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二卷)》(4)
内揵第三
故圣人立事1,以此先知而揵万物。
由夫道德、仁义、礼乐、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论去就。
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外内者必明道数,揣策来事2,见疑决之,策无失计,立功建德。治民入产业,曰“揵而内合”。
上暗不治,下乱不寤,揵而反之。内自得而外不留说,而飞之。若命自来,己迎而御之;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3为大仪。
【注释】
1立事:立身处事。
2揣策来事:推断将来的事情。
3退:保全。
【译文】
所以圣人建功立业,都是先了解掌握这种君臣情谊而控制万物,由此而推行治国计谋。
向君主进献建议和谋略,必须先考证《诗》《书》中的精华,使自己的主见与之一致,笼统地说些利弊得失的意见,然后决定去留。
想要留下就接近君主动之以情,争取君主宠信,想离开君主就用不着讲究情谊。懂得了有情和无情的区别,处理内外大事时必须懂得道理,而且揣摩考虑未来的事情,发现可疑之处就能做出决断。只要决策谋略不失误,就能够建立功勋,累积德政。
若遇到能够依靠的明主,就帮他整顿朝政、治理人民,使他们拥有产业,使君臣名分摆正,谋划一些合乎君主心意有成效的决策,把握住与君主的关系。如果君主昏庸无道,不理国家政务,臣民纷乱而不知醒悟,这时就算有好的谋略也不能适合统治者的口味,就不能进献而要明智地做出离开的决定。
遇到对内自以为是,对外留不住人才的君主,谋士只能先去迎合他,为他歌颂功德,博取他的欢心后再说动他。假如有朝廷诏书征召,就先迎合君主的心意,为其所用,实现自己的抱负。若想离开,就用权谋之术应付他,趁国家危亡的时候,把权力交还然后设法离去。要依据面临的情况随机应变,运转自如,使人不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猜不透摸不清,退居则是明哲保身的大法则。
【感悟】
作为一个智谋之士,如果遇明主竭力辅佑他,借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如果遇到不贤明的君主,即使努力去劝说他也往往无用,不如想法离开,而后另择明君而事。
【故事】
一、荆庄王茅门之法
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荆庄王(即楚庄王)才能出众。他整顿内政,兴修水利,重视耕战,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当时,周代诸侯宫廷南面的宫门,称作雉门,在这个故事里称作茅门。为了管理雉门,荆庄王制定了有关的法令,称作“茅门之法”。茅门之法规定:“群臣和公子们到宫廷来朝见楚王时,谁的马蹄践踏了茅门外的散水,就由宫廷里的法官把他的车辕砍断,把他的车夫处死。”
有一次,太子入朝,马蹄踏了散水,法官就遵守法律规定,砍了太子的车辕,处死了太子的车夫。太子非常愤怒,到宫廷里对着荆庄王哭诉说:“请父亲为我杀死那个法官。”庄王说:“法令是用以敬宗庙尊社稷的,因此凡是能立法守法,尊敬社稷的,都是国家应当器重的臣子,这样的人怎么可以把他处死呢?触犯法律,不听从命令,不尊敬社稷,那就意味着臣子凌驾在君王之上,下面的人喜欢计较、报复。臣子凌驾在君王之上,那么君王就要失去权威;下面的人喜欢计较报复,那么上面的君王就会受到威胁。权威丧失,君位危险,国家就会灭亡。到那时,我拿什么留给子孙后代呢?”太子听了这番话以后,立即跑了出去,离家在外露宿三天,朝向北面连连磕头,请求处以死罪。
二、楚灵王的末路
楚灵王正在饮酒作乐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名叫郑丹的人慌慌张张地跑到他跟前,说:“公子干做了国王,这里的人也散了一大半!”楚灵王听了,心急如焚,一时没了主意。没过多久,又有人来报告:“新王派遣蔡公带领大队人马朝乾奚杀过来了。”楚灵王只好勉强统领着剩下的兵马,往郢都的方向迎上去。本来将士们都不乐意跟着楚灵王去侵犯别的国家,现在又要他们去攻打本国人,不满的情绪当然更高涨。楚灵王拔出宝剑,当场砍了几名想要逃跑的士兵。没想到这么一来,逃跑的人更多了。最后,只剩下一百多个士兵。楚灵王看大势已去,长叹一口气,摘下帽子,把外衣也脱下来,挂在河边的一株柳树上,也打算独自逃跑。郑丹说:“咱们还不如混进郢都去,打探一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楚王沮丧地叹口气,说:“唉!全国的人都变了,还去探听什么?”郑丹说:“那么,暂时先躲到别国去,慢慢再想办法吧!”楚灵王说:“哪个诸侯不恨我?何必自讨没趣呢?”郑丹知道跟着他也不会有好下场了,就找机会溜走了。
楚灵王发现郑丹了逃跑了,更加觉得孤苦伶仃的。最后,他身边一个亲信都没有了。腿酸脚麻,饥肠饣鹿饣鹿,他想到村子里去找点儿食物,却不知道该往哪儿走。老百姓当中虽也有人知道他是楚灵王,可是他们听逃出来的士兵说,新王的命令非常严厉,因此没有一个人敢冒险帮助楚灵王。楚灵王一连三天没吃一口东西,饿得眼冒金星,有气无力地倒在路旁,急切地渴望着能有个认识的人来救他一下。忽然楚灵王眼睛一亮,他看见一个以前给他看门的人从远处走过来。楚灵王就央求他说:“你救救我吧!”那个人只好靠近去向他磕头。楚灵王说:“我已经饿了三天,求你替我找点吃的来,我绝不会忘记你的。”那个人说:“老百姓都怕新王的命令,我到哪儿去找食物呢?”楚灵王叹口气,就叫那个人坐在他有身边。楚灵王实在支持不住了,就把头枕在那个人的大腿上歇着。过一会儿,那个人见楚灵王睡着了,就轻轻抽出自己的大腿,从旁边拿了块石头搁在他头底下,偷偷地走了。楚灵王醒来,不见那个人,摸摸颈脖下面,原来枕着的竟然是块石头。他不禁心酸得落下泪来,心想:“我真到了穷途末路了。”他愈想愈觉得伤心。
过了一阵子,有个以前做过官的人乘着一辆小车过来,听见哭泣声,仔细一瞧原来是楚灵王,就行了礼,扶着楚灵王上了车,把他接到自己家里去。
楚灵王平常住的是细腰宫、三休台乾奚的行宫。现在到了乡村里,只得低着头进入小屋子,想想从前看看现在,越想越伤心,越想越觉得悲凉,禁不住又泪流满面。当天晚上,楚灵王一夜没睡,只是一味伤心叹气。到了黎明将至的时候,终于上吊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