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常天气
反常天气
小兰摇摇头,“没有,已经面试完了。爹去检查了,咋样?”
“去县里也看了,做了个胃镜,医生说就是胃病,开了点药,平时多注意饮食。爹还有点血压高,其他没问题。”少辉说话带笑,一脸轻松,
“没问题就行。你今年高一了吧?”
小兰记得少辉虽然和双胞胎差不多大,但因为身体不好,反而上学晚。少文少武开学已经高二了,少辉才高一。听到小兰关心自己,少辉立马回答:“已经开学了,我学习成绩还行。”其实他成绩非常不错。
金家这一代人,脑子都不差。少文少武学习就挺好,属于中上游,少辉则更厉害,几乎次次年纪第一。他只是除了学习外,在生活中不够自信。
小兰拍拍他的肩膀,“好好学习,考上县一中,然后考个好大学!费用问题,你不要操心。”
“上大学?”
虽然大家都曾盼望着上大学,可实际上,长屯乡的教育水平比县城里差远了,能考上高中,已经很不容易。考上大学,对于金少辉来说,有点遥远。
他原本计划的是上个中专,学一门手艺,然后早早出来工作。后来少文少武考上了高中,他又觉得,自己动摇了。
“怎么?怕自己考不上?”
“别想太多了,等厂子发展稳定了,我也要去进修一下。”没有上过学,一直都是小兰的遗憾。
1992年10月,汪家村,美味厂内,工人们将机器从车上卸下来,搬进车间组装起来。大家伙干的热火朝天,看着一排排机器心里有些说不出的兴奋。
新成立的制衣厂取名叫棉语,以生产纯棉袜子,内衣等为主。在场的员工都是棉语的新员工,机器入场后,他们第二天办完公开仪式,就可以开工啦!
小兰将高雨调过来,任制衣厂的车间主任,负责日常生产工作。她则和两名销售一同去开发维护市场。前期三人已经完成市场调研,确定了客户范围,产品价格等等。
女孩名叫汪琳琳,高中毕业,在县城里卖过衣服。她长的年轻有活力,能言善辩,脑瓜子也灵活,很有亲和力。当时面试时,所有人都相中了她。她就是天选销售人员。
男销售孙小桐是汪家村的外甥,长的老实巴交,性格内向,并不是太能言善道的人。他母亲脑子不太灵活,父亲也是。但他从小就是个正常小孩,亲戚们看着他可怜,也多多帮衬。
其实大家没想过他以后能怎样,只觉得孩子有点可怜。孙小桐从小到大,按部就班的上学,小学初中,又考上了中专。本来可以分配工作,但他去了一段时间,因为干的不太顺利,又不能照顾父母,就选择了辞职。
小兰选择了他,不是因为他可怜的身世和孝心,反而是他这一路自己做的各种选择,再就是他的实诚。小伙子虽然不能舌灿莲花,但无论谁看到他,与他交谈,都能确定一件事,他是个很实诚的人。
小兰一直觉得,真诚是最重要的。她当初卖豆腐,就是靠着实诚,靠着真诚,才一步步走到今天。
开工后半个月,汪琳琳将袜子内衣卖进了长乐县的商场,而孙小桐,则直接拉来了三十多个零售批发人员,大多数都是赶集摆摊卖袜子内衣的商贩!
