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麒麟献策
县学书楼里,安静得能听见书页翻动的细微沙沙声。
林天朗靠在窗边,手里捧着一卷《舆地纪要》,心思却完全不在书上。
他在脑子里盘算着山寨的下一步,手里的书不过是个幌子。
“吱呀”一声,书楼的门被推开。
一个略显疲惫的身影走了进来,正是青阳县令周正。
他挥手让跟在身后的衙役退下,一个人走到了林天朗面前。
“天朗同学。”
周正的声音带着一股子压抑不住的焦躁。
林天朗放下书卷,站起身,拱手行礼:“县尊大人,您怎么亲自来了?”
“不必多礼。”
周正摆了摆手,也没坐下,就在书架间来回走了两步,最后停在林天朗面前,开门见山地问。
“我来,是想请教你一个问题。”
“大人言重了,学生才疏学浅,当不起‘请教’二字。”林天朗谦恭地回答,心里却亮堂得很。
鱼儿上钩了。
周正自嘲地摇了摇头:“才疏学浅?整个青阳县,恐怕没有人比你看得更透彻了。”
他不再绕圈子,直接把两个天大的难题,一股脑地砸了出来。
“清风驿被劫,匪徒自称‘替天行道’,矛头直指当朝丞相。州府限我三日内破案,否则摘我乌纱。”
“城外灾民数万,我欲以工代赈,却被县内粮商掣肘,无粮可用。钱大通那帮人,摆明了要发国难财,我却拿他们没有办法。”
周正摊开双手,脸上是深深的无力。
“剿匪,我手中兵力不足,对方更是狡猾。赈灾,我无粮可用,寸步难行。”
“天朗,你之前说,匪患之根在民生。如今,这两桩事搅在一起,成了一个死局。你说,本官该怎么办?”
他盯着林天朗,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这个年少的学生身上。
林天朗没有立刻回答。
他走到一张桌案前,提笔,在纸上画了两个圈。一个圈里写了个“匪”字,另一个圈里写了个“粮”字。
“大人,您觉得,这是两件事?”
周正一愣:“难道不是?”
“在我看来,这是一件事。”
林天朗的手指点在那个“匪”字上。
“大人,您想想清风驿那伙劫匪。他们行动迅捷,目标明确,只劫财,不伤人,且专挑魏相的不义之财下手。
甚至,他们还懂得用黄绿色的迷烟,懂得点燃龙旗制造混乱来瓦解人心。”
“您觉得,这是普通山匪能做出来的吗?”
周正的心沉了下去。
这些细节,他当然也想到了。这背后必有高人。
“这不是山匪,这是兵。”
林天朗一针见血,“或者说,是受过高人指点的‘义匪’。”
“义匪?”
周正咀嚼着这个词。
“对,义匪。”
林天朗继续说,“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钱,或者说,不全是。
他们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就是为了占据一个‘义’字。
他们劫走魏相的寿礼,转手就在城外施粥赈灾,您说,这是为什么?”
周正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
他当然知道了!那伙“无名大善人”,买空了米铺,在城外搞以工代赈,
做的不就是他这个县令想做而做不到的事吗?
“他们……他们在收买民心!”
“没错。”
林天朗在“匪”和“粮”两个圈之间,画上了一条线。
“他们劫富,是为了济贫。
他们需要粮食,来维持他们‘义匪’的名声,来招揽更多活不下去的灾民。
所以,‘匪’和‘粮’,根本就是一回事。”