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鬼谷子智谋全解(第四卷)》(10
谋篇
谋1篇第一
为人凡谋有道2,必得其所因3,以求其情4。审得其情,乃立三仪5。
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以生奇6。奇不知其所拥,始于古之所从。
故郑人之取玉也,必载司南之车7,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故同情8而俱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成者也;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
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9也,此所以察同异之分,其类一也10。
故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11],斯盖其分也。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仪,仪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12]。故万事一道,而百度一数[13]也。
【注释】
1谋:谋划、手段、方法。
2凡谋有道:谋,指设谋,施说,提出主张。道,方法,规律。
3得其所因:得知其因由。因,指历史原因,外部原因。
4以求其情:推知其内情、欲求。
5三仪:指上智、中材、下愚而言。
6参以立焉,以生奇:假如参考三仪来评论人物,就可以施展卓越的策略。
7司南之车:指南车。
8同情:与下文“同欲”义同,即情欲、追求一致。
9数行:数,术。行,运行。
10其类一也:嘉庆无此句,道藏本无“其”字。
[11]故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意谓事物的败坏由内因引起。
[12]制于事:制约着事物的发展。
[13]一数:意即同一个道理。
【译文】
凡是谋划策略,必须要知道所面临事情的起因,然后探求它的真实意图。仔细审察研究这些情况,即可制定三仪。
所谓三仪,就是指上、中、下三者。三者相互参验,相辅相成,就能产生解决问题的奇谋良策,奇谋良策无不通达易行,从古代开始就是这样做的。
所以郑国人去山里采玉石时坐着指南车,这是因为有了它就不会迷失方向。考察才干,估量能力,揣摩真情,也都以一定指导思想为基础。
因此思想相同的人在事后仍旧保持亲密关系,是由于共谋大事取得到了成功,大家都得了好处;情欲相同而事后关系疏远的人,是由于他们只有一部分人取得成功,获得了利益。同时被人憎恶而大家关系亲密,是由于大家一起受到了损害。同时被人憎恶而大家关系疏远,是由于只有一部分人受到了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