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月球背面(2027年) - 致敬三体的当代硬科幻 - 帅帅的大青蛙 - 科幻灵异小说 - 30读书

第38章月球背面(2027年)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它离地球只有380,000km,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月球上的脱离速度只有2.42km/s,火箭很容易从上面起飞,因而可以利用月球做一个天然而理想的行星际站。”

——钱学森的《星际航行概论》

2027年,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

这里是位于艾特肯盆地的冯·卡门环形山,是太阳系第二大超级陨石坑。实际上,由于地球的潮汐锁定,使月球的这一面永远不会被地球看到,但如果在另一面的太空中远望,会发现月球背面更像一张布满“皱纹”的“麻子脸”,那是大量天体直接撞击造成的众多陨石坑,以及由此导致的沟壑、峡谷和悬崖,就像是一位45亿年来一直为地球遮风挡雨的老人。

早在1998年,nasa的月球勘探者号就发现这里存在着水冰遗迹以及各类含量丰富的物质。现在,这里是月球计划建造的永久性基地之——零号基地所在,也是最快趋于建成的月球基地。这是一个没有对外公布的基地,对外是以建设行星望远镜的名义,在永远隐藏在地球视野之外的月球背面,许多工作正在静静展开。除此之外,位于南极、北极、宁静海的月球基地也正在加速建设中。

除了月球基地外,随着星舰的商业化成功和各项基础技术的日新月异,在官方的推波助澜下,整个人类社会对太空探索重新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各类宏大的计划相继上马。如低轨道(leo)的太空工厂计划,旨在利用从地球运送来的半成品,在太空中进行最后的加工处理,然后将完成的产品返回地球。由于在轨加工的生产流程较短、所需设备较少,这种方法非常适合为地球提供高精度、高附加值的太空工业品,如高科技元件和特殊材料。

还有高轨道(geo)的太阳能电站。这些电站将被布置在地球静止轨道上,站在地球与宇宙之间的战略高地上,能够不受大气层影响地持续接收太阳能。先进的太阳能接收器将把这些丰富的太阳辐射转换为高效的微波或激光能量。通过精密的能量传输系统,这些电站能够将生成的能量无线输送至地球,为地球上的能源需求提供稳定的补给。仿佛在一夜之间,人类的太空大航海时代已经到来。

俯瞰整个一号基地,与《月球殖民》或《月球城市》等科幻小说中描绘的巨大透明穹顶式样截然不同,实际上的月球基地则更加注重实用性与环境适应性,充分利用了月球特有的地质条件,依托火山活动形成的空心管状熔岩洞穴进行改造,形成了一个简约而坚固的居住环境。

这些月球熔岩管拥有厚实的玄武岩顶盖,这种自然结构大大增强了基地对宇宙辐射和陨石撞击的抵御能力。此外,熔岩管内部的温度和湿度变化较为稳定,有助于维持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对于洞口、天坑以及洞穴连接处等裸露的部分,基地采用了高强度的透明材料进行封闭,形成类似地球温室大棚的封闭式空间。这些透明材料不仅能有效隔离外部的恶劣环境,还提供了必要的光照,模拟了地球的光照条件,为植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活提供了支持。从外部看去,整个基地与月球地势浑然一体,显得和谐而统一。

基地内部的岩洞,则根据需要进行了拓展,形成了一个功能齐全的生态系统。各类植物在此茁壮成长,为人们提供了新鲜的食物和氧气,打造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空间。各种功能区域被巧妙地分布在岩洞内,包括住宅区、办公区、实验室、工作坊、设备间和娱乐设施。这些区域不仅功能各异,还通过高效的空间利用确保了生活和工作的便利性。

每个区域都配备了先进的系统支持,如供气调压系统、气体成分控制系统、温湿度调控系统、通风净化系统、火灾防控系统、水管理系统和废物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共同作用,初步实现了基地的自给自足。洞口附近则建设了大规模的太阳能板区域,这些太阳能板覆盖了基地周围的一片广阔区域,捕捉着太阳的能量,为基地的运转提供了充足的电力支持。

此外,月壤打印技术也被广泛使用,整个基地的大量建筑材料和结构都是通过夯实月壤机器人进行打印和构建的。在轨人机混合遥操作、微重力下建造机械控制、施工安全监控、误差监测以及建筑设备无人安装等技术,这些机器人就地取材、直接收集利用月面的月壤进行原位建造,以减少昼夜温差对建筑结构产生的结构应力和辐射造成的材料性能损伤和老化。

此时,月球零号基地内,一场争吵正在进行。

“我们再次重申,虽然联合国同意了这一计划,但我们仍持保留意见,不同意进行这次危险的尝试!”中国驻月球基地工程师张子墨说道。

“我明白,”英国驻月球基地工程师詹姆说到:“但请无条件配合我们!目前氦3原料分离和运输能力明显不足,如果不能在年底前完成运输并投射,项目就不能按时完工和发射!我们必须分秒必争!所以,需要贵国领先的月壤打印技术,帮助我们建造更多的冶炼厂,利用低温将氦3和4分离。另外,也请你们多提供一些运输车协助运输。”