棉语主打纯棉,秋冬款正是好卖的时候。夏季尼龙丝袜相对畅销,秋冬季可就是棉袜,秋衣秋裤的天下。
它的优势很明显,本地生产,没有了物流运输成本,再价格上就比外地产品占优势。而且穿到里面的东西,又不是外套,即便是年轻人,也更注重物美价廉,而不是非名牌不可。
另外就是棉语员工的宣传,十里八村的,谁和谁都能扯上关系。棉语产品用料如何,一打听就知道了。只用了一个月,棉语就打开了铃乐县的市场。随后司南县那边,面馆老板娘也开了个店,直接找小兰进货。
面馆老板娘如今早就不只开面馆了,她直接与小兰合作,她开店,就从美味厂和棉语进货,模式与铃乐县的门店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老板娘是个编外员工。
她靠着与小兰的关系,占尽了优势,两年时间内,可没少挣钱,直接买下了门店,还在司南县买了楼房,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铃乐县的发展比司南县好一些。大多数工人住房都是厂里分的房子,也有些人挣了钱,自己买宅基地,然后找人建房。
商业化对外出售的单元楼并不多,甚至可以说大家都不太认可。毕竟有工作,就能分房,就是时间早晚的事。
县城里,除了村里的房,再就是工厂分的房,多数是平房为主。政府机关的家属院也大多是平房,再带个小院子。福利待遇更好的单位,建了院子的二层小楼。
汪泉负责的绿地建筑装修公司,大活小活都承接,汪清国主要负责工地,内部装修也是公司的业务。
现在建房的不太多,旧房改造内部装修的反而数量不少。为此他们还特意将目前组的小院装修出几间房,作为样板间。有顾客来就会带着去样板间转一转。
自成立一年来,他们凭借在北京的工作经验,工人技术过硬,工地管理正规,报价合理有据,不挑大活小活,在客户的口口相传下,慢慢有了名气和口碑。
在听到小兰说起海南炒房热,汪泉觉得,未来住楼房肯定是趋势。他们这属于北方,楼房里有卫生间,干净整洁。冬季能集体供暖,可比平房干太多了。
从国家政策看,县城发展肯定是效仿大城市,随着商品房市场逐步放开,房价开始上涨。特别是亚运会后,1990年,北京的房价平均是是1200一平,市中心的不低于8000千。
马上1993年了,市中心外销房,也就是专门卖给港台和海外人士的房,房价已经涨2万多了。
汪泉觉得县城未来的房价,大概率是上涨的。一是发展离不开土地,平房分散,占地多。二是楼房集中,占地少,无论是从居住舒适度,治安角度还是经济利益角度考虑,商品楼房开发肯定是趋势。
话又说回来,现在让他在县城买房,他也不太愿意。租房也不贵,卖的话就麻烦了。建筑公司就是租了一个大院,他们的人和工具都在这。
民间有谚语,小雪收葱,不收就空,萝卜白菜,收入窖中。过了小雪,就是冬天了。
小雪这天傍晚,汪老爹在小卖铺里看电视,天气预报说明日会有冷空气来。他赶紧起身告诉小兰,把厚衣服找出来,特别是孩子的,千万别冻着孩子。
第二天清晨,就是有点冷风,大家并未在意,只是多加了件外套,吃早饭,太阳升起,温度上来了,大家该上学上学,上班的上班,今天是大徐集,还有许多人去赶集。
对于庄稼人来说,冬天就是一年最轻松的时刻。上午十点左右,集上人来人往。这时候天色突然变得阴沉,风也大了。小兰骑着摩托车去了趟乡里,回来的路上,她感觉有冰凉凉的水滴落下来。
“下雨了?”
她来不及多想,加大马力冲回家。风更冷,雨打在头盔上摩托车上发出啪啪的响声,不是雨,是饭不拉子!
饭不拉子是当地的说法,其实就是霰,它不是雨也不是雪花,而是一种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从感觉阴天到下雨不过才五分钟,小兰感觉温度猛的就降了下来!她今天只穿了秋衣秋裤,套了毛衣,外面穿了件风衣。回程时还觉得有点热,可现在,她紧了紧衣服,骑摩托车带起的风刮的她脸上,冰冷生疼。大片大片的雪花开始落下来,在风中乱飞。
小兰暗道糟糕,这天气太反常了,雪下的如此突然,温度降的太快,最关键的是是还刮大风。幸好,她离家也就五里地,小兰就放弃去亲戚家,而是选择加足马力冒着风雪冲回家!
然而,就最后这个五里地,不过五六分钟的路程,变故突发!
冷!
突然的降温冻的人骨头都疼!
小兰拐弯后就看到路上有稀稀拉拉的人,一个个缩着脖颈,肩膀耸起,胳膊上挂着篮子或兜,顶着冷风向前走。对了,今天是大徐集。这些肯定是赶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