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鬼谷子智谋全解(第四卷)》(
七、损悦
损悦1法灵蓍2。损悦者,机危之决也。事有适然3,物有成败,机危之动,不可不察。
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4,言察辞,合于事5。兑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6,圣人不为之辞也7。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辞不烦而心不虚,志不乱而意不邪8。
当其难易,而后为之谋;因自然之道,以为实。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9。
益之损之,皆为之辞。用分威、散势之权,以见其兑10,威其机危。乃为之决。故善损兑者,誓若决水于千仞之堤,转圆石于万仞之豀。
【注释】
1损悦:减少他虑,专心察理。
2灵蓍:古代占卜用的蓍草茎。
3适然:偶然性。
4以无为待有德:意思是说要虚己容人。德,得也。
5言察辞,合于事:审查言辞,明试事功。
6物有不可者:事物不妥当、不对头的。即客观事物的本然与主观不相符的。
7圣人不为之辞也:圣人不作主观论断,为之论说。
8志不乱而意不邪:心志专一不惑乱;意念守正不邪僻。
9圆者不行,方者不正,是谓大功:意谓功在使客观事物按照主观愿望方向变化。
10用分威散势之权,以见其兑:用分威散势的办法来显现心察。见,通“现”。
【译文】
减损杂念以使心神专一,要效法灵验的蓍草。减损杂念、心神专一是判断事物隐微征兆的方法。事件有偶然巧合,万物都有成有败。隐微的变化,不可不仔细观察。
所以,圣人用顺应自然的无为之道来对待所获得的情况,观察言辞要与事功相结合。心神专一,是为了了解事物;减少杂念,是为了坚决行动。行动了,解说了,外界还是不赞同,圣人不强加辞令进行辩解。所以,聪明人不因为自己的主张而排斥掉别人的主张。因而能够做到语言扼要而不繁琐,心里虚静而不乱想,志向坚定而不被扰乱,意念正当而不偏邪。
适应事物的难易状况,然后制定谋略,顺应自然之道来作实际努力。如果能够使对方圆转灵活的策略不能实现,使对方方正直率的计谋不能确立,那就叫做“大功”。
谋略的增减变化,都要仔细讨论得失。要善于利用“分威”、“散势”的权谋。发现对方的用心,了解隐微的征兆,然后再进行决断。总之,善于减损杂念而心神专一的人,他处理事物,就像挖开千丈大堤放水下流,或者像在万丈深谷中转动圆滑的石头一样。
【感悟】
客观世界是复杂的,往往含有极其微妙的变化,在制定谋略时就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只有客观地分析事物,才能做到心不烦,志不乱,意不邪,这样制定出来的谋略才不会失之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