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鬼谷子智谋全解(第四卷)》(
谋篇第四
其身内,其言外者,疏1;其身外,其言深者,危。无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2;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
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也。故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貌者不美又不恶3,故至情托焉。可知者,可用也4,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故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5,制命也。
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
既用,见可,择事而为之,所以自为6也;见不可7,择事而为之,所以为人也。
故先王之道阴。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在深;圣人之制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道理达于此义者,则可于言。由能得此,则可与谷远近之义。
【注释】
1其身内,其言外者,疏:身内,关系亲密,交情深厚。言外,说话不交心,只是表面应酬。疏,被疏远。
2无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意谓不要用人家不需要的,强加给人家。
3貌者不美又不恶:貌者,思想感情的外部表现。不美,不喜形于色,不恶,怨怒不外露。
4可知者,可用也:知道对方心理,运用自己谋略,用谋在于知人。
5见制于人者,制命也:意谓被人所制,就是命运被人操纵。
6自为:为己考虑。
7见不可:于己不利。
【译文】
与关系亲密的人交谈,话语不亲密,关系就会疏远,与关系疏远的人交谈,如果深谈,就会有危险。不可把别人不喜欢的,不想做的,强加于人,不要以别人不知道的去教导人。
别人喜欢什么,就应当顺从他;别人讨厌的,就极力避开不去谈论,要用隐而不露的方法获取对方的欢心。要排斥的人就放纵他,以放纵而使他作恶多端,然后乘机除掉他。如果某些人不随便表示喜悦,也不随便表示厌恶,这种人属于冷静而不偏激的人,因此可以把重大的事情托付于他。
能够了解、掌握的人,可以任用他。不能了解、掌握的人,有谋略的人是不会任用他的。做事最重要的在于控制人,而绝对不可以被别人控制。能控制住他人,就掌握了主动权。被别人控制,命运就掌握在别人手中。
圣人用谋隐而不露,愚蠢的人用谋显而易见,聪明人做事比较容易,愚蠢的人猜疑忌恨,做起事来比较困难。由此可看来,那些要灭亡的事物是不可以挽回而让它继续存在的,危难局势也无法使它转危为安,只有智慧才是最高明的,智慧的人能知道一般人不知道的事,能发现一般人不能发现的问题。
既然这样,根据情况,能够成功,就选择一些事自己做,为自己打算;如果认为不行,也选取一些事情做,这就是为别人着想。
古代圣明帝王做事的方法隐而不露。常言道:天地变化,在于高深莫测。圣人处世治道的诀窍,在于隐晦不露,并不单纯讲求忠、信、仁、义,只要所用是为了正道即可。能够明白这种道理的真义,就可以和他谈论这些事情,如果能得到此道,就可以探讨天下的大道理。
【感悟】
做事贵在掌握主动权,掌握主动权就能控制别人,不掌握主动权就受制于人;谋事贵在秘而不露而不被人所知,这样事性成功的可能性就大。
【故事】
一、黄帝施计平天下
在四千多年以前,中华民族的祖先生活在氏族公社时代。氏族公社不断扩大或者通过和其他公社合并,慢慢地就形成为部落,几个部落又联合起来,成为部落联盟,部落联盟也可以叫做部族。黄帝是我国古代黄河流域一个很有名的部落联盟的首领。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能干的君主,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