“月壤打印装置和月球车就那么多,已经24小时连轴转了,我们也没办法。除非地球能给我们补充更多的设备和物资。”

“那你们挖掘的时候能不能停止同步探测x碎片啊?太耽误时间了。”

“说起这个,贵国的探测设备比太阳能收集器都大,就差告诉全世界你们的主业是考古,副业才是挖矿了。”

詹姆焦急得来回踱了几步:“这样吧,咱们暂定搁置争议,反正从目前的情况看,基本已确定月球上的x碎片和地球上同源,且基本上也都是外层残骸,没有核心零部件,不含有更高的科技含量。咱们双方同时停止对x碎片的探测,投入全部资源和时间,全力采集氦3原料,确保那个计划按时进行,如何?”

张子墨想了想,“本以为在月球发现x物质会带来重大的科技进步,但目前看,除了证明地球诞生过或来过跨星际文明外,其他都一无所得。我方同意暂停,但后续是否终止需等待上级指示。另外,行星望远镜的进度是否也可以适当放缓?”

“这个我们不赞同,”詹姆断然拒绝:“虽然是障眼法,但行星望远镜对于我们观测b星意义重大,我们必须看的更远、更清楚,太空军总部给我们巨大投资的前提,就是我们必须按时将行星望远镜交付使用!”

说起行星望远镜,因为地表的望远镜会受到云层、尘埃、光污染、电磁污染的影响,所以才要建造类似哈勃这样的空间望远镜,但空间望远镜受建造成本和发射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做的很大,此外,空间望远镜的维护成本也极其昂贵,这些都限制了对其的使用。而月球作为离地球最近的天然卫星,其引力场稳定,非常适合建立长期稳定的观测设备。

月球表面的低重力环境也减轻了设备的震动和稳定性问题,有助于提升观测精度。同时,月球背面远离地球,不受地球光污染和大气扰动的影响,还有效避开了地球无线电信号和电磁干扰,可以使望远镜在进行射电天文观测时得到更加纯净的信号,大幅提升深空探测能力,其维修和运营成本也比空间望远镜低得多。

“行吧,我们向上级请示,看看是否可以协调更多资源。”张子墨点了点头。

此刻,月球零号基地前的广袤平原上,广布着如收割机般的大型开采机器人,它们在无声的轰鸣中缓缓前进,构成一片繁忙的开采场景。

在这些开采机器人中,数量最多的是氦3采集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装配有巨型机械臂、月壤清理设备和超巨型液态变形凸透镜。巨型机械臂灵活地操作着清理设备,清除月壤表面的杂质,而超巨型液态变形凸透镜则通过聚焦太阳光,将其集中于月球地表,太阳光经过聚焦后,会使月球表面温度升高至700摄氏度,从而有效地催生氦-3从月壤中分离。

接下来,氦-3收集机器人则负责与激发装置的加热点准确对接。它配备了高效的中子吸附薄膜纸,能够精准地捕捉并吸附从月壤中释放出的原子态氦-3。为了保护这些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氦-3维护机器人随时监控月球的月相变化,并为氦-3激发装置进行保温处理和组装拆解。这一装置防止了由于过热或过冷导致的液态镜头损坏以及金属部件的老化,从而保持设备的高效运转。

同时,月球犁地机则利用太阳能进行月壤的破碎、移动和翻转。他们对开采区域的月壤进行彻底处理,揭露出新层月壤,供氦-3提取装置进行二次采集。此外,不仅仅是氦-3采集,其他金属矿产资源的开采机器人也在有条不紊地工作。铬、镍、钠、镁、硅、铜等各种金属矿产资源的开采机器人在各自的区域内进行着精细的开采任务。它们的动作精准且协调,将月球上的丰富矿产资源一一提取,为基地和未来的月球探索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支持。

更远的地方,一个长达几公里的大型圆环状轨道装置横亘在月表大地上,这是放大版的电磁轨道弹射器,利用大电流通过导线产生强磁场,使放置在磁场中的磁质材料产生能量,形成速度超过2.4km/s的高速电浆流,从而把数以万吨计的月球矿物发射到几十公里外的月球加工基地,并通过那里的火箭制动减速并着陆,从而解决月球基地的物资分发成本。当然,这些电磁轨道弹射器在调整速度后,还可以将物资发射到更高的轨道,比如地—月拉格朗日点,再由专用飞船捕获运送到地轨空间站提炼加工。

现在,作为人类的资源开采基地和太空实验中心,月球已成为人类进军火星、探索深空的桥头堡,正书写着人类征服宇宙的新篇章。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