆浆静置下来。
不一会儿,豆浆的表面便浮现出一层薄薄的油膜。
这时候,林清然拿起一根筷子,轻轻地挑起那层油膜,小心翼翼地将它晾干。
如果想要做成腐竹(豆笋),只需要将其折叠着晾干即可;而若是想制成豆皮,则需要将其摊开来晾晒。
早在之前,林清然就让爹爹提前搭建好了竹竿架子,以便能够顺利晾干豆皮和腐竹。
于是,她一次又一次地挑起晾干,终于成功晾制出了几条竹竿长度的豆皮和腐竹。
接下来,便是处理剩余的豆浆。林清然开始点卤,一边加入卤水,一边不停地搅拌,直至豆浆中出现芝麻大小的颗粒。
这时,她首先舀出一盆豆腐脑。
随后,当豆浆完全凝固时,林清然将其倒入铺着一层纱布的豆腐箱内,包裹好纱布,盖上盖板。
最后,她在上面放置一块大石头,通过重力作用将多余的浆水挤出。这样等待豆腐成型,美味的豆腐就制作完成了。
林清然将做好的豆腐切成小块,这种采用古法制作的豆腐口感鲜嫩,令人回味无穷。
不过,由于今天没有提前准备好制作千张和豆干所需的木匣子模具,所以无法进行制作。
只有等准备好了模具,才能制作出千张和豆干。
林清然蹲在地上,用木炭仔细地绘制着模具图。她告诉爹爹,今天一定要去找村里的木匠按照这个图纸定做。
同时,还需要购买两个石磨,如果能再买一头驴那就更好了,可以专门用来磨豆子,这样就不用人工费力地去磨了。
此外,还得去镇上采购足够的纱布和明天卤制香干需要的香料等等。
林清然嘱咐娘亲,等豆腐做好之后,要分一些给作坊里工作的人和周围的邻居们尝尝。
而她自己,则继续专注地观察豆皮和腐竹晾干的程度,等到它们晾干成合适的形状时便小心地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