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第166章
裴逾明等一众贡士被带在长宁殿外等候等着传见。
长宁殿内现在文武百官齐聚,今日朝会不再议其它国事,只待新科进士名单定制,举国祝贺。
今科进士共计二百七十名。
进士分五甲,一甲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是为进士及第,皆可直接入职翰林院。
翰林院相当于皇帝的秘书班子,入职职级虽不高,但天子近臣,可谓是一入职场就是皇帝的嫡系,一向有不入翰林不入阁的说法。
也就是说要当宰相要做皇帝的内阁大臣,那必得是翰林院出身的才行。相当于现代世界一流的大厂招聘要求看第一学历的出身院校一般。
可以说,一甲进士从入职第一天起就直接拉开了跟其他同窗的距离,前途无量。
即便其他同窗进士后面的仕途发展能超过一甲进士,但这其中绝对是需要付出比一甲进士多得多的心血的。
所以,状元、榜眼、探花不光是名头上好听,更是具有绝大的性价比的。因此,一甲的争夺从来是非常激烈的。
尤其是状元。不管是从名声还是从仕途那都是格外不同的。
这也是历来金榜定名次内阁跟礼部最为为难之处。
二甲十七名,也赐进士及第。
三甲、四甲共九十名,赐进士出身。
五甲赐同进士出身,今科金榜人数为一百六十名。
如果说学历有鄙视链,这同进士就是进士学历食物链的最底端,历来是被士人不甚瞧得起的,甚而有拿“同进士”跟“如夫人”1作比较调侃的,这对科举已经差不多打通关的士人来说是再是遗憾不过的事情了。
因着如此,对贡士们来说,是绝对不愿成为同进士的。
可不愿是一回事,能不能成功又是另一回事,毕竟,前四甲的人数就这么多,总会有人落到第五甲的。
尤其是今日礼部呈上的金榜上已然拟定了三、四、五、甲的人员名单,而第五甲占比将近六成。
虽然说殿试金榜理应当朝填写,但实际上不可能真等着在帝王面前填写几百人的籍贯、名字以及祖父辈的名字的。
所以,一般只会留下前二十名,也就是一二甲的名字空着,待到皇帝点了再行填上名单。而其他的名字是提前填好的。
也就是说所谓的天子门生,皇帝一般最多看二十份卷子。
当然,这是指一般。如果皇帝有兴趣,多看也是无人可以置喙的。毕竟,除了君王特权而外,他也是进士们的座师,审阅考生卷子本就理所应当。
现在,礼部尚书闻阳洪带着礼部官员将贡士们的殿试试卷用大案擡到了陛前。
礼部跟读卷官们拟定出来的前二十名放在最前面,礼部尚书闻阳洪躬身向皇上禀报:“陛下,今科贡士殿试卷册俱已齐备,恭请陛下审阅。”
羲和帝微一擡手,大太监郑顺并另一个司礼监太监捧了一个小案几下来,闻阳洪将前二十的卷册放了上去。
郑顺两人擡着小案放到了御前。
闻阳洪跟宰辅闽敬源一同捧着金榜呈到御侧书案,以备皇上点名次,即刻让人填上名单。
另外四名内阁学士随后跟上,以备给皇上验卷。
皇帝开始看卷子了。
按照惯例,是从后往前看,闻阳洪先呈上他们先前已经定的第二十名卷子。
羲和帝看后,爽快的点了二十。
闽敬源也上前捧起第十九的卷子,皇帝仍然没有否。
接下来另一个内阁学士上前呈卷。
......
如此这般,第十到第二十名的名次点完,翰林学士也将名次录好。
接下来就是这次殿试的重头戏,前十名的卷子。
一甲就在这其中诞生了。
朝堂之上呼吸相闻,气氛紧凝不已。
这次皇帝没有一张张试卷点名,而是将十份试卷全部看完再行点名。
皇帝很是信重自己的肱骨大臣,第四到第十基本没有动闽敬源他们拟定好的名次。
接下来就是前三甲了,皇帝又看了一遍前三甲的文章,尔后点着卷子问身侧的大臣们到:“诸卿以为探花该点给谁?”
能呈到御前的三鼎甲的卷子自是无可指摘的,所求不过就是圣上心意以及朝堂博弈之后的结果了。
皇帝问的是探花,并未说是状元。
众臣心里瞬时都有成算,看来,皇上是在榜眼跟探花上有点犹豫了。
闽敬源拱手作揖:“回皇上,臣以为不如就点洮中虞英骐为探花。”
闻阳洪拱手:“臣附议。”
文华殿大学士侯珩一拱手:“臣附议。”
武英殿大学士单思明拱手:“皇上,臣以为点永寿裴逾明为探花甚好,探花使探花郎在民间素有年少而俊俏的郎君的名号,今科永寿裴逾明年岁最轻,也最为俊俏,正合了此意。”
羲和帝闻言捋了捋须:“单卿说的也有道理,要说容貌,裴逾明确实担得探花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