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暗流(2036年)
2036年,北京,上地。
早上8点半,李丰从被窝中伸出一只手,在床边摸索了半天,终于关闭了手机上嗡嗡响的闹钟,在迷迷糊糊中艰难的钻出了被窝,站起身来,上厕所、洗漱刷牙,然后穿上牛仔裤和t恤,背上装有笔记本的电脑,蹬上共享单车就往单位赶去。
曾经车水马龙的街道,如今安静了许多,不管是车辆还是行人,都较以往有所减少,虽然全球广播事件一周后,国家承认了彗星危机的存在,并告诉大家依靠我们当前的科技实力,完全可以解决这个危机,没有必要为此恐慌。但大家还是如绿色地球组织期望的那样,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社会动荡,并对人类社会正常的工作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很多人减少了不必要的出差和商务活动,甚至有部分企业倡导居家办公,整个社会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大家都在忐忑中等待着靴子落地的声音。好在有10年前应对疫情的经验,整个人类社会仍然保持着基本的秩序。
8点50分,李丰卡点来到办公楼下,和门卫大爷热情打着招呼,大爷调侃道:“小伙子,地球都要毁灭了,还准时来上班啊?”
“大爷好!我对宇宙如此渺小,却对公司如此重要,不来上班就得扣我钱。您那什么时候有缺了说一声哈,我好少走几十年弯路。”说完,紧赶两步进入大楼,来到工位楼层的打卡点完成签到,然后直奔地下1层的餐厅。在自助餐台上打了一份丰盛的早餐,搭配上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找个角落坐下,开始慢慢享用。
边吃饭,边取出灵境眼镜,打开3d版抖音,开始浏览有趣的视频。“家人们,这个升级版的微型胶囊方舟,内部可容纳4个成人,设有空气孔和小小瞭望窗,防水防火防撞抗冲击,设备齐全、功能先进,配有专用太阳能手机,永不断电,还附赠一个收音机,方便后期接收广播,是真正属于你的方寸之家。3,2,1,上链接。”
刷走。
“生存,需要的不仅是技能,更是一颗永不言弃的心。真正的求生高手,就是那些能够在绝望中找到希望,把荒野变成家的普通人!野外生存指南速成班,下山打老虎,下山捉鱼,扛行李、买种子、带火种,备存粮。自力更生,耕田种植,养鸡养鸭,葱姜蒜菜,住上农村新生活!让你在任何时候都利于不败之地。”
再刷走。
“现在是全民反诈时间,各位大爷大妈们,诺亚方舟根本不存在,请不要买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请不要买票,请不要买票!”
...李丰索性把app关了,放下眼镜,安安静静的吃了个饭。吃完饭后回到工位,打开内部邮件和即时通讯软件,原来的签名档在王恪的强烈建议下已由“上班的心情比上坟都沉重”改为“诚信勤勉,精益求精”,但头像还是抽象的二次元美少女。想起王恪,也让李丰不胜唏嘘,好好的项目经理不当,突然辞职去了航天局,让李丰不禁感叹宇宙的尽头是编制啊。
当然,就灵境眼镜这个项目而言,倒是祸兮福之所倚,由于彗星危机,意外的让各类虚拟类软件产品销量迎来了大爆发,很多人为了逃避现实中的危机和灾难,开始更多的留恋于虚拟的世界,而灵境眼镜也在其中。为了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短时间内做大做强,部门公司让他临时受命,担任这个产品的新项目经理,现在摆在他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尽快扩大应用范围和完善相关功能,并加大市场营销和推广力度,所以压力主要给到了市场部门,研发部门的整体氛围比之前轻松了不少。
处理完邮件,李丰忙里偷闲地打开灵境眼镜里的浏览器,开始浏览当天的新闻。就像看门大爷说的那样,虽然现在现实世界还保持着固有的秩序和惯性,但彗星危机还是极大冲击了人类社会,并在网上持续发酵,各种言论此起彼伏、真假难辨,乱成了一锅粥。
一方面,大家对解决彗星危机总体来说还是充满了信心。各国政府迅速展开了信息战,将此次危机解释为奥尔特云中一颗类似哈雷彗星的长周期彗星在穿越柯伊伯带时被引力碎裂成多个小块,这些碎片随后以彗星群的形式向地球飞来。为增强公众信心,各国媒体积极播放着各种小行星碰撞实验的录像,科学家们也被邀请进行公开讲解,阐述人类如何通过先进技术应对这种宇宙威胁。大家纷纷被这些措施所安抚,信心逐渐得到恢复。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有心人对彗星的突然出现提出了质疑。有关太阳伴星的理论再度被提及,甚至有猜测涉及到外星文明的可能性。然而,这些言论多半缺乏实质性的证据和科学依据,主流媒体和科学界都倾向于将其视为无根据的臆测,因此未能在公众中引起广泛关注或激起大的波澜。尽管如此,这些理论仍然在一些小圈子中引发讨论。
但是,李丰有时候也会想到那个莫名其妙的干扰信号,以及王恪的突然离职,隐隐感觉到有些不寻常的事情在发生。这时候,他无比想念在他心目中无所不能的王恪。
“老大,你在哪?”李丰心里默念道。
......
