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二卷)》(9) - 鬼谷子智谋全解 - 野谷道人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十八章《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二卷)》(9)

飞箝

飞箝1第一

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2。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之计,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3,知有无之术;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乃可征4,乃可求,乃可用。

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钩箝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其不可善者5,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

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壁帛、采邑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6,或伺候见涧而钩之,其事用抵巇7。

将欲用之于天下8,必度权量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岨险9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10,以飞钳之辞钩其所好,乃以钳求之。

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财力、料气势,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钳和之,以意宣之[11],此飞钳之缀也。

用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可钳而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虽覆能复,不失其度。

【注释】

1飞箝:意为先以为对方制造声誉来嬴取欢心,再以各种技巧来箝制他。

2征远来近:使远近贤士归附。

3见内外之辞:发现言辞所表达的情感之虚实。陶弘景注:“外谓浮虚,内谓情实。”

4征:征召。

5其不可善者:难以用钩箝之辞促其善变的。嘉靖抄本“善”作“差”。

6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有时揣量对方才能,确立去就、纳拒之势以诱引之。

7其事用抵巇:运用钩箝之术要以抵巇之法配合使用。

8用之于天下:以飞箝之术进行外交活动,说动帝王,影响天下。

9岨险:也作阻险,险峻的地势。

10乃就说其所重:在其所重视的事理上说。或可理解为陈述其优势所在。

[11]以迎之,随之,以箝和之,以意宜之:先主动接近对方,而后随之,顺应对方思路,并有意识地附和之使适应。

【译文】

凡是揣度人的权谋,衡量人的才能,都是为了征召天下远近有才能的人。当人才应召而来时,要确定自己的意向,建立赏罚制度,首先必须详察他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辨别他们言行是非与审察他们真实的言辞的虚浮和言辞,了解他们每个人的道术、方术是否可行,是否有高超的计谋韬略。试探他们如何决断国家安危的基本大计,并且决定君臣间的亲疏关系,然后就可以进行权衡,了解谁有能力谁没有能力。接着矫正他们的不足之处,这样就可征召、就可求其谋,就可用其才。

采取方法引诱谈话者说出实情,然后加以判断,用甜言巧语褒奖和推崇他们,进而箝制住他们,使他们为我所用。这种用于引诱他人真话的飞箝之语,在外交辞令上有时一样,有时不一样。对于那些用飞箝之辞不能驾驭的人,有的可以先征用他,然后反复加以考验。有的先给以反复考验,挑出毛病,而加以诋毁。有的认为反复考验就是诋毁,有的认为诋毁就等于反复考验。

准备征用的人可以用财物、珠宝、玉璧、丝绸、美色来引诱他,以便加以考验。或者权衡考察他的才能大小,给以一定的名利地位考验他,做出或收留或不收留的样子来控制他;或是在使用过程中,观察他的言行,找出小错误乘机而箝制他。其方法是用抵之术。

如果要将“飞箝”之术运用到治理国家之上,辅佐天下君主成就大业时,一定要先考虑这位君主的权谋,衡量他的才能,观察天时的盛衰,了解、掌握地域的宽窄、山川的险峻与难易,人民财物的多少,诸侯之间交往的关系,究竟谁跟谁亲密,谁跟谁疏远,谁与谁要好,谁与谁有仇恨,也必须了解清楚。要详细知道他心里关心的是什么,想的是什么,审察他的真正意图,了解他爱好什么,厌恶什么,然后就对他最关注的事情进行游说。用引诱之辞投其所好,进一步控制住他。

如果把“飞箝”之术运用于人,就要揣度对方的智能,权衡对方的才气实力,估量对方的气势,把这些做为关键去迎合他,顺随他,或以箝制之法调和他,用我们的意图去开导启发他,这就是用飞箝之术去控制人,从而得到诸侯之权,为己所用。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