与此同时,中国西南。
黄河从巴颜喀拉山奔腾而来,在广袤的若尔盖湿地,形成一个大大的回头弯,这里的黄河,不像壶口瀑布那样汹涌咆哮,而如少女般温润内敛,轻抚四川边缘之后,悠然间一个转身,又飘回了青海,远远望去,茫茫草原与丝带般的黄河,融为一个和谐整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是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若尔盖大草原,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最大的一个县,这里自古就是茶马古道的川甘青金三角,是天府之国与西部高原商贸的重要中转口岸,也是四川通往西北省区的燕大门、川西北汉藏文化的交汇地、连接川甘青三省的“民族走廊”。八十多年前,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三大主力集中走过若尔盖草地,是红军在川西北高原停留时间最长,环境最艰险、斗争最卓绝的地方,更是摆脱困境北上,实现最终胜利的历史转折地。现在,这里是属于藏族牧民的远牧点。
巴周的女婿扎西拉着儿子走在家里的草场上,眼前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与星星点点的帐房和牛羊相映成景,犹如一幅静静流淌的画,而画中央的“花湖”,水色纯美,湖畔开满鲜花,好似云霞逶迤。巴周和妻子罗日卓玛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巴西镇班佑村的藏族牧民,他们一家8口人有着2000多亩草场,200多头牦牛,每年大约出栏15头牦牛,还有1万多斤的鲜奶卖给当地的乳业公司。每年6月和11月,一家人把牛群赶回村里的公共牧场,到定居点居住两个月,其余时间都在远牧点与牛群相伴。
傍晚时分,微雨轻洒,巴周骑着马,稳健地驱赶着牦牛,带它们进入圈内。他的妻子罗日卓玛坐在一旁,专注地制作着卡垫,双手灵巧地穿梭于精细的编织中。远处,巴周和两个外孙在草地上玩耍,孩子们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巴周的大女儿足巴措则在牦牛旁边忙碌,轻柔地挤奶,动作熟练而自然。而巴周的女婿扎西则在定居点的家中,给马儿喂水,展现着他细致的照料。经过一天的忙碌,这个和谐的家庭在晚餐过后,一同走出屋外,手牵手仰望夜空。
西藏秋天的星空,美得令人难以言表。抬头仰望,繁星点点,如同无数颗璀璨的钻石洒落在天际,每一颗星星都在诉说着宇宙的浩瀚。银河带着其神秘的光辉,犹如一条绵延的银带横跨天幕,星座在夜空中栩栩如生,代表着远古的传说,在这个时刻,人与宇宙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神秘的连接,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般的宁静与安详。
“阿爸,流星要来了。我们要不要回定居点?”看着广袤的夜空,扎西的眼里中不免流露出担心。
“鱼儿离不开大河,就像我们离不开草原。银河是我们“达杰”(dajie),是我们每个人通往天堂的道路。没有什么好怕的。”巴周平静的回答道,回头又看了看娃子,犹豫了一下说到:“你和卓玛把两个孩子送过去吧,我和你阿妈在这里照看着耗牛。”
桌边的录音机里,正播放着旦正母子的歌:“穿过旷野的风你慢些走,我用沉默告诉你我醉了酒,乌兰巴托的夜那么静那么静,连风都听不到我听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